怎样才能让宝宝好好吃饭

怎样才能让宝宝好好吃饭

婴幼儿不好好吃饭,99%的责任在家长。一方面无原则溺爱,另一方面逼着孩子进食,致使部分婴幼儿一上饭桌就闹情绪,哭闹不休。

食欲与神经精神状态是密切相关的。采用哄、骗、骂等方式强迫小孩进食,小孩会产生反抗情绪和厌食的心理。这些做法不仅没有达到让小孩好好吃饭的效果,反而对小孩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应该明确:儿童饮食应该在保证每日营养供给的同时,在快乐中进行。儿童饮食以吃饭、菜为主,其它的只是辅食,量要少。如果颠倒过来,必然会影响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不但容易让孩子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例如挑食、厌食、贪食,而且不利于儿童的营养平衡。

要让儿童快乐地进食

关于动物进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让大白鼠在每次进食之前给予电击使其处于紧张状态,不到一周大白鼠就会出现严重的胃溃疡;而在进食之后再给予电击的大白鼠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见,快乐、轻松地进食对于人的心理、生理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吃饭时千万不要训斥小孩。无论小孩做错了什么事,都要等到饭后去教育;经常在饭桌上训斥小孩,容易引起小孩胃肠道病的发生。不要强制小孩吃某种食物,以免小孩在饮食上产生逆反心理,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容易出现饮食上的逆反心理,并且形成总是不能好好进食的习惯。

家长自己不要当着孩子说不爱吃这,不爱吃那,否则,孩子容易随着家长偏食。饭桌上要创造良好的吃饭环境和气氛,同时保证吃饭速度不要过快或过慢,避免影响消化吸收。

让儿童快乐进食的高招

1. 榜样示范法

细心点的家长都注意到,孩子在幼儿园吃饭都很听老师的话,哗哗哗筷子不停,转眼就吃掉一碗饭,怎么一回家就变得挑食,不能好好进餐了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在幼儿园里有好多好多的伙伴,吃饭时间一到,大伙儿一起动手,吃饭的“气氛”很浓烈的缘故。在家中,家长自己就是好榜样了。有些家长喜欢边吃饭边小酌,或是抽烟,一方面延长了吃饭时间,影响小孩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因此,做榜样还要从家长做起。去同事亲戚家串串门,让孩子们一起吃饭也是好的,不过家长应该在旁边正确引导,不要偏爱某一个。

2. 饮食控制法

许多家长为了给宝贝孩子“加强营养”,给孩子每天的饮食配餐多以肉食为主,此外还提供许多高、精、细的副食品,如高级糕点、巧克力等。这些高糖、高热量的食物给孩子摄入后,引起血糖增高,大脑中饱食中枢兴奋,摄入中枢受到抑制,使人觉得饱而没有食欲。许多家长反过来又抱怨“孩子不好好吃饭”。因此家长要逐步掌握小孩的饮食规律性,逐渐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的时间最好要固定,要使小孩在每次餐前,保持空腹,产生“饥饿状态”,以刺激大脑进食中枢产生食欲,这样既可以避免偏食、厌食的发生,又同时使小孩在进餐后感到身体和情绪上的满足,产生快乐感,这种满足又可以进一步促进食欲的良性发展和完善。合理控制小孩零食,不选择含糖量较高的饮料、零食,以免引起中枢神经抑制,影响正餐时的饥饱状态。 减少孩子饭前的零食,养成吃正餐的习惯,如果要吃水果在饭前1-2个小时,不要离吃饭太近,我家宝宝1岁多了,很好喂饭的,你可以试试。吃饭前也不要给孩子喝太多的水,让孩子觉得自己肚子饿了他就会好好吃饭了,一定不要给孩子养成追着喂饭的习惯,对孩子肠胃也不好,父母也累,以后孩子上幼儿园了也受罪。

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

1)定时进餐,适当控制零食

所谓定时进餐,就是按顿吃饭。小儿正餐包括早餐、中餐、午后点心和晚餐,三餐一点形成规律,消化系统才能有劳有逸地“工作”,到正餐的时候,就会渴望进食。绝对不让孩子吃零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零食吃得不能过多,不能排挤正餐,更不能代替正餐。零食不能想吃就吃,应该安排在两餐之间,或餐后进行,否则会影响食欲。

(2)节制冷饮和甜食

冷饮和甜食,口感好,味道香,孩子都爱吃,但这两类食品均影响食欲。中医认为冷饮损伤脾胃,西医认为会降低消化道功能,影响消化液的分泌。甜食吃得过多也会碍胃。这两类食品饱腹作用强,影响吃正餐,所以要有节制。最好安排在两餐之间或餐后1小时内。

(3)饮食合理搭配

小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要靠从食物中摄取,但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并不是等量的,有的营养素需要得多,有的需要得少,所以家长应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注意各营养素间的比例,以求均衡饮食。每天不仅吃肉、乳、蛋、豆,还要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每餐要求荤素、粗细、干稀搭配,如果搭配不当,会影响小儿的食欲。如肉、乳、蛋、豆类吃多了,因它们富含脂肪和蛋白质,胃排空的时间就会延长,到吃饭时间却没有食欲;粗粮、蔬菜、水果吃得少,消化道内纤维素少,容易引起便秘。

此外,有些水果过量食入会产生副作用。橘子吃多了“上火”,梨吃多了损伤脾胃,柿子吃多了便秘,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食欲。

(4)讲究烹调方法

经过烹调,食物的结构变了,变得易于消化吸收。但烹制食物,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断奶后,孩子消化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就要求饭菜做得细、软、烂;随着年龄的增长,咀嚼能力增强了,饭菜加工逐渐趋向于粗、整;4~5岁时,孩子即可吃成人饭菜。为了促进食欲,烹饪时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就餐兴趣。

(5)防止挑食和偏食

挑食和偏食影响小儿从多种食物中摄取机体所需要的营养,对身体十分不利。要纠正这一不良的饮食习惯,应该从正面教育入手。

①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偏嗜带给孩子,不要当着孩子说自己不喜欢吃什么,也不要强迫孩子吃当时不爱吃的饭菜。

②孩子喜欢吃的饭菜要适当地限制,防止过食损伤脾胃。

③经常变换饭菜花样,使孩子有新鲜感,提高他们的食欲。

(6)保证充足睡眠,适量活动,定时排便

睡眠时间充足,孩子精力旺盛,食欲感就强;睡眠不足,无精打采,孩子就不会有食欲,日久还会消瘦。适当的活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能量消耗,促进食欲。总之,合理的生活制度能诱发、调动、保护和促进食欲。

(7)改善进餐环境

小儿和成人不同,注意力容易转移。如进餐时,大人过多地说笑,听广播,看电视,小儿吃饭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进餐的兴趣随之消失,进餐的动作也就停止了。所以应该排除各种干扰,让孩子专心吃饭。

小儿进食是乐事,家长不能过多干涉,更不能强迫孩子进食。否则,孩子感到有压力,就会抑制进食要求,应注意保证小儿有愉快的进餐情绪。有些家庭在进餐时,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发生激烈的争吵,在这种紧张气氛中,孩子不可能有好的食欲,所以不要在餐桌上发生矛盾,力求为孩子创造一个安详、和睦的家庭气氛。另外,尽量让孩子与大人共餐,这样可以提高小儿进餐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