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播音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兴许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我和提问者一直以来有着同样的思考。献上浅薄的分析:
诸如此类的视频网站作为一个平台,往往类似于中介,凭借内容的全面性与多样性,抢夺着受众视听习惯,从而获得点击率,再通过广告盈利,这点毫无疑问。购买节目版权是很烧钱的,有时与广告收入仅能持平甚至亏损,例如去年搜狐《中国好声音》。当然,它的主要目的依旧是培养视听习惯,去年《好声音》《好歌手》《爸爸去哪儿》都是视频网站抢占热门。自制节目如果做得好,无疑是省钱的好出路,例如搜狐的《极品女士》,明显是低成本小制作,不仅与人气明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氛围,还借此了本土明星。创新是任何行业尤其是坐传媒必备技能,自制节目从一开始就成为视频网站鲜明的标签,利于个性化并产生品牌效应,例如爱奇艺的《不可思议的夏天》(虽然是翻拍日剧),搜狐的《匆匆那年》更典型,这就跟我看《吸血鬼日记》,搜狐有,腾讯有……但我在腾讯上看,因为还要看的《好声音3》腾讯独播,想必诸位也有同样的体验。当然有人会说打开电脑多点几个网页没什么固定习惯啊,这就说到平板的普及无线网的便利,使得人们在仅为满足娱乐需求时,更愿意以更舒适的姿态,更简单的程序享受,所以app就是视听习惯的反映,我的平板上有搜狐,腾讯,爱奇艺,乐视,因为它们各自有着其他不了替代的资源。趋势决定优势如今众多名嘴跳槽到新媒体,幕后制作人更是数不胜数,新媒体的发展是趋势,自制栏目是优势,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