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穿山甲有什么特征?
穿山甲又名鲮鲤,隶属鳞甲目,鳞鲤科,是危害林木和堤坝的白蚁的主要天敌。
穿山甲身圆腹大,身长一般为40~50厘米,尾扁而粗,长为27~35厘米,体重3~6公斤。全身除脸和腹部以外,从头至尾披着17行约600多块犹如盔甲的角质鳞甲。四肢短粗,爪强健而锐利,用以打洞搔地寻觅蚁类。它们嘴尖,头小,与南美洲森林里产的食蚁兽、树獭、犹狳等贫齿目动物,以及非洲产的管齿目的豚鼠等,都有以蚁类为食的习性,并与此习性相适应,共同具有无齿或少齿、舌很细长的特点,故又把这三个目合称为贫齿类动物,但它们之间并没有亲缘关系,只是生态上的一种趋同现象。
二、非洲大穿山甲和亚洲穿山甲有什么不同?
非洲大穿山甲和亚洲穿山甲的不同就是体型:大穿山甲是最大的穿山甲种类。虽然平均体重并未被测量过,一只33kg的个体却有记录在案。雄性普遍大于雌性,雄性的体长大约1.4m,而雌性大约1.25m。亚洲穿山甲6个月仔兽体重可达1500-2000克,可离开母兽独立生活。大穿山甲是主要分布于非洲的一种穿山甲,因个头大而得名,以蚂蚁和白蚁为主食。
三、穿山甲指甲有什么说法?
答:没有其它穿山甲指甲有什么说法,只有以下答案:
指的是穿山甲的爪子。《鬼吹灯》中摸金校尉的摸金符就是穿山甲的爪子制成,据说辟邪护身,非常灵验。正因如此,不法商人盯准了这个时机,炒作起了穿山甲爪子。
甚至穿山甲的肉,被端上了餐桌,鳞片磨成粉喝,种种毫无科学依据的行径造成了如今穿山甲数量骤减!其实穿山甲是吃白蚁防止土木和房屋受到破坏有益动物,且身上含有多类细菌,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的爪子也更无实质的可盘玩性
四、穿山甲洞穴有什么特征?
穿山甲洞是穿山甲栖息和繁殖的地方,通常位于山林中的岩洞或天然洞穴内。下面列举一些穿山甲洞的特征:
1. 位置:穿山甲洞一般位于高山、丘陵、森林等自然环境中,或者在岩石中挖掘出来的洞穴或地洞中。
2. 地形:穿山甲洞比较窄小,长度不超过40米,宽度和高度不超过2米。
3. 粪便:穿山甲在巢穴内便便会集中在一起,长期不清理的话,会呈现出一种黄色的膏状物品。
4. 洞穴入口:穿山甲洞穴可能有多个入口,并且会通过堆放枯枝和石头的方式来掩盖入口。
5. 其他生物特征:穿山甲洞里可能有松鼠、蜥蜴、昆虫等其他生物和植物,这些物种的存在可能会为穿山甲提供食物和安全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穿山甲是一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全球各地都在采取措施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物群落。在探访穿山甲洞穴时,应尊重野生动物和它们的生态环境,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不要捕杀、猎捕、交易穿山甲等野生动物。
五、穿山甲为什么叫穿山甲?
穿山甲是钻不动石头的。它只能钻土。穿山甲,顾名思义,一是有挖穴打洞的本领,二是身被褐色角质鳞片,犹如盔甲。除头部、腹部和四肢内侧有粗而硬的疏毛外,鳞甲间也有长而硬的稀毛。全长约1米的穿山甲,头小呈圆锥状;吻长无齿;眼小而圆,四肢粗短,五趾具强爪。雄兽肛门后有凹陷,睾丸不外露。
穿山甲在野外常年活动在海拔1500-1850米的范围内,在低海拔地区也会活动。但不常到平原或农田较多的地方活动,活动大都选择在半山区,多栖息于山地丘陵的树林、灌木丛中,居住地随季节和食物而变化,平时无固定住处。随觅食时所挖洞穴而居住,洞穴大小与挖食白蚁巢的深浅大小一样。深度从0.3-0.4米至数米不等,多为距地表1-2米的盲洞。每年4-8月多雨的季节不住深洞,冬季则睡于深洞内。穿山甲怕寒冷,当气温在23℃以下时,洞穴垫有草屑及树叶,怀孕母兽居住的洞穴宽敞较深,固定而隐蔽,垫草较厚。
穿山甲白天极少活动,蜷缩于洞内睡觉,夜晚外出觅食,黎明前返回住地洞穴,活动范围可达5-6公里之远。发情期的雄兽活动范围更大,常翻山越岭,涉涧渡河,寻找配偶。穿山甲的性情孤僻,除繁殖季节交配时公母在一起同居外,一般均为异居、独居生活。
穿山甲既能翻山越岭,又能游泳、上树觅食白蚁。穿山甲很爱清洁,从不随地大小便,排便后习惯用前足扒土盖住粪便,实际上是为了防止猛兽闻到气味跟踪而来。穿山甲的视觉极度退化,夜晚活动全靠敏锐的嗅觉和听觉择路、觅食和避敌。一旦遇上虎豹敌害,便就地不动,将头弯向腹下,用宽大的长尾结实地裹住蜷成一团,像一只大铁球。
穿山甲以蚁为主食,也食黑蚁或蚁的幼虫和其它昆虫的幼虫,从不食素。它没有牙齿,囫囵吞食。胃中披着角质膜,借吞食时吞进胃中的小砂石将食物磨碎。穿山甲的食量较大,一只体重3公斤的穿山甲一次能食白蚁300-400克,饱食后2-3天不吃一只白蚁也可以。
在夏秋季节,气温较高,白蚁和蚂蚁在地表活动,这时穿山甲就舔食地面的白蚁和蚂蚁;冬春季节,气温下降,白蚁都集中在蚁巢内活动,穿山甲便挖洞掘巢,采取全面歼蚁的方法取食。掘巢时,穿山甲用两只生有尖锐长爪的前肢挖土,后肢推泥,有时还能扭转身体,仰卧着挖洞上方的泥土,使洞道保持圆形,穿山甲的掘洞速度每小时可达2-3米。
穿山甲遇敌或受惊时蜷成一团,头部被严实地裹在腹前方,并常伸出一前肢作防御敌状,若在密丛中有躲避处,遇人或敌害,则迅速逃走。它善于打洞,前肢挖泥,挖捕时,若听见过分吵扰,即迅速遁土而去。掘到蚁巢后,它便用前肢扒碎白蚁的菌圃,将富有粘液的长舌迅速伸缩,从碎菌圃和泥沙中舐食白蚁;大约半小时后,穿山甲便能将巢内大部分白蚁吞食下肚。有时遇到大蚁巢,一次吃不完,它出洞后就用泥土封闭洞口,到第二天晚上再取食剩余的白蚁。穿山甲挖掘白蚁巢的准确率达100%。
穿山甲居住的洞穴大多是把蚁巢的白蚁吃光后,再搬一些干草枯叶垫在洞里并居住在里面,有时几个月不搬走,有时3-5天就搬走。穿山甲的居住处一般冬春季节多选择向阳避风处,夏秋季节则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从不马虎。 养殖方法 1.饲养场地建造:穿山甲饲养场地宜选择潮湿、阴凉背风、无沙石地处。由于穿山甲四肢粗短发达,五趾锋利,趾爪似尖刀,善于扒土,且迅速,建场时应把表土层疏土挖出,直到硬土为止,再用石灰、粗沙、黄坭打成混合土,晒干后再在上面浇灌水泥铺面,然后用石块或砖在筑好的水泥板四周砌起1.5米高的围墙,墙的四周用水泥抹面,使表面光滑,防止逃跑。场地的大小视养殖量而定,将挖出的土放在场内堆成假山,假山不宜超过围墙,假山上可种植小灌木、杂草,从而营造适宜穿山甲生活环境,小灌木未成荫时要搭棚,注意灌木枝条不能伸出墙外,并离墙1米。在假山旁建一个供其饮水和游泳,假山上可放一些牛粪和腥味饵料,以引诱蚂蚁、昆虫。一般每10平方米面积可放养3对穿山甲。 2.种源及饲养环境:饲养穿山甲的种源,目前仍依靠捕捉野生获得,捕到的穿山甲放入饲养处后,为了使其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必须保持饲养场地内清洁卫生和安静环境条件。同时饲养场内做到冬暖夏凉,温度保持在16~32℃之间,最为理想的温度为22℃以上。研究表明,温度与穿山甲的生长有着密切关系,温度在18℃时停止生长,冬季低温体重下降,而在最佳气温下月增重可达250~300克。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调节好饲养场内温度,有利于穿山甲生长发育。 3.饲料及投喂:穿山甲是肉食性动物,以白蚁为主要食物,有时也食一些蚂蚁、蜂及昆虫蛹卵。觅食时,先用前肢的长爪抓住蚁巢,然后用嘴插入蚁洞内,用黏性及善于伸缩的舌头舔食白蚁或其它蚁类。饲养穿山甲要准备有充足的饲料,其饲料分为活体饲料和单品种饲料两种,在饲养过程中以活体饲料为主,单品种饲料为补。活体饲料有白蚂蚁及昆虫;单品种饲料有牛奶、稀饭、奶粉、黄蚁粉、黑蚁粉、蜂蜜等。活体饲料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1)人工诱集白蚁,在长有松木林的山坡上挖若干个深50厘米、宽50厘米的坑,坑内放入鸡毛、鸡骨和松叶,以招引白蚁进入觅食和建巢,每隔一段时间采集白蚁作穿山甲饲料;(2)灯光诱虫,在饲养场安装黑光灯,晚上诱来飞蚁和各种昆虫,供穿山甲选食。 穿山甲饲料应定时、定点、定量进行投喂,使之形成习惯,到时便到投放点觅食。通常每天投放1次,在下午4时投喂,投喂时按穿山甲体重3%左右为宜,成年穿山甲每只每天投放100克左右。 穿山甲对喜欢的饲料一般能自己取食,如白蚁及其他一些昆虫等活体饲料,但是对单体饲料往往刚开始还不会自行取食,可通过引诱方法而达到最终自己取食的目的。方法是左手按住穿山甲的尾部,将一小块塑料薄膜放入口吻处,用吸取兑好的食物,挤压吸管,食物顺嘴角流到薄膜上,穿山甲受到刺激伸出舌头舔食薄膜上的食物,然后把盘放到薄膜上,穿山甲便会自己舔食,这种方法叫吸管诱食,通过数天的诱食,穿山甲就会采食喜欢的单体饲料。 4.日常管理:(1)每天将水池内的水灌满,供穿山甲饮用和游泳,并经常清洗,保持池水清洁卫生。(2)冬季气温下降,宜在饲养场内设木箱,内垫干草,让其入箱保暖过冬。有条件的采取加温保暖,使饲养场内温度保持在22℃以上,打破其冬眠习性,加快生长发育。一般可在饲养场内建一定面积的保温室,冬季把穿山甲集中在温室内,并照常投喂饲料,在炎热的夏季,气温过高,则宜在饲养场内搭凉棚,保持有凉爽的环境。(3)经常打扫饲养场,清除粪便和残留食物,并保持安静的环境,以利于其生长发育。(4)防治疾病,是穿山甲常见的疾病,通常是食量过度和误食质量不良的饲料引起的。症状表现为:食欲减少或绝食,排出糊状稀粪,次数增多,严重时,边走边拉,到处有稀便。防治方法:可用酵母粉拌入饲料中内服,拒食者可肌肉注射抗菌药物。
六、穿山甲有几种?
穿山甲为脊椎动物鲮鲤科穿山甲的鳞片。中药配方时,一般都需要炮制以后再使用,处方名有炙山甲、炮甲珠、炒甲片等。穿山甲有四大功用,分述如下:穿山甲的第一个功用是通经下乳。妇女闭经时,可用黄酒冲地甲珠粉6克,分3次服用,经行即停服;至于治产后奶汁不通,则取炮甲片10克、王不留行10克、通草6克、当归10克,水煎服用。 民间有谚云:“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穿山甲的第二个功用是祛瘀散结。具体地说,凡是跌打损伤、关节肿胀、胁肋疼痛、半身不遂以及各种淋巴结肿大、肿瘤包块(包括各种癌症)都可以使用穿山甲进行治疗。为了增加药力,还应配合桃仁、三棱、莪术、丹参、鳖甲等同时使用。 处方时应根据病情的轻重及体质的强弱,具体加减。穿山甲的第三个功用是消痈排脓。《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以此疗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 在治痈疽无头时,可取穿山甲片30克,共炙焦黄,研为细末,每次用3克,热酒调和服下;如果疮已破溃,加冬瓜藤为未敷患处;如果疮千,加水调和敷之。诸疖疮肿,皆可应用。穿山甲的第四个功用是外用止血。用于止血时,取净穿山甲片,置于烧热的植物油中,炸成黄色(勿过火),日晒或自然挥发除去油质,然后研成极细粉,分装于耐高温瓶中,高压灭菌,再置烤箱中干燥后即得穿山甲止血粉。 使用时,迅速地把止血份均匀撒在出血部位,轻轻加压包扎即可。另外,现代医学证明,穿山甲还可用来治疗急性黄疸型、无黄疸型肝炎和慢性肝炎。将穿山甲片置于加热的粗砂中,炒黄研碎,然后取面粉100克用水和好,再将研碎的穿山甲粉包裹于和好的面中做成饼状,放在锅内烤熟,再用炭火烤至内外皆成炭,取出冷却后研成细粉,加入适量红糖拌匀。 口服每次10克,每日2次。
七、穿山甲为什么不吃人参
穿山甲为什么不吃人参
穿山甲作为一种珍稀的野生动物,广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人参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草药,被誉为“补品之王”。然而,你或许会好奇,为什么穿山甲不吃人参?本文将为你揭开这个谜团。
首先,了解穿山甲的饮食习惯是理解它为何不吃人参的关键。穿山甲是以食用昆虫为主的动物,它们在野外主要以白蚁、蚂蚁、蜘蛛等小型昆虫为食,偶尔也会吃一些植物的根茎、果实和树皮。而人参则是一种植物的根茎,它的主要功效是补气血和提高免疫力。
其次,穿山甲不吃人参还与它的食性和生理特点有关。穿山甲的胃肠道结构适合消化昆虫这类食物,而对植物性食物的消化能力较弱,特别是对于高纤维的植物根茎而言。人参的纤维含量相对较高,穿山甲的消化系统难以将其完全分解和吸收,因此吃人参对穿山甲并没有什么好处。
此外,穿山甲不吃人参还与其在自然界的生存环境有关。穿山甲主要栖息在丛林和灌木丛中,这些地方昆虫的数量相对较多,为穿山甲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与此相比,穿山甲在野外很难找到足够的人参作为食物,因为人参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森林地带,数量有限。换句话说,穿山甲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到人参,更别说吃它了。
虽然穿山甲不吃人参,并不代表人参对它们没有作用。研究发现,人参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对穿山甲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例如,人参中含有的人参皂苷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帮助穿山甲增强免疫力,抵抗外界环境的压力和威胁。
总的来说,穿山甲不吃人参是由于它们的饮食习惯、消化系统的特点以及生存环境的限制所决定的。穿山甲作为一种食草动物,适应了以昆虫为主要食物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以植物根茎为主食。人参虽然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但对于穿山甲来说,并不适合作为食物。
保护穿山甲,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穿山甲面临着非法猎捕和栖息地丧失的威胁,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保护。
八、乌龟和穿山甲有什么不同?
乌龟是属于爬行动物,卵生,主要靠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并且体温比较不恒定,穿山甲是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并且可以分泌乳汁哺育自己的幼崽,并且没有牙齿,有长长的舌头可以用来舔食蚂蚁和白蚁,所以说乌龟和穿山甲的生活方式存在区别。
九、穿山甲有什么药用价值?
没有医药价值!
穿山甲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由于人类过度的捕杀,野外数量非常稀少。据研究表明,穿山甲的鳞片主要成分就是角质蛋白质,跟我们人类的指角.头发的成分一样,肉质营养还不如一只鸡。人类这种错误的认知也导致它们大量被捕杀。我们一定要停止对它们的伤害。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穿山甲不能治病,更不能强身健体。
十、穿山甲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穿山甲的尾巴具有保持身体平衡功能、抓握功能和防御功能。
穿山甲是仅有的两足行走的哺乳动物,因为它的前爪已经特化不适合行走,而尾巴又有厚重的鳞片可以保持平衡。
穿山甲的尾巴还 具有抓握功能,这可以帮助它们攀爬树木。
受惊的穿山甲会用前腿遮住它的头,让它的鳞片暴露在任何潜在的掠食者面前。如果碰到或抓住它,它会完全卷成一个球,它尾巴上的尖锐鳞片可以用来鞭打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