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健康里面健身记录怎么没用?

一、苹果健康里面健身记录怎么没用?

iPhone健康应用怎样关闭教程:

1、首先请打开iPhone主屏上的"设置"应用。

2、在设置列表里,找到"隐私"一栏,点击进入.

3、在隐私列表里点击"运动与健身"一栏,点击打开.

4、在列表中可以看到有"健康"一栏的开关选项,即为控制是否要让iPhone自动记录我们的运动数据.

5、选择关闭健康,以后iPhone就不会再记录跟踪我们的运动数据了.

6、在运动与健身中关闭了健康权限以后,以后我们再打开健康应用,就不会再显示我们的步数.虽然在健康应用中不会继续显示我们新走的步数,但实际上手机还是在后台默默记录的,只要我们打开这个选项,立即就会恢复了.

二、我健身就是为了健康,我该怎么健身?

说起健康,大家一般都想到有氧运动,认为增肌是一种年轻人追求形体的爱好;但科学证据显示,为了最大化心肺功能,为了提升摄氧量,单纯有氧运动或许是不够的。


一、心血管健康的指标:摄氧量

众所周知,心肺功能对人的生命质量和寿命非常重要[1][2][3][4][5][6][7][8]。每年有上百万老年人被诊断为心力衰竭[9],或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劳累、疲劳和呼吸困难,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9][10][11]

心肺和心血管功能并不是个完全抽象的概念,它是有参考指标的:『峰值/最大摄氧量』[12][13][14],一种衡量运动中氧气摄取的指标[15][16]。在流行病学上峰值/最大摄氧量与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性

2017年,Setor等人的一项大型研究终于出炉,其数据源于对1663人平均近26年的随访记录[17]。这些数据显示,(峰值)摄氧量是决定个体生命长度、影响存活率的关键指标,可以用它来预测死亡风险。

图1
图2

如图3所示,在这1663人中,摄氧量和峰值摄氧量越高,心源性猝死、冠心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越低,全因死亡率也越低。

这种摄氧量和死亡率之间的反向关系,也在多项临床实验中被证实:通过运动,患者的峰值摄氧量提高了15%-17%,住院率和死亡率则降低28%-35%[18][19][20][21];2009年的一项纳入了2300多名心力衰竭患者的大型研究发现,即便运动后患者的摄氧量平均仅改善4%,也获得了死亡率降低11%(调整后)的积极结果[22]

在心脏移植手术手术中,峰值摄氧量是影响病人存活率和手术决定的关键指标[23],被用作死亡率和住院率的重要预测指标[24][25][26][27]

因此,为了健康和生命质量,努力提高峰值/最大摄氧量是必要的。


二、提升摄氧量:力量训练

一说起心肺健康,说起摄氧量,大家都知道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肯定要做,但单纯只做有氧可能不是最佳选择;有证据表明,『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很可能比『单纯的有氧运动』在提高摄氧量或有氧耐力方面更有效。

1991年,McCartney博士在权威期刊《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个针对冠心病人的研究[28],这些病人进行了10周训练(每周2节、共20节课),然后用80%最大功率的固定自行车运动,分别测试受试者在疲劳度4或者7等级下坚持的时间(有氧耐力)。

图3

根据结果(图1),两组坚持的时间都有提升,但是有氧+力量组的提升明显更大。

2019年,巴基斯坦的研究者对16名男性和10名女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的随机单盲实验发现,有氧跟力量训练混合组的峰值摄氧量提高更多,明显高于单纯有氧组。

图4

2012年,Wilson等人发表了一个大型元分析[29]纳入了21项研究,纯力量训练对最大摄氧量的提升效果(ES,效应量)为-0.11,纯有氧训练为1.37,有氧与力量结合则是1.41,这说明力量和有氧运动结合对最大摄氧量和心血管健康效果更好。

图5

为什么单纯的有氧不够,需要添加力量训练呢?

有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运动强度。

与中国人喜欢说的“适可而止”的理念有所不同,其实几乎所有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更支持『高强度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更好』。

2006年,权威期刊《美国心脏病学杂志》的研究称,流行病学的一致发现,与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相比,剧烈的体力活动可更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剧烈运动对舒张压、血糖控制和有氧能力有更大的改善[30]

2008年,权威期刊《体育运动中的医学和科学》上发表的研究[31]把61名健康成人被随并被随机分配到中等强度(50%最大摄氧量)、高强度(75%)、接近最大强度(95%)或不锻炼对照组,周期结束后,他们的最大摄氧量分别增加了3.4、4.8、7.2(mL/min/kg),也就是说强度高的运动提升最大摄氧量效果好。

那为什么不直接用高强度心肺训练呢?

或许力量训练的好处会更大。作为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耐力运动员普遍在他们的耐力训练计划中添加力量训练,来提高耐力运动成绩。

  • 针对训练经验丰富的男性耐力运动元的研究证实[32],在耐力训练中加入力量训练增加了大腿肌肉体积、最大等长力量、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
  • 对女自行车运动员的研究发现[33],与11周单纯的耐力训练相比,力量与耐力训练结合提高了她们的腿举力量、股四头肌体积、平均输出功率、最大摄氧量利用率和跑步经济性;
  • 对精英自行车运动员的观察发现[34],25周的耐力结合力量训练期间,他们的半蹲力量、跳跃能力、最大有氧力量、大功率测试表现更好;但在停止力量训练仅保持耐力训练一段时间后,上述适应性逐渐消退;
  • 2021年,一位精英级手推自行车运动员(下肢截肢)使用了为期30周的力量和耐力训练结合的计划,各项体能指标都得到提升,功率输出(+25.7%)、峰值有氧功率(+18.9%)、相对峰值摄氧量(+13.9%)、总机械效率((+4.6%),卧推1RM最大值(+4.3%),并且刷新了世界纪录,以89:55小时的成绩完成了1407公里的比赛

这些运动研究表明,单纯的常规有氧运动,对摄氧量(最大摄氧量/峰值摄氧量)的提升可能是不够的的,加入力量训练可能效果更好,而且即便对心力衰竭患者来说也是如此。


三、力量训练的心脏血流量动力学与有氧有所不同

力量训练对心脏的好处,很可能跟有氧训练不一样,有那么点『互补』的感觉,例如心脏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提到这个,大多数人会习惯性的想到有氧运动,这当然没错,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力量训练对于心脏血流的影响。

2018年,Horesh进行了一项针对心肌梗死病人持续12周的运动实验[35]。病人在12周内要么只进行有氧训练,要么合并进行有氧+力量训练,两种方案的总运动时间完全相同。

总体来说,有氧+力量结合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更大,在所有的次要指标中都有中/高水平的效应量大小(ES);而纯有氧组只在3个次要指标中表现出了中/高水平的效应量大小。

根据超声心电图测试,只有有氧+力量结合组的心室物理性能有显著改善(图3)表现为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36][37][38][39]、心脏舒张功能改善,这也是这个研究的主要意义。

图6

作者Horesh等人认为,这应该归功于力量+有氧组合的独特的血流动力学:力量训练期间升高的外周血管压力和左心室压力,在力量的负荷卸载后降低,这与随后进行的有氧运动带来的外周血管扩张同步,使心血管舒缓,增加了左心室的顺应性[35]

相比之下,而单纯的有氧运动只带来外周血管舒张,不能增加心室的收缩性[40],其训练效果是有限的,似乎不增加每搏输出量。也就是说,有氧和力量的组合由于外周阻力降低,并在阻力组结束时通过骨骼肌放松进一步降低,这可能会增加每搏输出量。

因此,Horesh等人认为有氧结合力量的训练,是可行的、安全的,并且在改善患者的功能性方面,比单纯的有氧运动更有效

图7

早在1995年,权威期刊《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上就刊登过McKelvie等人的对比研究,他们研究了心力衰竭病人执行力量训练和和循环有氧运动的血液动力学,发现使用力量训练与有利的血液动力学特征有关[41]

1998年,权威期刊《体育运动中的医学和科学》发表的对心肌梗死病人的研究表明,与有氧运动相比,力量训练期间心肌缺血减少,心脏血流改善,这可能是因为力量训练带来的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充盈改善所致[42];而且力量提升改善了峰值运动表现和高强度耐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心脏康复杂志》认为肌肉力量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有重大影响,肌肉力量对健康中年男性、高血压男性和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具有独立的保护作用[43]

如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流行病学的共识是肌肉力量和死亡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 1986年,Phillips等人观察了82名老年女性患者,发现最大握力是否达到5KG,是患者存活/死亡的最明确、最敏感分界线[44]
  • 1995年,日本的一项研究观察了6259人,发现跳跃能力/握力/仰卧起坐能力较低的男性具有面临较高的死亡风险[45]
  • 2002年,Katzmarzyk等人对8116名加拿大人研究发现,握力/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肌肉力量指标可以预测死亡率[46]
  • 2002年,Metter等人在25年中搜集了1071名男性的数据,发现握力下降与死亡率增加有关[47]
  • 2002年的一项目美国研究包含了2488名65岁及以上的墨西哥裔美国男性和女性[48],发现在控制了相关的危险因素后,握力是老年墨西哥裔美国人死亡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素,握力<22.01 kg的男性和握力小于14 kg的女性5年后死亡的比例分别为38.2%和41.5%;
  • 2007年日本广岛成人健康研究(AHS)队列研究了35至74岁的4912人[49],握力每增加5公斤,男性心脏病风险降低15%、中风风险降低10%、肺炎风险降低15%;即使经过20多年的随访,每增加5公斤握力仍然降低相对风险8%;
  • 2007年英国的一项大型流行病学研究调查了800名65岁以上老人[50],表明握力较高男性死亡风险为低19%、心血管风险低27%、癌症死亡风险低19%,这些关联在进一步调整了纯肌肉量或体脂水平后仍具有统计学意义;
  • 2008年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对8762名男性随访了平均19年[51],发现较高的力量水平与各种原因的死亡和癌症呈独立负相,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水平高的男性,死亡率比肌力水平最低的不健康男性死亡率低60%;
  • 2009年一项瑞典的研究对114.5万名男性随访了近25年,得出肌肉力量与各类疾病风险呈负相关[52],年轻时的体型和肌肉力量是晚年患冠心病和中风风险的重要预测因素;

根据我们目前的知识看,这里面必然不只是包含了相关性。


四、力量与有氧结合用于心脏病人康复,已经成为医学主流

在1990年代,力量训练并没有被纳入心脏病患者的康复指南[53]

基于新的证据,2000年后的指南已经承认了力量训练对于心脏康复的价值[54]。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心血管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肌肉和力量训练对健康(如代谢综合征、身体功能性、心理健康)有许多有益的影响[55][56],如改善峰值摄氧量、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57]

新的心脏康复方法是把有氧运动中加入间隔性的力量训练,也被称为超级循环训练(super-circuit training ,SCT)[58],它被认为兼顾了整体代谢和血液动力学,医学研究者认为它在力量训练阶段会产生许多有利的生理反应,后来逐渐成了一种公认的促进健康的训练方式[59][60]

同时,力量训练安全性在医学和康复领域也得到认可:

  • 2000年一项评估有氧运动和阻力运动对心脏病患者的影响的研究中[61],训练期间没有发生重大的不良事件;
  • Rognmo等人的一项大样本研究研究,包含了4846名冠心病患者,得出高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低;
  • 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大型系统回顾和元分析[62],共纳入了34个研究和1940名受试者。汇总的64例心血管并发症中,有63例发生在有氧运动、而非力量训练期间。

因此,2000年之后,美国运动医学院的心脏康复建议中有了力量训练部分[63]

(1)心肌梗死病人应在2周后开始用1-3磅的轻重量做适应性训练,然后在3个月后开始恢复传统的力量训练(健身房杠铃/哑铃/器械);(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则是先进行2周有氧运动,从第三周开始进行传统力量训练。

同期,美国心血管和肺康复协会的建议也是如此[64]

(1)心肌梗死病人应先用1-3磅的轻重量执行4周的适应性耐力训练,然后从第5周开始进行传统的力量训练(健身房杠铃/哑铃/器械);(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应该先进行2周1-3磅轻重量适应性训练,然后从第三周开始传统力量训练。

因此,心血管方面的医学康复共识是,单纯的有氧运动很难满足康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所需[65][66],力量训练可能是有氧运动的更好替代或补充,有利于患者恢复独立生活,提高肌肉力量/耐力[57][67]和功率[28]

也就是说,表面上我们在练肌肉和力量,实际上,我们可能是在续命。


五、有氧和力量训练兼顾的部分思路

1. 在强度和量方面,我们根据2022年Markov等人在顶刊《Sports Med》上 的综述[68]大致可以得出一个框架:(1)对于喜爱肌肉和力量的爱好者,通常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因为低强度有氧运动对肌肉力量的影响较小,而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对肌肉力量的负面影响一般中度或更大;(2)≤ 30分钟的有氧运动导致肌肉力量中度下降,超过30分钟后发现肌肉力量大幅下降。

2. 在训练频率方面,根据证据[69][70][71][72],每周2次中低强度力量课和2次有氧运动,一共4次,可能不会产生肌肉和力量水平的抑制;

3. 在营养方面,运动期间适当补糖能抑制肌肉的分解代谢信号[73][74][75][76],因为身体分解肌肉[77][78][79]是为了获得脂肪的助燃剂[80][81][82]:糖(草酰乙酸)[83][84][85]

当然,这些都是框架性的,具体的安排科学性应该参考个体差异,年龄/身高/体重这些就不说了,其他一些因素,比如运动之前饮食、甚至性别也会带来可能是显著的差异,我们一般在线上指导中具体分析了学员的情况后给出建议并进行后续调整。

知乎用户

4. 在动作方面,应该选择传统的力量训练中比较硬核的部分,也就是那些能练到全身几乎所有肌肉的、能在空间中移动身体和承担外来负重的、能满足人体基本运动模式(上体固定-躯干维稳-下肢做功)的大型复合动作,比如深蹲、硬拉、划船等。

这些动作的强度很高,可与最大强度的心肺训练(如冲刺跑)相提并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例如有研究发现[86]深蹲的心率和疲劳感几乎接近于全力冲刺的短跑,在感知用力和疲劳度方面几乎没有区别,甚至训练中的肌肉酸疼比冲刺短跑更严重。

图8

在代表训练后氧化应激的生物标记物方面,虽然均未达到显著差异(因为有系统训练经验),但深蹲后的高于冲刺跑的,这说明深蹲对整体身体的压力也许并不亚于冲刺跑这样的极限运动。

此外,题主还提到了蛋白粉,其实与许多人的错误观点(不健身就不用吃-吃了多了伤肾、蛋白粉仅仅是补充蛋白质的原料)相反,蛋白粉不但没有这些问题,而且还有独特的健康促进作用—这些内容比较深,以后有空会细说。


扩展阅读:

肉崽:力训研究所课程介绍

肉崽:为什么共识认为精制碳水,如面食会导致肥胖?

肉崽:高位下拉时如何避免前臂代偿发力?

肉崽:听说研究证明猪油是一种好脂肪来源,健身运动的人要怎么科学摄入猪油才更好?

肉崽:健身房朋友跟我说这套计划效率低,请教一下如何改进最好?

肉崽:减脂期穿暴汗服有用吗?

肉崽:健身房开空调会影响减肥效果吗?

肉崽:请问当身体内脂肪为主要供能源时,摄入的蛋白质会不会在体内合成肌肉?

三、健身对健康的影响?

您好,健身可以对身体健康产生许多积极影响,如下:

1. 增强心肺功能: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率和呼吸率,有助于增强心肺健康。

2. 增强肌肉力量: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功能性和防止骨质疏松。

3. 减少体脂肪:健身可以帮助减少体脂肪,改善身体形态和外貌,提高自信心。

4. 增强免疫力:健身可以增强免疫力,减少生病的机率。

5. 改善心理健康:健身可以释放身体内的压力和紧张情绪,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

总之,健身对身体健康有很多好处,可以提高身体的功能性和抵抗力,改善整体健康水平。

四、竞技健身不健康吗?

运动本是健康的,但只要沾上了竞技这两个字,注定跟健康没有关系"这样一句话,不经感慨竞技体育是伤身的,这是每个运动员的必经之路,这也是每个运动员值得敬佩的地方。但是有人说"竞技体育真的会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竞技体育是真的很神奇,真的很有魅力,那些运动员无时不刻不在享受比赛的紧张与刺激,以及成功带来的快感与成就感。在运动中受伤不可避免,但还是希望每个运动员无伤无痛。

五、健步健身健康开心语句?

.健步走让身体更加的健康,走出自己的身心愉悦,走出自己健康的身体,要相信只有多多走动,多多运动,才能给自己的身体一份革命的本钱。

2.面对自己的身体,一定要量力而行,让自己健步走,走出自己健康的身体,相信在未来的我们,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一定会让自己多多努力运动。

六、健身练成什么体型最健康?

健身的目的是让身体健康且更强壮,而最健康的体型是基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目标而定。然而,一个强壮且有节制的身材通常是健康的,这包括低体脂肪,强壮的核心肌肉,合适的肌肉体积,以及平衡的手臂,肩膀和胸部肌肉。

综合来说,健身最重要的是保证身体健康和强壮,同时注意自己的营养摄入和锻炼计划,以适应自己的身体状况。

最重要的是,让健身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七、哑铃健身和跑步健身哪个对身体健康?

跑步好。

跑步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全自肌肉,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肺活量,还有利身体毒素的排除!如果只是为了锻炼手臂力量哑铃要好点。

八、健身怎么健康减脂快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健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之一。而健身作为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减脂快速的人来说,健身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为什么选择健身

减脂快速是许多人的愿望,而健身正是实现这个愿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健身可以帮助消耗体内的多余脂肪,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肌肉的密度,从而达到减脂快速的目的。

通过健身锻炼,你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提高肺部功能,增加耐力和爆发力。这些不仅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改善心理状况,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但是,为了实现健身减脂的目标,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频率
  2.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
  3. 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

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频率

健身减脂的关键在于持久而规律的锻炼。对于想要减脂快速的人来说,每周最好保持至少4到5次的锻炼频率,每次锻炼时长应在45分钟到1小时之间。

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减脂效果,最好选择一些有氧运动,例如跑步、快走、跳绳等。这些运动可以加速代谢,消耗体内多余脂肪,从而帮助你减脂快速。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

健身减脂不仅仅需要锻炼,还需要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安排。首先,要避免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食和饮料等。

其次,应增加蛋白质和纤维的摄入量。蛋白质是肌肉合成的基础,可以帮助增加肌肉的密度,加速减脂过程。纤维可以促进消化道蠕动,减少便秘问题。

此外,饮食的分餐次和控制餐量也非常重要。分餐次可以增加饱腹感,控制餐量可以避免摄入过多的热量。

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

健身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瑜伽等。对于每个人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非常重要。

有氧运动是减脂的有效方式,可促进心血管功能,提高代谢速率。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密度,加速脂肪燃烧。而瑜伽则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

因此,在选择健身方式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身体状况和目标来进行选择。如果不确定应该选择哪种健身方式,建议咨询专业教练的意见。

健身的注意事项

尽管健身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在进行健身减脂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过度训练,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
  • 避免受伤,正确使用健身器材
  • 保持饮食平衡,避免营养不良
  • 遵循正确的健身姿势,避免因错误动作而导致损伤

总之,健身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减脂快速的目标。但是,为了健康地进行健身减脂,我们需要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频率、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并注意一些健身的注意事项。

相信只要你坚持下去,并结合合理的饮食和健身计划,减脂快速将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九、深圳龙岗健康正能量健身俱乐部怎么样?

不错的地方哟,值得一去,可以联系本人,可以打折优惠,免费体验,18123868879

十、健身和健康有哪些区别?

这个问题非常好。看到这个问题后,我在健康行为问答 专栏写了一篇文章来回答。

郭钟锴:为了健康,我该如何健身?

这是一场寻找答案的旅途

我进入大学时,学校里只在光彪楼有一个健身房。等到我毕业时,有了三个。那时在健身房里,似乎只有工作人员是女性。

后来,我看到越来越多的男男女女走进健身房,很多明星似乎也喜欢上了健身。

在很多个夜晚,我凝视星空,思索着一个问题:

为了健康,我该如何健身?

于是我带着这个问题,踏上了寻找答案的旅途。

起初,我想从各种健身项目中获取答案,去尝试了健美体系训练、力量举、举重、瑜伽、HIIT、跑步、骑车、篮球……

后来,还是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于是,我调转方向,去询问:什么是健康?

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告诉了我一个答案[1]

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这个答案令我颇为满意。

精神、社会这两个层面颇为复杂, 我决定先放一放。

我进一步发问:

什么是体格健康?

健身和疾病的关系是什么?

什么是体格健康?

在寻求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遇到一个词:身体素质(Physical Fitness)。

我觉得用它来代替体格健康,会让问题变得简单一些。

于是我找到了身体素质的五个健康元素:

  • 心肺耐力
  • 肌肉耐力
  • 肌肉力量
  • 灵活性
  • 身体成分(肌肉含量/体脂率)

看到这五个元素,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 力量训练增加了我的肌肉耐力与力量,改善了我的身体成分,却似乎对心肺耐力和灵活性的促进颇为有限。
  • 瑜伽改善了我的灵活性,对肌肉耐力和力量也略有帮助,却没有使我的心肺耐力和身体成分改善太多。
  • HIIT、跑步、骑车使我的心肺耐力大幅提高,体脂也下降不少,却似乎并没有提高我的肌肉耐力、肌肉力量、灵活性。

我若是为了健康而健身,难道不该使这五个元素都有提升么?

健身与疾病的关系是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我继续这我的旅程。

这时,我的老朋友世界卫生组织带给我一个消息:

成人有规律和适当水平的身体活动:- 可减少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乳腺癌和结肠癌、抑郁症以及跌倒的风险;- 可改善骨骼和功能性健康;- 是能量消耗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因此对能量平衡和体重控制具有根本性的作用。

我问的是“健身”,而老朋友回答我的是“身体活动”。

这又有什么区别?

于是我问这位老朋友,我该怎么进行身体活动?

他递给我一个册子,上面写着

《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2][3]

18-64岁年龄组

  • 18-64岁成年人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每周至少75分钟高强度有氧 身体活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
  • 有氧活动应该每次至少持续10分钟。
  • 为获得更多的健康效益,成人应增加有氧身体活动,达到每周300分钟中等强度或每周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
  • 每周至少应有2天进行大肌群参与的强壮肌肉活动。

听完这位老朋友的话,我再次陷入深深的思索……

回顾我曾经的健身之路,力量训练量是满足建议量了,心肺训练却没能达到每周150分钟。

而我朋友中的一些跑步爱好者,则刚好相反。

我也未曾思考过身体活动与锻炼(Structured Exercise)的区别。

而当我更深入的探索时,发觉有两块基石常被我身边健身的朋友忽略。

  • 关节稳定性与灵活性练习
  • 动作模式练习

这些练习会让你远离腰痛、肩颈疼痛,也能避免跳跃或大笑时无法控制小便的尴尬。

可以使你在跑步后膝盖没有疼痛,也能让你在做家务时不会闪了腰。

如果你像 Mamba 一样喜欢打篮球,或钟爱其他运动,这也能让你减少受伤风险。

为了健康,我该如何健身?我想我找到答案了。

我也重新开始思索健身与生活的关系,慢慢找到了符合老朋友建议,又能融入自己生活的方法。

如果你也曾被这个问题困扰,希望我的故事能帮助到你。


注:

由于本文的关注点在健康,因此只提到了身体素质(Physical Fitness)的健康元素,未涉及身体素质的技能元素。

每个人健身/运动的目的不同,健康未必是所有人的最高目的。本文的观点仅针对以健康为目标的身体活动,不包括以提高专项水平为主要目标的训练方式。

参考

  1. ^https://www.who.int/about/who-we-are/constitution
  2. ^https://www.who.int/dietphysicalactivity/factsheet_recommendations/zh/
  3. ^https://www.who.int/dietphysicalactivity/factsheet_recommendations/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