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咽炎是应该怎样保养,这怎样治疗!
我建议用:吴太咽炎片一次5个,一日3次。克拉霉素片一次1粒,一日2次。但不要吃:辛辣、生冷、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
急性咽炎防治六点
急性咽炎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所以要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对控制急性咽炎的发生和反复发作非常重要.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
(2)在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流行时,尽量避免与病原接触
(3)注意生活与工作环境、避免粉尘、有害气体的刺激。
(4)保持大便通畅。
(5)在生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白开水,多排小便,适当出汗。
(6)在饮食上,以易消化、清淡为宜,忌过咸过甜以及过于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油炸油煎食物和上火物;戒烟、酒、少吃炒货多吃蔬菜,如青菜、白菜、芹菜、黄瓜、萝卜、菊花、芦蒿等,多吃水果如梨、苹果、西瓜等,多吃精肉、蛋类、鱼。
慢性咽炎自我调养
(1)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空气新鲜。
(2)进行饮食调养,以清淡易消饮食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多汁的食品摄入。如桔子、广柑、菠萝、甘蔗、橄榄
苹果、梨等多喝水及清凉饮料,但饮料不能太浓。忌食烟、酒、姜、椒、芥、蒜及一切辛辣之物。
(3)气功疗法治疗咽炎,方法是:静坐,两手轻放于两大腿,两眼微闭,舌抵上腭,安神入静,自然呼吸,意守咽部,口中蓄津,待津液满口,缓缓下咽,如此15-20分钟,然后慢慢睁开两眼,以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轻轻捏喉部,自然呼吸意守手下,津液满口后,缓缓下咽,如此按捏5-7分钟。每日练2-3次,每次15-30分钟。
二、慢性咽炎怎么医
慢性咽炎,主要是咽部感染细菌或病毒引起局部炎症性改变,表现为:咽喉干燥痒、咽喉痛、时有异物堵塞感、时有干咳无痰或有少量粘液,咳甚时干呕,治疗成人一次量口服阿莫西林片0.5克,板蓝根冲剂2小包,一天3次.金嗓子喉片含服.多饮水,中药服:荆芥10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竹叶10克,大青叶30克,鱼醒草25克,忍冬藤30克,岗梅根3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平时要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炸,炒之属热性之品.如辣椒,生姜,炸油条,烧饼,饼干,快餐面等.
2.不偏食,饮食多样化.多食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如平果,新青菜,菠菜,胡萝卜等.
3.心情开朗,不要总是想着使人烦恼之事,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4.起居劳作有度,注意休息,上网不要通宵达旦。
5.秋天气候干燥,可用新鲜罗汉果当茶泡水饮,或用麦冬,菊花,甘草等作料泡开.
6,,积极锻炼身体,最简单有效锻炼方法是坚持晨跑,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三、失眠吃点什么好?
一、 每天睡觉之前应坚持做好以下六件事,对身体和睡眠都很有帮助。
(一)刷牙洗脸擦身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仅可清除口腔积物,并且有利于保护牙齿,对安稳入睡也有帮助;电视看完后,洗洗脸、擦擦身(特别是腋下、阴股部、肛门周围等处),以保护皮肤清洁,使睡眠舒适、轻松。
(二)梳头古医家探明头部穴位较多,通过梳理,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风、开窍守神、止痛明目等。早晚用双手指梳到头皮发红、发热,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保护头发,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
(三)散步平心静气地散步10-20分钟,这会使血液循环到体表,入睡后皮肤能得到活生生的保养。躺下后不看书报,不考虑问题,使大脑的活动减少,较快地进入睡眠。
(四)喝杯加蜜牛奶古代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朝朝盐汤,暮暮蜜。就是说早喝淡盐开水,晚饮蜜糖水。据国外医学专家研究,牛奶中含有促进睡眠的L-色氨酸。睡前1小时喝杯加蜜的牛奶,可助眠。蜂蜜则有助于整夜保持血糖平衡,从而避免早醒,尤其对经常失眠的老年人更佳。
(五)开窗通气保持寝室内空气新鲜,风大或天冷时,可开一会儿,睡前再关好,有助于睡得香甜。但注意睡时不要用被蒙头。
(六)洗(搓)脚民谚曰,睡前烫烫脚,胜服安眠药、睡前洗脚,胜服补药、养树护根,养人护脚等等。早在1400多年前孙思邈就提出寒从脚上起的见解,病从脚上来,双脚如树根,治脚治全身……。国外医学家把脚称为人体第二心脏、心之泵,十分推祟脚的保健作用。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若能养成每天睡觉前用温水(40-50℃)洗脚、按摩脚心和脚趾,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阴阳恢复平衡状态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更具有祛病健身的功效。
前人对洗脚的作用早有肯定: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二药膳食疗
·蜜枣扒山药治失眠
·巧用“小食品” 提升“睡眠”质量
·治疗失眠的多种粥
·试用汤疗治失眠
·食疗法治老年人失眠
·9种食品有助抵抗抑郁
·多食海产品可防抑郁症
治疗失眠的多种粥
--------------------------------------------------------------------------------
百合红枣粥:百合20克,红枣20枚,绿豆50克,大米50克。先煮绿豆至半熟,放入百合、红枣和大米,再煮成粥,服食。早晚各一次。
百合清心安神,红枣养胃健脾,绿豆清热除烦,适用于夏季失眠及妇女更年期失眠伴有心悸、心烦、潮热、自汗者。
二仁粥:取柏子仁15克,炒酸枣20克,粳米100克。先将柏仁、枣仁捣碎,和粳米一同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适量蜂蜜,再煮一二沸,睡前服食。柏子仁有养心安神之功,酸枣仁补益肝胆,滋养心脾,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酸枣仁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呈现镇静和催眠作用。此粥适用于失眠伴多梦易醒,胆怯心悸,属心胆气虚者。
桂圆莲子粥:取桂圆肉(龙眼肉20克),莲子30克,大米100克。将莲子捣碎,和桂圆肉、大米煮成粥,临睡前两小时服食。桂圆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莲子补脾、养心、益肾。此粥对心脾两虚失眠兼心悸健忘、神疲肢倦、大便溏泻稀薄、面色少华者尤为适用。
生地黄粥:生地黄30克,炒酸枣仁30克,粳米50克。先将生地、酸枣仁水煎,取汁去渣,加米共煮成粥,晨起当早餐食之。生地黄清热滋阴,酸枣仁宁心安神。适用于失眠兼心烦、心悸、头晕、耳鸣、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属阴虚火旺型患者。
竹沥粥:竹沥水20克(药店有售),小米100克。先煮米成粥,临熟时下竹沥汁,搅匀,晨起空腹食之。竹沥有涤痰除烦,定惊之功。适用于失眠伴头重、胸闷痰多、属痰热内扰者。
龙胆草粥:龙胆草10克,竹叶20克,白米100克。先用水煎龙胆草、竹叶,取汁加入白米煮成粥,代早餐食。龙胆草泻肝降火,竹叶清心除烦。适用于失眠兼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小便黄、大便秘结,属于肝郁化火者。
3.可以试用以下单味中药调理
(1)酸枣仁
种属:为鼠李科落叶灌木或乔木酸枣的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肝经。
功效:养心安神,敛汗。
主治:失眠,属心肝血虚而引起的。
用法:酸枣仁15~30g,捣碎,水煎,每晚临睡前顿服。
(2)柏子仁
种属:为柏科常绿乔木植物侧柏的种仁。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肾、大肠经。
功效: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主治:用于血不养心所引起的虚烦不眠等症。
用法:柏子仁5g,水煎,晚上临睡前顿服。
(3)远志
种属:为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远志的根。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肺、心经。
功效:宁心宁神,祛痰开窍,消痈肿。
主治: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等症。
用法:远志3g,水煎,晚上睡前顿服。
(4)合欢皮
种属:为豆科落叶乔木植物合欢或山合欢的树皮。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肝经。
功效:安神解郁,活血消肿。
主治:用于情志所伤而引起的虚烦不安、失眠健忘等症。
用法:合欢皮10g,水煎,晚上睡前顿服。
(5)首乌藤
种属: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乌的藤。首乌藤又名夜交藤。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肝经。
功效:养心安神,通络祛风。
主治:用于治疗失眠伴发多汗、血虚等症。
用法:首乌藤9~15g,水煎,晚上睡前服用。
(6)苦参
种属: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肾、大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利尿散结,佐以安神。
主治:用于湿热证引起失眠烦躁等症。
用法:取苦参500g,加水煎取3次浓缩至1000ml,加入适量葡萄糖;成人20ml,小儿5 ~10ml,睡前服。此为近代专家学者研用的治疗失眠效方,属中药新用范围,疗效较佳。脾胃虚寒者忌服。
(7)百合
种属: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的鳞茎。
性味归经:甘、苦。归心、肺经。
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主治:用于阴亏或热病后期虚烦不眠等症。
用法:百合15~50g,水煎,睡前顿服。
(8)朱砂
种属:为六方晶系辰砂的矿石。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经。
功效: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神不安、惊悸不眠等证。
用法:0.3~1.0g,研末睡前冲服。
(9)磁石
种属:为天然的等轴晶系磁铁矿的矿石。
性味归经:辛、咸、寒。归肝、心、肾经。
功效:潜阳安神。
主治: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不宁、失眠等症。
用法:10~30g,水煎,睡前顿服。
(10)龙骨
种属:本品为古代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镇静安神,平肝潜阳。
主治:用于阴虚阳亢而致的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
用法:10~30g,水煎,睡前顿服。
(11)琥珀
种属:为古代松科属植物的树脂,埋藏地层中经多年转化而成。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肝、膀胱经。
功效:定惊安神,活血散瘀。
主治:用于心悸不安、失眠多梦诸症。
用法:1.5~3g,研末,睡前冲服。
(12)延胡索
种属: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延胡索的块茎。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安神。
主治:用于各种疼痛而引起的失眠症。
用法:1.5~3g,研末,睡前冲服。该药属新用的范围,对于催眠有较好的效果,而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催眠效果加强。
(13)珍珠母
种属:为蚌科等贝类动物贝壳的珍珠层。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主治: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失眠等诸证。
用法:15~30g,宜久煎,睡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