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胸肌才有效果

如何练胸肌才有效果

分三步走上中下

第一章 上胸训练

上胸的肌肉纤维由胸骨上方及锁骨向下延伸至上臂手骨,所以要改变身体与地面的角度,使阻力与上胸的肌肉纤维平行,手臂移动(如推举动作中的手肘屈伸)的平面落在乳线以上近锁骨位置,令上胸受力较大。

上斜杠铃卧推举

调整卧板角度,最佳角度是与地面成40度,最多45度,斜板越高肩膀越受力。屈曲上臂与前臂成直角,上臂不要低于肩膀,从横杠的垂直线落于上胸位置,稍略低于锁骨,然后将杠铃向上推至手肘微曲。

拉力器飞鸟

将滑轮调整至最低位置,背向器械以箭步站立,手心向前握环,开始时手肘微曲并锁定肘关节,上臂与钢线平行,手臂由下至上以斜线向胸部中心拉起,终点至上臂与地面成水平,中途不要屈伸肘关节,否则由二头肌发力。

将卧板调整与地面成40至45度,上臂与前臂成直角,上臂不要低过肩膀,伸直手肘将哑铃向上推,直至手肘保持微曲。

第二章 中胸训练

中胸的肌肉纤维成水平,只要平躺下来,张开上臂与身体差不多成九十度,横杠在乳线位置垂直移动,便可令中胸受力。

杠铃卧推举

平躺于卧板上,双脚踏地,保持姿态平衡,除非有严重下背痛,可曲腿踏于卧板,或于下背垫毛巾舒缓压力。上臂与前臂曲成直角,横杠在胸大肌中间位置,便是双手适当的距离,上臂与地画成水平,锁肩挺胸,然后伸直手臂推高横杠,直至手肘仍保持微曲。

哑铃卧推举

平躺于卧板上,双脚踏地,上臂与前臂曲成直角,前臂垂直,哑铃之间连成的虚线在胸大肌中间位置,挺胸锁肩,然后伸直手臂推高哑铃,直至手肘仍保持微曲。

哑铃飞鸟

平躺于卧板上,双脚踏地,手持哑铃在肩稍低位置张开双臂至水平,手肘微曲,手肘的角度固定,挺胸锁肩,双臂向中胸对上的垂直线靠合,不能中途屈曲手肘。

拉力器胸前交叉

将滑轮调高至水平位置,与器械相距两步,感到有足够拉力向后,前后脚箭步式站立,容易稳定重心,上身微向前倾,抬高上臂至肩以下,手肘屈曲成直角,以水平轨迹推至中胸位置,直至手肘仍保持微曲。

器械推举

将座椅调整至适当高度,手臂略低于肩水平,开始时稍用力将手柄推前,令手肘不会超过肩后,手肘屈曲成直角,有些器械加设脚踏协助固定手柄位置,然后伸直手肘向前推,直至手肘微曲,手肘再次屈曲时不要完全放松,终点阻力,保持胸肌一定张力。这部器械的手柄属于旋前握法,刺激外胸较多。

器械夹胸

将座椅调整适当高度,手柄刚好在肩水平下,不要高过双肩,手肘微曲,开始时用力将手柄拉起与身体成直线,挺胸收腹,双手同时向胸部中线夹去,直至拳头与肩成直线。中途不要屈曲手肘,背部不要离开椅背。

胸肌是怎样炼成的?

无器械最好的是练习俯卧撑,把俯卧撑做出各种花样并且不怎么费力的程度,不同的姿势角度可以打造胸肌的不同部位

如果你有哑铃的话,无需去健身房,做一下训练:

起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脚平踏在地上。两肘弯曲,握住哑铃,拳眼相对,手心朝腿部的方向,哑铃的轴线位于乳头上方1厘米处(胸肌中部),抵住胸部。

动作过程:向上推起,两肘内收,夹肘的同时夹胸。哑铃向上的同时略向前偏,呈抛物线的运动轨迹。两臂伸直时,哑铃重心接近处于肩关节的支撑点上。但不要正好位于肩关节的支撑点上,这样会使骨骼支撑住哑铃的重量(这种由骨骼而不是肌肉支撑重量的情况称为“锁定”),使得胸肌放松,影响锻炼效果。然后,使两直臂向两侧张开,两臂慢慢弯屈,哑铃垂直落下,下降至最低处时,即做上推动作。重复。

呼吸方法: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

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

训练要点:

1、不要把背和臀部拱起或憋气,这样会使肌肉失去控制,是危险的。

2、在练胸大肌的同时,应加强上臂肱三头肌的锻炼。没有发达的三头肌,就不可能卧推起大重量的杠铃,也就不能练出发达的胸大肌。

3、起始时,要把哑铃的轴线置于乳头上方1厘米处(胸肌中部),才能让胸大肌发力。如果哑铃举在肩膀上,只能锻炼肩部肌肉。

4、一定要注意将两肘展开,做卧推时双臂在体侧张开,因而能基本上只靠胸肌用力来完成动作。宽间距时主要锻炼胸大肌,窄间距时主要锻炼三角肌。

5、胸部肌肉练习效果不理想。可试试上斜推举,躺在有一定的倾角(约 20—25度)的斜板上,再以同样重量的杠铃或哑铃进行练习。由于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予肌肉一个新的刺激,你很快就会看到新的效果。

组数与次数:

1、 在6—8次范围内达到极限次数。多于8次,身体其它部位将进入有氧运动状态;如果少于6次,说明辅助肌已参与了运动,而主肌还没有完全疲劳。

2、 多组数:无论哪个身体部位都必须一组接一组练到神经突触发不出冲动为止。如果你轻信了训练过度的说法,肯定达不到这个要求。所谓训练过度,不过是些懦夫为掩饰自己的无能而编造出来的借口。真正的冲击式锻炼不光要做到20组以上,还要把每组都做到极限次数。算组数时不要把热身组计算在内,尽管它们是必需的。

3、 训练的多样性。要经常变化训练的组数与次数,以及动作的安排,以打破身体的适应,获得肌肉的突破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