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应注意什么?

一、春季养生应注意什么?

春天里注意养肝护肝。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其功能也较活跃。因此,春季养生应以养肝护肝为主。养肝护肝的关键在于“动”,切忌“静.。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所以要调节人的心情,防止肝火生越。要避免暴怒及心情忧郁,尽量学会制怒。初春季节寒冷干燥缺水,人们应适当多喝水以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及人的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清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初春时节少量饮酒有利于寒气的驱逐和肝脏阳气的升发,但切忌贪杯过量损伤肝脏,不利于健康。春季养生可多食用生津增液的食物,如百合,银耳,川贝,梨,蜂蜜,藕,白菜,胡萝卜,白萝卜,芝麻,香蕉,苹果等,还可以吃一些坚果。但不宜过早过多食用凉拌菜和一些寒凉的食物,如苦瓜,苦菊等。

二、老年人春季怎样养生保健

春天是万物生长、万象更新的季节。人应适应季节,调养生气,使机体与外界统一起来,谓之“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中医认为,春季养生“当需食补”。但必须根据春天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的特点,选择其平补、清补的饮食,以免适得其反。对老年人来说,更应注意饮食调养。

高热量为主

早春时节,气温仍较寒冷,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基础。所以早春时节进食的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外,还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时补充能量。

初春由于寒冷的刺激可使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早春时节还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上述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强人体耐寒的功能。

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春天,是气候由寒转暖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复发、活力加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也应食用,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类食物有芝麻、卷心菜、菜花等。

少酸多甜

中医还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而多吃酸味的食物,会使肝功能偏亢。所以,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此外,春季是蔬菜的淡季,但野菜、山菜的生长期早于一般蔬菜,而且富含维生素,可采摘食用,以补充一般蔬菜之不足。

三、春天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春天的养生饮食~中医认为,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所以人应该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的健康,总的饮食养生原则是:

1.贝美森药房亲情提示主食中选择高热量的食物。

是指主食中除米面杂粮外,适量加入豆类、花生等热量较高的食物。

2.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

是指奶类、蛋类、鱼肉、禽肉、猪牛羊瘦肉等。

3.保证充足的维生素。

青菜及水果的维生素含量较高,如西红柿、青椒等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是增强体质,抵御疾病的重要物质。

春季饮食分三时期

一、早春时期

为冬春交接之时,气温仍然寒冷,人体内消耗的热量较多,所以宜于进食偏于温热的食物。

饮食原则: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饮食除米面杂粮之外,可增加一些豆类、花生、乳制品等。

早餐:牛奶1袋(250毫升左右),主食100克,小菜适量。

午餐:主食150克,猪牛羊瘦肉(或豆制品)50克,青菜200克,蛋汤或肉汤适量。

晚餐:主食100克,蛋鱼肉类(或豆制品)50克,青菜200克,豆粥1碗。

二、春季中期

为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可以参照早春时期的饮食进行。在气温较高时可增加青菜的食量,减少肉类的食用。

三、春季晚期

春夏交接之时,气温偏热,所以宜于进食清淡的食物。饮食原则为选择清淡的食物,并注意补充足够维生素,如饮食中应适当增加青菜。

早餐:豆浆250毫升,主食100克,小菜适量。

午餐:主食150克,鱼蛋肉类(或豆制品)50克,青菜250克,菜汤适量。

晚餐:主食100克,青菜200克,米粥1碗。

少吃酸比较好

每日除三餐之外,还要多吃一些水果,因为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增强体质有益。春季饮食宜忌生冷油腻之品,传统医学还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

四、春天人应该怎么进补?

春天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天气潮湿,气候不稳定。健康的人能够调适自己很快适应环境,一般无需调补。但是素有旧疾的人,在这多变的季节里,就不那么幸运了,旧疾极易复发。此时,对与这类患者和病后体虚的人,可以通过适当进补,提高身体抵抗力,使身体得到康复。

春季食物以选择一般性调补食品为宜,如鸡肉、鸡蛋、瘦猪肉、红枣等,不仅可改善慵懒的体质,还可充沛体力。然而,对于身体明显虚弱的人,则需要选择适当的滋补中药来调养,如西洋参、龙眼肉、党参、黄芪等。

春天百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花粉,是过敏性疾病的好发季节。若有慢性疾病或过敏体质的人,春天一定要忌口,忌服“发物”,如虾、蟹、咸菜等食物,否则旧病极易复发。

总的说来,春天的调养药膳,以平补为原则,不能一味地使用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到人体正气。

香菜味美却不宜多食

香菜又名芫荽,做汤加上香菜可增加汤的清香;烹制畜肉类菜肴时加些香菜,能除腥膻气味。香菜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寒性体质者适当吃点香菜还能改善手脚发凉的症状。

香菜虽味美,但不宜多食或经常食用。这是因为中医认为香菜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辟一切不正之气,有温中健胃的作用,但因香菜味辛能散,多食或久食,会耗气、损精神,进而引发或加重气虚。对于那些平素自汗、乏力、倦怠及易患感冒的气虚患者,更应少食香菜。产后、病后初愈的患者也常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气虚,此时,也应和香菜暂时保持距离。此外,香菜还具有温热、发疮的作用,故狐臭、口臭、胃溃疡、脚气、疮疡患者均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午餐多吃素食不犯困

“春困秋乏夏打盹”,阳光普照的日子,人特别容易犯困,尤其是午饭后,往往无精打采。新加坡《联合早报》最近一篇文章指出,其实春困并不是睡眠缺乏,而是与人们所吃的高脂、高糖食物有关。

很多人午餐喜欢吃糖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馒头、米饭、猪肉,或者炸薯条、汉堡包、炸鸡等快餐食品。它们会刺激胰岛素和胆汁分泌,使人体内脏不堪重负,并降低血液带氧能力,导致脑部含氧量降低,让人容易疲倦。

要想下午不犯困,最好多吃点素的。由蛋白质和蔬菜组成的午餐,如新鲜的鱼、鸡、海鲜、豆腐中含有大量酪氨酸,对大脑保持敏锐的思维、回忆以及清醒程度起决定性作用;而绿色高纤维蔬菜,如辣椒、胡萝卜、菠菜等,可确保脑细胞获得充足的氧气,让人整个下午精神抖擞。在主食方面,最好选择绿豆饭或全麦面包。此外,土豆中淀粉含量较高,午饭最好别吃,晚上吃有助于睡眠。

在就餐的顺序上,如果想饭后不犯困,要先吃肉,后吃蔬菜,最后吃主食。午餐不要吃得太饱,下午茶时间再吃几块全麦饼干或巧克力补充能量。

另外,工作间隙吃些菠萝、橘子、柠檬等含大量维生素的水果,也可以消除神经系统疲劳,使人精力充沛。而香蕉、葵瓜子则有抑制大脑思维的作用,容易引起困倦,最好别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