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里的蛋白质是蛋白里多还是蛋黄里多

一、鸡蛋里的蛋白质是蛋白里多还是蛋黄里多

鸡蛋清也被称为“蛋白”或“蛋清”,是鸡蛋里围绕蛋黄的透明液体部分。蛋清起初是单细胞卵子细胞质,其目的是给发育中的胚胎提供营养。这也是蛋白富含营养,并可以作为理想营养滋补品的原因所在。这篇文章将充分介绍它的营养价值,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将其作为每日饮食的一部分。

鸡蛋清是最纯最丰富的蛋白质来源之一。许多健美运动员使用的蛋白质营养品都是由蛋清分离而得。电影中的史泰龙在早上4点开始训练前首先会在玻璃杯内打入两个鸡蛋,然后生饮它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蛋清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可以帮助肌肉建设,作为理想的健美营养补品。

营养成分

蛋清是鸡蛋营养最丰富的部分。蛋黄也没有如此丰富的营养,因为它包含大量胆固醇,而且消费太多蛋黄对心脏健康有害。以下是关于蛋清的一些营养事实:

大约90%的蛋清是水分。

除了水之外,蛋白的其他部分由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脂肪和葡萄糖组成。

自然状态下蛋白是清澈透明的。只有在煮熟的情况下才会变成白色。颜色的转变是由于化学性质的变化,意味着长链氨基酸破裂,形成硬蛋白质结构。这一过程被称为变性。

蛋清不含胆固醇,但包含大量蛋白质。

在一个标准大小的鸡蛋里,蛋白提供大约20卡路里热量。这20卡路里分别来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钠。

蛋白营养最有趣的是,它包含40种不同的蛋白质,每一种对身体都有很大好处。此外它还包含锌,铁,铜,磷,钙和钾等矿物质。所有这些矿物质对头发,指甲,骨骼和牙齿健康都是必需的。

蛋清主要包含蛋白质卵清蛋白,在身体酶的新陈代谢中扮演重要角色,并起到储存蛋白质的作用。

但要记住的是,过量消费鸡蛋清也存在副作用,会引起生物素缺乏症。因此,吃太多蛋白对身体健康不是好事情。此外,吃太多蛋清还可能导致便秘,释放过量二氧化硫气体等问题。

蛋白包含维生素B6,B12,以及核黄素和叶酸。核黄素是身体细胞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而叶酸对维持心脏健康很重要。

可以通过煮鸡蛋,炒鸡蛋,甚至煎鸡蛋的形式摄入蛋清。在煮熟后,大多数蛋清的营养成分都可以保留下来,只会损失一小部分。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你更好的从鸡蛋中获得好处。

二、鸡蛋清的作用?

鸡蛋清甘寒,能清热解毒,自古以来就经常外用,可以促进组织生长、伤口愈合。

鸡蛋清不但可以使皮肤变白,而且能使皮肤细嫩。这是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少量醋酸,蛋白质可以增强皮肤的润滑作用,醋酸可以保护皮肤的微酸性,以防细菌感染。此外,鸡蛋清还具有清热解毒作用。

对于消除或者减轻产后妊娠纹,也具有良好的功效。

如何用鸡蛋清除产后妊娠纹

一、如何取鸡蛋清(见意使用本店的--优质蛋清分离器)

需要用鸡蛋清时,可用针在蛋壳的两端各扎1个孔,蛋清会从孔流出来,而蛋黄仍留在蛋壳里;也可用纸卷成1个漏斗,漏斗口下放1只杯子或碗,把蛋打开倒进纸漏斗里,蛋白顺着漏斗流入容器内,而蛋黄则整个留在漏斗里;如果把蛋壳打成两瓣,下面放一容器,把蛋黄在两瓣蛋壳里互相倒2、3次,蛋清、蛋黄即可分开。

二、除妊娠纹的具体操作

1、腹部洗净后按摩10分钟,把蛋清敷在肚子上,10分钟左右擦掉,再做一下腹部按摩,这样可以让皮肤吸收更好一些。

2、还可以同时加入一些橄榄油,其中的维生素E对促进皮肤胶原纤维的再生有好处,维生素A、C对防皱也有一定的作用。

3、腹部敷好鸡蛋清后,还可以用纯棉的白条布裹在腰腹部,白天裹好,晚上睡觉时放开,第二天更换,因为蛋清有收紧皮肤的作用,这样不仅有助于产后妊娠纹的消失,还有助于体形的恢复。

三、除妊娠纹的其他建议

妊娠纹一旦产生,要想完全消除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预防很重要。如避免孕期体重增长过快,造成皮肤过度拉紧,而使皮下纤维断裂。还要在孕前加强锻炼,以增加皮肤弹性。同时,孕期应多吃水果和蔬菜,以补充足量的维生素。

三、鸡蛋清和鸡蛋黄哪个更有营养?

鸡蛋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价格相对低廉的常用食品。它的食用对象A相当广泛,从4~5个月的婴儿一直到老人,都适宜食用鸡蛋。

一、鸡蛋的营养价格

1、蛋白质

鸡蛋含丰富的优质蛋白,每百克鸡蛋含12.7克蛋白质,两只鸡蛋所含的蛋白质大致相当于3两鱼或瘦肉的蛋白质。鸡蛋蛋白质的消化率在牛奶、猪肉、牛肉和大米中也最高。

鸡蛋中蛋氨酸含量特别丰富,而谷类和豆类都缺乏这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所以,将鸡蛋与谷类或豆类食品混合食用,能提高后两者的生物利用率。

2、脂肪

鸡蛋每百克含脂肪11.6克,大多集中在蛋黄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多,脂肪呈乳融状,易被人体吸收。

3、其他微营养素

鸡蛋还有其它重要的微营养素,如钾、钠、镁、磷,特别是蛋黄中的铁质达7毫克/100克。婴儿食用蛋类,可以补充奶类中铁的匮乏。蛋中的磷很丰富,但钙相对不足,所以,将奶类与鸡蛋共同喂养婴儿就可营养互补。鸡蛋中维生素A、B2、B6、D、E及生物素的含量也很丰富,特别是蛋黄中,维生素A、D和E与脂肪溶解容易被机体吸收利用。不过,鸡蛋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少,应注意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配合食用。

二、吃蛋黄好还是吃蛋白好

蛋黄和蛋白的蛋白质都是优质蛋白,消化率都很高。但是,蛋黄与蛋白的其它营养成分有较大差异,蛋白以卵清蛋白为主;蛋黄除了含丰富的卵黄磷蛋白外,还含有丰富的脂肪和微营养素(微营养素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总称),特别是铁、磷以及维生素A、D、E和B族含量丰富。

1岁以内、4个月以上的婴儿,以食用蛋黄为宜,一般从1/4个蛋黄开始,适应后逐渐增加到1~1.5个蛋黄。五岁以上的幼儿可以开始食用全蛋。有些幼儿吃蛋会发生过敏反应,这主要是对卵清蛋白过敏,应避免食用蛋清,甚至全蛋,以后逐渐少量地吃蛋黄,逐步达到脱敏的目的。但对于绝大多数幼儿,鸡蛋特别是蛋黄,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对于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强壮体质及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增强智力都有好处,不可偏废,力求每天吃一个为宜。

三、生鸡蛋的营养价值高吗

鸡蛋很容易受到沙门氏菌和其它致病微生物感染,生食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生蛋清中含有机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它们妨碍蛋白质和生物素的分解和吸收。相反,煮熟鸡蛋的蛋白质结构由致密变为松散,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当然,过度加热后,蛋白质过度凝固,也不利于消化吸收。

四、如何食用鸡蛋

鸡蛋的吃法很多,根据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可选用不同的吃法。

婴儿常用的是吃煮鸡蛋中的蛋黄,将之碾成粉末,加水或奶食用。

低龄幼儿,可从蒸鸡蛋羹开始,到蛋花汤、水泼蛋和煎荷包蛋。需要食用流质饮食时,可用牛奶或豆浆冲蛋花。儿童可以食用炒鸡蛋、蛋饺、金钩千层卷、蟹粉蛋等。

煮鸡蛋是常用的吃法之一,但若煮不得法,往往会使蛋清熟而蛋黄不熟;或煮过头了,把鸡蛋煮得开了花,蛋白蛋黄都很硬,这样都不利于消化吸收。

正确的煮蛋法:鸡蛋于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2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

五、哪些儿童不宜多吃鸡蛋

1.胃功能不全的儿童不宜多吃鸡蛋,否则尿素氮积聚,会加重病情。

2.皮肤生疮化脓的儿童也不宜多吃鸡蛋。

六、各种蛋类的营养比较

除了鸡蛋,常见的还有鸭蛋、鹅蛋、咸鸭蛋、鸽蛋、鹌鹑蛋等。它们的营养成分大致相当,但也存在一些细微的不同:

1、鸭蛋中蛋氨酸和苏氨酸含量最高。

2、咸鸭蛋中钙含量高出鸡蛋的一倍,与鸽蛋中的钙含量相当。

3、鹅蛋中的脂肪含量最高,相应的胆固醇和热量也最高,并含最丰富的铁元素和磷元素。

4、鸽蛋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虽然稍低于鸡蛋,但所含的钙和铁元素均高于鸡蛋。

5、鹌鹑蛋的蛋白质、脂肪含量都与鸡蛋相当,然而它的核黄素(VB2)含量是鸡蛋的2.5倍。而鸡蛋中的胡萝卜素却是所有蛋类的蛋黄中最多的。

七、鸡蛋的食疗作用

蛋清的食疗作用主要是润肺利咽,清热解毒,用于治疗咽痛、目赤、腹泻、疟疾、烧伤;鸡蛋黄加乳汁适量服用有治疗惊厥的作用;

蛋黄油可治小儿消化不良;

蛋黄油外敷可治疗婴儿湿疹。

蛋黄油制法:鸡蛋煮熟,去蛋白,将蛋黄放在小锅内焙煎、取油。(完)

1.鸡蛋怎么吃最有营养?怎样煮鸡蛋?煮多长时间最适宜?

鸡蛋吃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鸡蛋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蒸蛋为100 % ,嫩炸为98 % ,炒蛋为97 % ,荷包蛋为92.5 % ,老炸为81.1 % ,生吃为30~50 % 。由此看来,煮蒸鸡蛋是最佳的吃法。在吃的时候,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

那么,鸡蛋应怎样煮才科学呢?

鸡蛋用小火烧开后,再改用文火煮8分钟即可。切忌烧煮时间过长,否则,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会与硫离子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硫化亚铁褐色沉淀,妨碍人体对铁的吸收

煮熟的鸡蛋应取出来让其自然冷却,或放在凉开水、冷水中降温半分钟,这样容易剥皮。

2.怎样蒸鸡蛋羹?都有哪些小窍门?

步骤:

1.取鸡蛋2个, 打入盆内,先初步搅匀,加入200毫升(一小杯)温开水、1克精盐,搅匀后待用。

2.在锅内加水,把鸡蛋盆放入屉内,用弱火慢慢地蒸,至成凝固状(似豆腐脑状)即熟。

3.出锅后滴入0.5克香油,即可食用。

小窍门:

1.事先在蒸鸡蛋羹的盆内壁抹上几滴熟油,这样蛋羹就会不易粘底。

2.鸡蛋放入盆内搅匀再加水,不然蛋液搅不匀,蒸熟蛋羹易沉淀。

3.蒸鸡蛋羹的关键在于火候。用强火蒸,蛋汁会沸滚而出现小洞孔,口感和外观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一定要用文火。

4.高碘、高锌蛋对人身体有好处吗?

据有关专家介绍,所谓的高碘、高锌蛋,多是将锌、碘、铁等微量元素添加进鸡饲料,鸡在吃了这些饲料后,生出的蛋中相应的微量元素的含量就比普通鸡蛋有所提高了。但这种鸡蛋只适合小部分人群,不可以随便乱吃。如果过多地摄入某些微量元素,反而对人体有害。例如人体内的碘多了会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的症状,而体内锌的含量超过一定程度,就容易引起钙、铁等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