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与辩证法的区别?

一、辩证与辩证法的区别?

辩证和辨证的区别如下:

1、“辨证”跟“辩证”比较接近,有时意思有相同之处,但词义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辨证”跟“辩证”相同的地方是都可用来表示“辨析考证”。 例如:这是史学上存在多年的一个疑案,他在文章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反复辨证,讨论得很深入,有不少新的见解。

2、“辨证”跟“辩证”还各有自己的意思,不能混用: “辨证”也是中医的术语,表示根据症状,依据中医理论全面分析,作出判断,进行治疗。这时,其中的“证”多认为同“症”,也可以视为中医理论中说的“证候”。 例如: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某些慢性病经过中医治疗后,效果很好。

3、“辩证”还是与哲学有关的术语,一般用作形容词,意思是“合乎辩证法的”。 例如:强和弱都不是绝对的,强与弱的关系不是永恒不变的。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一对矛盾。

二、辩证思维与辩证法的关系?

: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三、辩证名言?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2、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3、动兮静所伏,静兮动所倚。—―白居易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5、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

四、辩证否定的性质?

辩证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指事物由内部矛盾而引起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的前进过程。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在事物内在矛盾推动下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它是对旧事物的否定,但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在否定之中有肯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对立的。辩证否定的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面的观点,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既看到联系,又看到发展,从联系中把握发展,从发展中把握联系。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辩证的否定

外文名

dialectical negative

属性

哲学观点

含义

它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体现了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质变,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也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不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全盘抛弃,而是要吸收并继承旧事物中的合理的、有价值的因素,这就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实质

其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对立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与辨证的否定观是根本对立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中断。

要求

①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②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五、辩证否定的特点?

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是既克服又保留,既肯定又否定其实质是阳气要求,我们不为书不为上,只为书,要推陈出新,格固顶新,树立创产创新意识,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才能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

六、劝学的辩证结构?

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白话文:已,停止,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揭示了题旨。

第2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分三层连用比喻,证明学习的重要意义。

第3段,阐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一段运用比喻,从三个侧面证明只要善于学习,善于假物,就能使人成为有才德的君子,然后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白话文:“君子生非现象,(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第4段,阐明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这一段也分三层,论述学习必须不断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七、辩证思想的观点?

观点:发展观,联系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辩证法,有的指一切真实存在的科学,有的指或然意见的科学,有的指逻辑,有的指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思想。  1、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即对立统一)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所谓矛盾,在辩证法中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双方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3、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  4、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一个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个“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波浪式前进、循环往复式上升的过程,而一个个有限的过程就组成了无限发展的世界。换言之,世界也可以被看作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的集合体。    5、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

八、辩证思想的理解?

辩证法起初是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现在用于包括思维、自然和历史三个领域中的一种哲学进化的概念。

在古希腊思想家那里,辩证法的含义范围很广,从辩论中的一种反驳技巧,到对定义做系统评价的方法,直到研究和划分特殊概念和一般概念之间的联系。

从斯多葛派哲学家时代起到中世纪末,辩证法一直同形式逻辑保持相当密切的联系,更晚一些,康德用术语“先验辩证法”表示揭示假相的努力,这种假相出现在试图在现象和可能的经验范围之外应用知性的范畴和原则时。黑格尔把辩证法看作是:一个概念由于它自己固有的矛盾双方冲突的结果。

马克思和恩格斯采纳了黑格尔的定义,并应用于他们对社会和经济过程所作的解释中。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辩证法被定义为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和理论。即把世界理解和描绘为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的过程,把发展理解为事物自身固有的各种矛盾发展的结果。

九、辩证文的格式?

辩证分析是议论文的一种,是一种分析事理,阐明作者观点、主张的文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文体,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最终要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一般要求做到:论点鲜明而正确,论据典型而充实,论证严密而辨证。

论点、论据、论证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议论文三要素。其中,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骼。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三者紧密联系,便能构成一个完整地论证过程。

在议论文写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是议论文的论证问题,我们将重点就议论文如何论证进行辅导。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它主要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把论点和论据组织起来,证明论点是正确可信的。而论证的目的则在于揭示论点和论据之 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逻辑上看,论证是运用概念、判断进行的一系列推理和证明,是把论证中的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的重要步骤。

议论文的论证环节是学习议论文写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的写作操作中,学生往往在这一环节上存在不少问题。

十、欲擒故纵的辩证原理?

其辩证原理,是对待暂时强大的对手的有效策略,本意在攻击,却故意表现出顺从,使对手解除对自己的防备,等其陷于不利时再出招,就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欲擒故纵中的“擒”是目的,“纵”是方法。

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

把敌人逼急了,他就会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麻痹敌人,慢慢地、渗透式地使敌人丧失警惕,松懈斗志,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