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术后胃瘫?

一、什么是术后胃瘫?

术后胃瘫综合征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PGS) 是指患者在接受腹部手术后继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 是腹部以及消化道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胃引流量增加且持续时间延长, 进食后上腹易饱胀, 出现膨隆以及恶心呕吐和食欲下降等症状, 导致患者出现术后营养摄取障碍, 恢复时间延长或者其他并发症, 甚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胃瘫在临床上很容易被误诊为吻合口或者输出襻的机械性梗阻, 如若盲目手术, 极易导致病情加重。

术后胃瘫的诊断标准

大部分患者胃瘫均发生于术后3~10 d内。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胃管拔除后饮食由开始的流质改为半流质时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等现象;患者进食后吐出大量胃内容物, 之后症状有所缓解, 胃引流量增多, 经胃肠减压可抽出大量液体。

查体结果:患者上腹部饱胀, 轻度压痛, 肠鸣音减弱或正常, 可闻及振水音, 无气过水音。

采用胃肠碘造影或胃镜检查, 结果显示:胃肠道通畅或者吻合口轻度水肿, 胃部扩张且蠕动减弱, 排空延迟或者暂停。

术后胃瘫的主要特征为胃排空迟缓, 绝大部分发生于腹部手术后, 尤其多见于胃和胰腺手术后, 文献中也有关于妇科手术、食管手术以及心肺移植手术后发生胃瘫的报道。目前为止, 对于术后胃瘫的发病机制, 尚不十分明确, 较为一致的理论认为, 术后胃瘫是由多种因素诱发或者改变正常神经激素以及肌源性因素对胃排空的调节所致, 具体包括:

(1) 神经-精神因素。因对疾病和手术的恐惧心理导致患者精神高度紧张, 加之术后的疼痛很容易导致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从而抑制平滑肌细胞的收缩, 导致胃排空受阻。

(2) 胃迷走神经损伤。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是导致胃排空延迟的重要因素, 胃部手术迷走神经切除和损伤很容易导致胃瘫。本研究中患者的胃瘫近一半为胃切除和胃癌根治术后发生, 即可能为术中患者的胃迷走神经出现损伤, 从而导致张力降低、胃排空延迟, 发生胃瘫。这说明迷走神经在PGS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3) 胃结构以及胃内环境的改变。胃排空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赖于胃窦、幽门以及十二指肠的协同运动, 结构重建手术可能导致胆汁以及胰液反流, 从而进一步导致对胃壁刺激引起充血和水肿, 加重炎症, 抑制蠕动, 导致胃瘫。

(4) 术后持续镇痛。接受手术的患者, 通常均于术后2~3 d内采用连续硬膜外或者静脉麻醉镇痛, 可能导致撤药后迷走神经的阈值升高, 对胃动力起到抑制作用。而术后撤除镇痛泵后, 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被解除, 可引起胃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黏膜屏障被破坏, 进而引起水肿和大量渗出, 抑制蠕动, 发生胃瘫。本研究中, 所有病例均于术后使用了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

(5) 另外, 高龄、手术时间长、贫血、营养不良以及低蛋白血症和腹腔感染等均可能引起植物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胃动力减弱, 发生胃瘫。有临床报道(38例)发生患者平均年龄平均 (72.5±8.8) 岁, 手术时间长达4~7 h, 提示高龄、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发生术后胃瘫的可能性会增高。

术后胃瘫为一种功能性病变, 一旦确诊, 应尽可能避免手术而应采用非手术性综合治疗, 应给予禁食、胃肠减压、促进胃肠动力、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减轻水肿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对于腹部手术后采用自控镇痛的患者, 应正确评估, 严格把握应用指征, 尤其是对于切口较小、年龄较大以及痛觉较差的患者, 应尽可能不用或者减少使用; 如若确有使用必要, 也应尽可能控制使用的时间。

持续胃肠减压便于使胃得到充分的休息;营养支持和保持水电解质等平衡治疗, 是维持患者平稳过渡的重要保障。胃动力药治疗可增强胃平滑肌的收缩, 缩短全胃肠的通过时间, 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 虽然腹部术后胃瘫的临床发生率不高, 但仍应予以高度重视。一般认为高龄、手术时间长以及术后自控镇痛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高危因素, 确诊后保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应尽可能避免再次手术。

欢迎亲们点赞加关注并参与讨论哈!

参考文献

[1]梁毅,林晖,谢景泉.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38例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06):637-638.

二、胃瘫怎么治疗?

没胃口或是“胃轻瘫”: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在大吃大喝过后出现过胃部的胀满不适感,然而,对于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来说,胃部的饱胀不适并不一定是因为吃太多了,它可能提示一种疾病——胃轻瘫。

胃轻瘫是指在没有机械性阻塞的情况下,胃内固体食物的排空延迟,导致进餐时过早出现饱腹感,餐后饱胀、恶心、呕吐、暖气和腹胀。它有两大特征: 即胃动力不足和胃排空障碍。

胃轻瘫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胃轻瘫又称特发性胃轻瘫,常找不到病因。继发型胃轻瘫常有明确的病因或原发病,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大约有40%~50%的糖尿病患者有早期胃轻瘫的表现,有明显症状的占10%。此外,病毒感染、帕金森病、肠假性梗阻、焦虑、抑郁、慢性胰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终末期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纤维肌痛、炎症性肠病、电解质紊乱、胃部手术后等原因也可能引发胃轻瘫。

胃轻瘫的诊断难度较大,需要完成一系列检査,排除其他疾病后方能确诊。

首先,需要接受初步检查,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查等。许多胃轻瘫的患者会有糖尿病等病史,看病时一定要如实告知医生。

其次,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如做上消化道内镜检査或钡餐造影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最后,当怀疑有胃轻瘫可能时,医生会对病人进行胃排空延迟的评估。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以下一项或多项检查来帮助诊断:

放射性核素显像法:是通过口服核素标记的固体或液体食物,由X-闪烁仪扫描记数测定胃排空率。

呼气试验:摄入相关标记的食物,通过呼气测定标记物的量,间接计算胃排空情况。

胃电图:可作为胃轻瘫的一种胃电节律异常的筛查方法。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以实时图像的方式直接显示胃体的收缩和运动状况,能够全面、准确、无创检测胃动力。

治疗:控制原发病+对症处理

首先,凡是能找到病因的胃轻瘫,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大多数患者在原发疾病治愈后,胃轻瘫能得以改善,乃至恢复正常。糖尿病患者应将血糖调整至最佳;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应补充甲状腺激素等。

此外,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运用以下手段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促胃动力药物是目前认为治疗胃轻瘫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治疗胃轻瘫的基石。常用药物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

内镜治疗:近年来内镜技术发展迅猛,经胃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给胃轻瘫患者带来希望。

手术治疗:对于难治性胃轻瘫患者,手术选择包括幽门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放置空肠造口管或植入胃电刺激器等。

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或针灸治疗,对糖尿病胃轻瘫、术后胃轻瘫有一定效果。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性胃轻瘫具有明显疗效。

调整饮食帮助改善胃排空:合理的膳食管理对胃轻瘫的治疗至关重要。患者要注重以下饮食原则:

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计算日饮食量,并规律进餐。

进餐时间不要千篇一律,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少食多餐有助于缓解腹胀,胃也可排空得更快,可将每日早、中、晚3餐调整为6~7餐。

充分咀嚼食物。如果食物在口中咀嚼不够,则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如果有必要,应解决缺牙问题。

进食后躺卧,会推迟胃排空,也增加胃食管反流风险,应避免。最好饭后一小时进行强度适宜的有氧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也有助于胃排空。

建议在两餐之间喝一些液体,而不是在进餐期间饮用。

营养不良是胃轻瘫可能的并发症,建议必要时增加热量较高的液体食物,可选择强化乳、豆浆以增加蛋白质,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

某些食物难消化,会加重胃轻瘫的症状,应避免进食。这些食物包括:(1)高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黄油,以及油炸、油煎食物等。(2)高纤维食物。如竹笋、芹菜、韭菜,以及全谷类、坚果等。(3)含酒精或碳酸的饮料。(4)病情严重者,则必须改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稀粥、面条、菜汤等。

应坚决戒烟,吸烟减慢胃排空。

欢迎亲们点赞加关注并参与讨论哈!

参考文献

[1]吕若琦.原来胃也会“瘫痪”[J].江苏卫生保健,2019(09):10-11.

三、怎样进行胃瘫的治疗?

胃瘫的治疗应该开始先按摩后背膀胱经,胃腧及周围的穴位,按摩头部胃肠道反射区,足三里及足部胃肠道反射区,并嘱可以喝姜汤红枣桂圆水,热水泡脚到身上微微出汗,面壁盾墙每天30个。坚持1周后,病人症状明显好转,2周可以拔除胃管,进流食,现病人正常饮食。

四、胃轻瘫可以吃什么食物

胃轻瘫可以吃什么食物

胃轻瘫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的疾病,患者胃肠蠕动减弱,进食困难,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针对胃轻瘫患者的饮食,需要选择一些易消化、软糯的食物,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促进消化吸收及身体康复。下面是一些适合胃轻瘫患者的食物:

1. 温热流质食物

温热的流质食物对胃轻瘫患者来说是非常适宜的。例如,米汤、面汤、南瓜汤、山药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食物不仅容易被胃肠道接受,也能够提供一定的营养。

2. 高蛋白食物

胃轻瘫患者由于消化能力减弱,往往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选择一些高蛋白的食物,有助于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比如,鸡蛋、豆腐、瘦肉、鱼类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消化能力进行选择。

3. 软糯易消化的食物

胃轻瘫患者的消化系统较为脆弱,选择一些软糯易消化的食物非常重要。例如,白米饭、面条、面包、煮熟的蔬菜等都是比较适合的食物。避免选择过于油腻、辛辣或难以消化的食物。

4. 多食用维生素食物

维生素对于身体的恢复非常关键,胃轻瘫患者也不例外。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等的食物,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促进伤口愈合。比如,新鲜水果、新鲜蔬菜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5. 少食多餐

胃轻瘫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较弱,不能一次进食过多的食物。建议分成多餐少量进食,有助于减轻对胃肠道的负担,提高消化吸收的效果。一般来说,每天分五餐或六餐是比较合适的。

6. 避免食物过硬或过粗糙

胃轻瘫患者的胃肠蠕动功能较弱,不能过度负担消化系统。因此,要避免食用过硬或过粗的食物,比如坚果、糙米、生硬的蔬果等。这些食物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加重症状。

7. 饮食要有规律

胃轻瘫患者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进食。避免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或长时间空腹,对于恢复胃肠道功能不利。保持饮食的科学性,有助于胃肠道的康复。

8. 注意饮食卫生

胃轻瘫患者由于胃肠道功能减弱,对食物的吸收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卫生尤为重要。要注意饭前便后的清洁,食物的新鲜程度和熟透程度。避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以免引起胃肠道感染。

9. 调整饮食方式

胃轻瘫患者的饮食方式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一些患者胃容量较小,建议每次进食量更少;另一部分患者胃容量较大,可以适当增加进食量。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饮食方式。

总之,胃轻瘫患者的饮食需要注意选择易消化、软糯的食物,并且要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还要避免食用过硬或过粗糙的食物,保持饮食的规律和科学性。如果症状严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五、胃轻瘫患者该怎么治疗?

胃轻瘫主要见于胃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比如制酸剂,或者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如果有胃轻瘫,特别是糖尿病导致的,最主要的是将血糖控制好。药物方面主要还是抑制胃酸分泌,常用的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常用的有吗丁啉、莫沙必利等。再加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甲钴胺、维生素B6等。

六、减重手术后胃瘫是什么?

胃瘫是往往是暂时性的瘫痪,一般两个月可以自然恢复恢复快递可能不到一个星期就好了,就是手术后一种疾病。并且术术后胃瘫是由腹部手术后激发,梗塞因因素引起的,是一种功能性的疾病,主要是以为排空障碍为特点,反反酸爱其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

七、术后胃瘫怎么办?该如何饮食调理?

术后胃瘫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饮食调节,建议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运动调节,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可以应用胃肠动力药,此外还有中医类的疗法,比如中药治疗,可以根据情况辨证论治。

八、吃胃复春片大便量会减少吗?

会减少的。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幽门螺旋杆菌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药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砂仁、厚朴、三棱、穿山甲、寸曲、麦芽、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可以彻底根治。

九、新生儿黄疸,体重正常,纳奶量正常的前提下,有必要补充静脉营养液吗?

谢邀,正常情况下,没必要,正常的进食完全可以补充孩子一天的所需,但是,你的孩子如果近了暖箱,需要蓝光照射,那么上述条件就需要改变一下了,蓝光灯的热量其实是很小的,一般不会让孩子丢失太多水分,但是,但是,现在的蓝光箱可不止有一根灯管,现在的蓝光灯,有两层,孩子放中间,没错,就像烤箱,上下两层同时照射,此时产生的热量也不会太高,但是,但是,时间是个问题,一般是8到12小时,如果一天不行,就两天,长久的光疗会让孩子的水分丢失过多,这就需要补充一些额外的液体,而且孩子在照射中也是可以喂奶的,还有水,所以,适当补充水分,是需要的

十、胃肯量这三个字有什么规律?

我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我给出的答案是:这三个字都是上下结构,且每个结构都是一个完整的汉字。

研究过汉字结构的人都知道,汉字有上下、上中下结构,左右、左中右结构,以及包围、半包围结构。

从胃肯量这三个字来看,胃是由上“田”和下“月”构成,肯是由上“止”下“月”构成,量是由上“旦”下“里”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