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抒情言志诗的意象和特点?
抒情言志诗常用意象有:竹、兰、菊、梅、柳、蝉、荷、月、山水 特点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赞扬表达自己品格、际遇或理想 比如:怀才不遇、清高、安贫乐道、不畏强权、不图富贵、忧国忧民、治国平天下、淡泊名利、不趋炎附势同流合污 检举古代诗词常见意象的内蕴 诗讲究含蓄。故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刚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现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干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惑。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内蕴。 一 月亮——思乡的代名词。 1 欣赏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情思=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丁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二 菊花——人格的写照(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1 欣赏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号,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镇《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 更无花。"表达丁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三 梅花——高洁的象征 1 欣赏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注悔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下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四 松——孤直耐寒(傲霜斗雪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1 欣赏 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馅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帧《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耶样坚贞,在任间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五 莲——爱的表达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 欣赏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请"。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六 悟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 欣赏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捂恫秋叶黄,珠帘下卷夜来霜。熏笼玉忱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划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弧影单、卧听宫漏的情 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七 杜鹃鸟——凄怨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舌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扩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人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 欣赏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凤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八 寒蝉——高洁、悲凉的同义词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人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戍为悲凉的同义词。 蝉,在古人笔下是高洁的象征。由于它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1 欣赏 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喧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它们都是用蝉喻指一种高洁的人品。 九 鸿雁——引发思乡怀亲之情与羁旅感伤 大雁、青鸟——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 信使。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岛,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 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1 欣赏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庄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 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砖。 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十 柳——离情的象征。 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1 欣赏: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要回答这个问题,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古典文化知识,充分认识"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内蕴。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 十一南浦、长亭——离别之所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分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禄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十二 芳草——离别与离恨 1 欣赏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分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末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十三 芭蕉——凄苦之音(孤独与忧愁) 1 欣赏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笆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甚为怨徘。 十四、羌笛、胡茄——凄切之声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研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茄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十五 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小令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十六 猿啼——伤感的鸣声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十七 水——绵绵的愁思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恩。 秦观 《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另外 梅子:喻成熟少女的怀春,如 "衙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请熙《点绎唇》); 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桃花:象征美人 牡丹:寄寓富贵
二、古诗词中的抒情言志:美文赏析
古诗词中的抒情言志
古代诗人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篇。这些古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精品,更是古人抒情言志、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
古诗词以其艺术之美、意境之美、语言之美在千百年间激励和感染着人们。其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讴歌,也有对时代的关注表达;既有对爱情的歌颂抒发,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启迪。
美文赏析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中国古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人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进取、对远方、对未来的向往之情。诗中以登楼为喻,表示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追求。这种言志的精神激励着后人。
中国古诗词中的抒情言志,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古人的智慧和生活哲学。它们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抒发着我们内心最纯粹的情感。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您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中的抒情言志,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和深刻思想。
三、通过写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表达
在写作中,托物言志是一种独特而深刻的表达方式,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隐喻作者的情感与志向。这种手法不仅能够增强文章的艺术性,还能让读者在意象中体会到隐藏的情感与思想。本文将深入探讨托物言志的写景作文的特点、创作技巧及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写作技巧。
什么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借助于自然景色或其他具体物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志向。这种写作手法在文学中广受欢迎,因为它能够将情感与景物有机结合,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例如,一片孤独的树木可以象征作者内心的孤独;而一轮明月则可以代表作者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通过这些物象,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与志向。
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
托物言志的作文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 意象生动: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使得意象鲜明,激发读者的想象。
- 情感深刻:借助景物表达深层情感,使得文章更具哲理意味。
- 联系紧密:景物与情感紧密相连,形成自然的"言志"结构。
- 语言优美:使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修辞,增加文章的文学性。
创作技巧
为了更好地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作者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 选择合适的物象:确定一个能够充分表达您情感或志向的景物,例如选择山,水,花,鸟等。
- 细致描写:通过生动的描写,让物象在读者心中形成鲜明的印象。
- 情感联想:将物象和个人情感进行联结,明确意象所传递的情感内涵。
- 修辞运用: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比喻、拟人等。
- 抒发情感:通过物象引出现实生活中的情感经历,增强艺术感染力。
实例分析
下面通过一个简短的例子来展示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例如,您可以以“孤月”为题材:
“夜空中挂着一弯孤月,银白色的光辉洒在大地上,仿佛在温柔地抚慰着万物。”
“这孤月映照出我心底那份孤独与追求,我犹如那孤月,在人群中默默无闻,又始终追寻着属于我的光明。”
在这个例子中,孤月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感和理想追求。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文章的核心思想。
结尾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托物言志写作的独特魅力。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传递了作者的情感与理想,使文章更具深度和感染力。掌握这一技法,能够大大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感谢您花时间阅读这篇文章,希望它能帮助您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托物言志的技巧,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美的文字。
四、借物抒情:探索托物言志的深意
人类自古以来便有对生活和理想的执着追求,而在这追求的过程中,许多作家、思想家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将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寄托于物品之上,赋予其更深的文化与情感内涵。本文将深入探讨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通过具体实例,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托物言志的定义与历史
所谓托物言志,即是通过物品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理想追求。这种手法在文学中屡见不鲜,古往今来,许多作品中都蕴藏着这一创作技巧。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古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他通过描写月亮和酒杯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感慨。
二、托物言志的意义
托物言志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通过物品的特殊性质,作品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例如,当作者提到“梅花”时,往往不仅仅在描述一种植物,而是在借助梅花的坚韧与傲骨,传达自己的坚持与不屈的精神。
三、托物言志的创作技巧
在写作过程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意象的选取:选择具有感情寄托的物品,例如梅花、松树等,能够快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 情感的植入:在描写物品时,融入作者自身的情感,包括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感悟等。
- 哲理的升华:通过对物品的多层次解读,将个人经历与更深的哲理相结合,使作品更具深度。
四、经典实例分析
托物言志的经典作品有很多,例如:
- 《红楼梦》中的“桃花扇”,通过描写桃花的灼艳,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眷恋与追忆。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摹,传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赞美。
这些作品中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使得简单的物品背后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因此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五、托物言志的现代应用
在现代文学创作中,托物言志的手法依然十分常见。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许多作家通过对日常生活物品的描写,将个人的思考真实地表达出来。例如,网络作家通过对手机、电脑等现代科技产品的描写,将孤独、寂寞等情感直白地传达给读者。这种表达方式贴近人心,使得作品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进而引发对生活的思考。
结语
综上所述,托物言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手法,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哲理。通过对物品的描写,作家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也引导读者反思自身理念。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托物言志的真正意义和技巧,也激发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热情。
感谢您耐心阅读完这篇文章。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您能更深入地理解托物言志的艺术魅力,为自己的写作和表达带来新的启发。
五、以酒言志的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但使主人能醉容,不知何处是他乡。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后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 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六、以荷花言志的句子?
1.荷花是一种纯洁的花朵。人们常说它,“出污泥而不染”。荷花长在湖里的淤泥里,它的根就深深地扎在那里。荷花冲出水面后,却一点也不脏。而是秀美的干净的大方的。人们爱荷花,或许就正爱这一点吧!
2.荷花的花瓣,洁白如玉,花里托着深绿色莲蓬,莲蓬向上的一面有许多小孔,里面睡着荷花的种
3.奈何桥下的莲花,见证了谁与谁的两世繁华你被别人嫉妒说明你卓越,你嫉妒别人说明你无能!
4.翠绿的荷叶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沙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5.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七、以物言志的诗句?
下面,精选十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词,供大家欣赏。
一,《观沧海》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不第后赋菊》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四,《咏风》唐·王勃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五,《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六,《临江仙·梅》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七,《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八,《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九,《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十,《竹石》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八、以山为题写一段托物言志抒情的作文?
一片绿茵的草地,各种各样有名字的,没名字的花朵儿,撒遍在草地上,那可爱的模样,令附近牧羊的人都舍不得把羊群带到草地上来呢!
那是我的家乡,可爱美丽而又多情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一个可以令你钟情的地方,那里有广州所没有的蓝天白云,那里有广州所没有的一大片草地。生活在繁华的广州,这些乡下的自然景观在相比之下是多么罕见有时多么迷人啊!
你能想象吗?你能想像躺在草地上,小草在微微的、柔和的风下,轻轻地抚摸你,而你所感到的那一种有些刺痛,但是更舒适的感觉吗?你能想象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穹时,那种在事业上宽阔无比的感觉吗?
若你站起身来走几步,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哦!
望去,在一片绿茵的周围,环绕着一座一座险峻的山。山的形状各不一,有的瘦骨嶙峋,有的高耸入云……侧耳听听,是否听见“叮叮咚咚”的声音?呵呵,那是小溪妹妹用天籁的声音招呼你呢!走吧!怎么还不走?哦,那就让蝴蝶们载歌载舞地带你走吧。看见了吗?那如镜子般明澈的就是小溪妹妹,伸手进入溪水里面吧!溪水妹妹最喜欢人们轻轻地用手抚摸她,凉快吗?小溪妹妹喜欢这样问。还带有清凉的感觉吧!溪水旁边有两排树,一排是垂柳,另外一排还是垂柳。垂柳们呵,可真爱打扮,任风吹乱她们的秀发,照照“镜子”,还是一样美啊!
走出山和山环绕的小溪,看见了吗?孩子们都在草地上嬉戏呢!放风筝,赛跑,打滚,无一不令孩子们欢笑的,溪水的“叮咚”,孩子清脆的笑声,山谷回荡有力的声音,似乎是一首欢乐颂,在这辽阔的草地上,山林里,来来回回地飘荡……
多年过去了,家乡还这么美吗?多年过去了,久违的家乡,惦记的还是那草地,那溪水,那山林啊。
九、以山为题写一段托物言志抒情的文字?
你摒弃了山谷对你的苦恋,你摆脱了山花对你的阻劝,认定一条希望的线索,向远方扬起了追求的浪波,唱着一支低低的,但却坚定的歌。
山溪啊,你能流到大海里去吗?
道路上灼烤的太阳,可能会把你蒸干;征途上的险峻的沟壑,可能会把你截住;流程上的贪婪的沙石,可能会把你渗掉;中途上干渴的牛羊,可能会把你喝尽
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类的特点?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作者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作者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对象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对象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
优秀的古典诗词作者在创作托物言志这一类作品时,总是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进而准确地寻觅出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观对象,即找准言“志”之“物”。
托物言志在诗词、文章中的使用,常常源于作者对某一特定事物内在意义的直觉顿悟,之后再将这种直觉的顿悟进行提炼并完善,最终形成单一而明显的主旨。因此作者必须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在对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体验、比较的基础上,进而准确地揭示出所咏之物的品性或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