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又称为十二缘起支。此十二支互相为因果,因为一个因缘升起,而造成另一个因缘也生起,故佛经中常说:“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这样的东西生起,所以另外一样东西也跟着生起;有这样的东西消灭,另外一样东西也跟着消灭。 十二因缘就是从无明到生死彼此成为条件或因果联系的12个环节:1.无明,即无知;2.行,由无明而产生的善与不善等行为(意志);3.识,相当于托胎时的心识;4.名色,相当于胎中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形体;5.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心)等6种感觉器官;6.触,相当于出胎后开始接触外界事物;7.受,即对苦乐等的感受;8.爱,即生起贪爱等欲望;9.取,指追求色、香、味、触等;10.有,即生存的环境;11.生,即来世之再生;12.老死,是人生的终结。
二、动物有十二因缘吗?
动物没有十二生肖之说,除了人才有,当然也没有十二因缘之说了。
三、十二因缘的还灭门的顺序?
就是把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
倒过来就是还灭门的顺序 如一、老死、二、生。。。。。十二无明。十二因缘有生灭二种观法: 一、生观者 一、无明缘行 二、行缘识 三、识缘名色 四、名色缘六入 五、六入缘触 六、触缘受 七、受缘爱 八、爱缘取 九、取缘有 十、有缘生 十一、生缘老死 二、灭观者 一、无明灭则行灭 二、行灭则识灭 三、识灭则名色灭 四、名色灭则六入灭 五、六入灭则触灭 六、触灭则受灭 七、受灭则爱灭 八、爱灭则取灭 九、取灭则有灭 十、有灭则生灭 十一、生灭则老死灭四、十二因缘法中无明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你好, 先表明纯属自己见解, 如有帮助全是缘分,如无帮助甚至给您造成误区, 那就是本人过失, 先行道歉! 要理解无明, 如同去理解终极真理一样, 我们只能从生灭法里面去反观非生灭法了!
对恒常的执着追求就是无明, 十二因缘法, 缘起法的无明是非因非果的, 恒常运作下去, 能恒常运作下去的东西本身就会一直肯定自身而不消灭, 那我们先把这个性质当作一个假想的存在, 因为后面的所有都是生灭法, 依前一个而继续下去, 那么发现没, 作为自己能感受到的和观察的除无明以外的因缘法都是不恒常的, 观察到的客观事实是万事万物一直在变化的, 那这个就和无明的假设存在就冲突了(这冲突就是根本无明)如果无明是恒常能观察的主体缘起之因那它所观察的行开始一直变化那就越发加深无明的自我肯定是恒常的,而我们自己只能从无常的“行”相续观察“识”观察名色,六入,……等等, 那就是说我们自己一般只能从无常的因缘生法来观察自身,到无明就观察不了,因为无明所执取的恒常性和我们只能观察到的无常性是矛盾的, 那无明所执取的恒常和我们所观察的无常性就要争夺一个根本第一性, 那就是无明性和无常性到底哪个才是真我。
其实这个争夺恒常真我是无意义的事, 无明本身就是假设存在的第一因,非因非果,它永远不可能去“找到”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无常性“行”开始的无常“我”也不会去争夺这个恒常的我, 因为无常性观察到的自身就是无常, 没有恒定的我,要不然就与自身缘起矛盾, 那么唯有一个途径, 假设的“无明”自我觉悟不通过缘起来明白自身, 那实际上这种可能是不存在, 但“无明”明白这种可能性不存在时, 那无明就灭了, 因为“无明”发现是“无明”在观察自己, 那无明就证明了自己的“无明”存在了, 依然还是“无明” !
这个理解方式只是理解无明的一种假想方式, 用思辨的工具来推敲无明的相貌, 还有其它的方式去理解无明, 但我不能假想别人是如何理解无明的, 我只能说我假想的也是无明! 就到这里吧, 如果你还看不懂, 当下就知道什么是“无明”出现了, 如果看懂了, 无明就灭了, 它就是这个样子!
如同带着车厢走的火车头, 但火车头一直以为是后面的车厢在推着它走! ---------------------------------------添加附加说明部分, 以上都是用的思维假想推理方式, 所以推理指代的意义才是正确解读方式,文字只是路标并不是道路, 以无明是执取的妄境的角度来讲“无明”是不能用言语来直接描述的,解释再多都是生了分别相!
五、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出自哪部经?
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出自经书《增一阿含经》。
六、因缘的原唱?
因缘
原唱:朱雅琼
词:朱雅琼
曲:朱雅琼
画一个房子你住在那里面
画一个种子种在你的花园
三两杯淡茶相知就是永远
今生的梦想如何将它实现
缘分该有谁来作出判断
因果该如何了断
爱总是短暂情总是简单
为什么聚中人会散
如果还有来世今生诺言算不算
一生难得缘分为何轻易留下遗憾
来世不是虚幻
彼此相遇无法相认又该怎么办
愿把来世圆满换做今世的温暖
愿把来世圆满换做今世的温暖
画一个房子你住在那里面
画一个种子种在你的花园
三两杯淡茶相知就是永远
今生的梦想如何将它实现
缘分该有谁来作出判断
因果该如何了断
爱总是短暂情总是简单
为什么聚中人会散
如果还有来世今生诺言算不算
一生难得缘分为何轻易留下遗憾
来世不是虚幻
彼此相遇无法相认又该怎么办
愿把来世圆满换做今世的温暖
愿把来世圆满换做今世的温暖
愿把来世圆满换做今世的温暖
愿把来世圆满换做今世的温暖
七、因缘果报民间故事
因缘果报
民间故事:传承千年的智慧
民间故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口头传承的叙述方式,常常以讲故事的形式传递道德、智慧和价值观。其中,关于因缘果报的故事更是深受人们喜爱。在这些故事中,人们通过描绘不同角色之间的因果关系,向读者传达了善恶有报的哲理。今天,我们将探讨因缘果报在民间故事中的重要性。
什么是因缘果报?
所谓因缘果报,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用以描述因果循环的法则。它认为,人们的行为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影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概念在民间故事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毕竟,故事是人们表达思想和价值观的有力工具。
因缘果报在民间故事中的体现可以有多种形式。有些故事将人的因果关系直接揭示出来,让读者清楚地看到人的所作所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而有些故事则通过隐喻、比喻的方式,间接地向读者传达因果关系。无论以何种方式,这些故事都将让人们思考自己的行为,并且提醒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因缘果报的故事:古老智慧的传承
下面,让我们来看几个关于因缘果报的经典故事。
故事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从小的时候,我们就被教导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则旨在告诉我们因果关系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他种下的瓜果和豆类都能够长得茂盛,结果收获了丰富的庄稼;而另一个农夫却种下了杂草和不好的种子,最终收获了荒废的土地和失望。
这个故事直接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有用心种下好的种子,才能得到好的结果。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禁会思考自己的行为,想一想自己是否也在不断地种下好的种子。
故事二:因果转世的相见
在另一个著名的故事中,讲述了一个女子的因果转世之旅。她因为前世的善行,转世为一只小鸟。小鸟通过心灵的力量,帮助了一个旅途中的小男孩。而这名男孩是女子前世刻下的因果。最终,两人在一个山谷相见,尽管他们之间相互不认识,但却有一种奇妙的默契。
这个故事通过因缘果报的概念,告诉我们善行会有回报。无论转世与否,因果关系会一直存在,并且以一种奇妙而不可思议的方式将我们与我们的因果相遇。
因缘果报故事的启示
因缘果报的故事启示了我们许多重要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它们告诉我们善恶有报,正是我们的行为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并不局限于当下,有时甚至可以延续到我们的下一世。
这些故事也提醒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我们都要时刻记住我们的行为会带来什么结果。我们要善待他人,关心他人,并以善良之心面对世界。
最重要的是,这些故事向我们传递了希望和信念。即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我们也要坚信因果关系的存在。只要我们心怀善念,努力向善,我们将会收获幸福和成功。正如那些因缘果报的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我们的善行将会得到回报,即使在我们不知道的未来的某一天。
结论
因缘果报是中国古老智慧的传承,它通过民间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行善必有回报,恶行终将受到惩罚。这些故事以其情节生动、智慧深刻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颂。它们不仅在道德层面上教育人们,更在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故事,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八、因缘聚散意思?
意思是缘分让我们有聚在一起的机会,也有让我们分散的机会。
人和人之间的相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缘分来临时,相隔千里也能遇见,缘分尽时,在你眼前也会擦肩而过。聚散不可知,去留不由人。无论是什么缘分,都是因缘。朋友相识、夫妻结合,一定由因缘生,才能相聚在一起;离散,也是由因缘尽才会分别。
九、冥想 曼陀罗
冥想是一种古老而深奥的修行方法,它具有独特的效益和魅力。冥想源于东方哲学和宗教的传统,如佛教和印度教,而如今已经在西方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实践。
冥想的定义和意义
冥想,指的是通过训练个人的意识和注意力,达到安静思维、舒展身心的一种状态。冥想有助于我们放松身体,宁静心灵,避开外界的喧嚣和压力,进入一个平静的内在世界。它可以帮助我们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缓解焦虑和压力,提升心理健康和自我意识。
曼陀罗冥想
曼陀罗是印度教和佛教中常见的一个符号,它是一个由各种几何形状组成的图案,象征着宇宙和人类的完美和和谐。曼陀罗冥想是一种特殊的冥想技巧,它通过注视和思考曼陀罗图案,引导我们进入深层的冥想状态。
曼陀罗冥想的过程是相对简单的。首先,找到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并保持舒展的姿势。然后,将目光集中在曼陀罗图案的中心,缓慢而深入地呼吸。在注视图案的同时,尝试清空思绪,专注于图案的形状和细节。当思维不断涌现时,不要强行抑制,而是观察它们并让它们自然消散。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可以逐渐进入更深层次的冥想状态。
曼陀罗冥想的益处
曼陀罗冥想有许多益处,它对身体、心理和情绪都有积极的影响。
身体益处
曼陀罗冥想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体,缓解压力和焦虑。它有助于调节呼吸和心率,降低血压,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研究表明,冥想对心脏病、哮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效。
心理益处
曼陀罗冥想可以改善注意力和集中力,提升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它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增强心理健康和稳定情绪。冥想还可以增强创造力和直觉力,提升个人意识和自我成长。
情绪益处
曼陀罗冥想有助于平衡情绪,并提高积极情绪和幸福感。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负面情绪,如愤怒、焦虑和悲伤,增强内心的平静和坚定。冥想还能培养关爱他人、发展友善和谦逊的品质。
曼陀罗冥想的注意事项
虽然曼陀罗冥想对身心有益,但在实践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 寻找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开嘈杂和干扰。
- 正确的姿势:保持舒展的姿势,如坐在垫子上或椅子上,保持脊柱挺直。
- 逐渐延长时间:刚开始时,每天只需几分钟,然后逐渐增加到20-30分钟。
- 坚持和耐心:冥想需要持久的坚持和耐心,不要期待立即看到结果。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繁忙和压力所困扰,我们需要一种方法来缓解情绪和恢复内心的平静。曼陀罗冥想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连接自己,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通过冥想,我们可以探索更深层次的自我,提升身心健康,并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喜悦和意义。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曼陀罗冥想,不妨抽出一些时间来体验它带来的益处,让它成为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更多冥想文章](e.com/冥想)十、蕙兰冥想
蕙兰冥想是一种古老而深奥的冥想练习,源自于东方文化。它是一种注重内在平静和体验心灵的精神修行方法。蕙兰冥想被认为是一种途径,让你与自己的内在世界建立联系,超越日常的喧嚣和杂念,达到深度冥想的状态。
蕙兰冥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当时,冥想被视为一种与自然、与宇宙相连接的方式,它可以帮助个体寻找内在的平衡与和谐。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冥想练习传承并演变,并渐渐成为世界各地人们追求内心宁静的工具。
蕙兰冥想的核心原则
蕙兰冥想的核心原则是专注和舒缓。通过专注于呼吸、身体感受以及思绪的观察,冥想者能够在当下的体验中找到平静和和谐。舒缓是指通过冥想来缓解身心的紧张和压力,让自己放松下来,进入冥想的状态。
蕙兰冥想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践:
- 找到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可以是一个专门用于冥想的房间或者户外的自然环境。
- 坐下来,保持舒适的姿势,可以是盘腿坐或者使用冥想垫。
- 闭上双眼,深呼吸数次,尽量放松身体。
- 专注于自己的呼吸,观察呼气和吸气的感觉。
- 当外界的思绪和杂念出现时,不加抵抗地接受它们的存在,并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呼吸上。
- 持续这个过程一段时间,直到你感到内心平静和宁静。
蕙兰冥想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时间长短来进行调整。有些人每天只需几分钟,而有些人可能愿意花更长时间来沉浸在蕙兰冥想的练习中。
蕙兰冥想的益处
蕙兰冥想对身心健康有着许多益处。
首先,蕙兰冥想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压力和焦虑的困扰。通过蕙兰冥想,人们能够在内心找到宁静和平衡,减轻紧张情绪,提高情绪的稳定性。
其次,蕙兰冥想有助于提升专注力和注意力。在冥想过程中,人们需要集中注意力在呼吸和身体感受上,这种训练可以帮助人们培养专注力和注意力,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果。
此外,蕙兰冥想还可以提升创造力和思维的清晰度。当我们的思绪平静下来,杂念减少时,我们的大脑更容易进入创造性思维状态,产生新的想法和洞察力。
此外,蕙兰冥想还被用于缓解身体疼痛和促进身体康复。研究表明,通过冥想可以调节身体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对疼痛的感觉和身体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蕙兰冥想的实践建议
对于初学者来说,蕙兰冥想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和培养。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更好地实践蕙兰冥想:
- 坚持每天冥想一定的时间,建立习惯。
- 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来进行冥想,如早晨或晚上。
- 使用冥想音乐或指导音频来帮助集中注意力。
- 参加蕙兰冥想班级或小组,与他人分享经验和学习。
最重要的是,保持耐心和持续性。蕙兰冥想是一项需要持续练习和修行的技巧,结果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但只要坚持下来,你将会体验到蕙兰冥想带来的内心平静和宁静。
蕙兰冥想对于追求内心平衡和提升身心健康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工具。通过蕙兰冥想,你可以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找到宁静的绿洲,与自己的内心建立联系,进入一种全新的自我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