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在月球表面行走将会?
会感觉很轻要飘起来的感觉,要么感觉很冷或者很热 辐射会使皮肤感觉到灼热的感觉。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可以得出在地球上,如果我能举起50kg的物体,在由于月球的引力是地球的1/6,在相等的条件下,我在月球上能举起300kg的物体。(F=G=mg这个不用多提了吧)所以尽管航天员穿上沉重的航天服,但是在月球上,行走起来还是轻飘飘的,他们觉得跳跃前进最舒服稳当。
由于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在月球上,人们可以轻轻松松地跳过我国著名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1983年9月曾经创造过的跳高世界纪录2.38米。那么,朱建华假如到月球,能否跳过14.28米的高度(2.38米×6=14.28米)?不行。因为在月球上跳高的高度,不能以地面上跳过的绝对高度的6倍来计算,只能以人的重心能跃起的高度的6倍来计算。一个身高超过1.8米的跳高运动员,重心离地约1米。1米的6倍是6米,再加上重心离地的高度1米,朱建华如果在月球上跳高,也只能跳过7米左右的高度。
二、行走月球,探寻未知奇观——独行月球的观后感
背景介绍
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从未停歇,而独行月球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独行月球是指由一位探险家独自进行的月球探索。在过去几年中,越来越多的人对独行月球感兴趣,这一壮举既具有科学研究的意义,也是一次挑战极限的冒险。
独行月球探索的挑战
独行月球的挑战可谓多多,首先来自于太空环境的极端恶劣。月球表面的高温、极低的气压、缺乏大气层等都对探险家的身体和器械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其次,孤独感和心理压力也是独行月球面临的一大困扰,毫无人陪伴的环境让探险家需要具备极高的心理素质才能完成任务。
独行月球的发展与成就
近年来,独行月球的探索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首次成功完成了独行月球的探险,向人类展示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通过携带各种科学工具和设备,探险家们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科学研究,为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月球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独行月球带来的影响
独行月球探索活动不仅仅是对月球的一次探险,更是对人类社会的一次思考和反思。它激发了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和突破。独行月球的成功也象征着人类勇往直前、超越自己的精神,激励着更多人追逐梦想、追求突破。
结语
独行月球的观后感让人深思,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勇气和坚持,就能够突破困难,探索未知。独行月球虽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它也带来了宝贵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人类发展的启示。让我们向这些探险家们致敬,感谢他们为人类探索太空献出的努力和奉献。
三、在月球上行走速度?
宇航员绕月球行走一圈要用多长时间?英媒称可能要91天。
据英国《焦点》月刊文章称,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们实现了大约2.2千米的行走时速,约为地球上正常步行速度的一半。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月球较低的引力会使其表面的附着摩擦力小很多,而该计划的宇航服并未在设计时考虑要用于远足。2014年的一项研究认为,理论上的月球行走最高时速为5千米。以这个速度不间断地走完月球赤道10900千米的周长需要91天。
四、在月球上行走是什么感觉?
而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引力要小很多,人们在月球上会感觉轻飘飘的,走起路来没法稳住自己,看起来就好像跳来跳去一样。
五、为什么在月球上行走身轻如燕?
月球表面的平均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表面的1/6,即人的重量只有在地球上时的1/6。人类在地球上生活时间久了,已经习惯了加载在自己身上的重力,行走时也会用相应的力量。而到了月球上,情况完全改变,人类不能依靠经验和习惯控制自己的力量,稍微一用力就大了,所以才会觉得轻飘飘的。如果人类长时间在月球上,习惯了月球的环境,我想也会有相应的控制方式,不会力不从心。
六、人类在月球上行走的感觉的作用?
月球上行走因为没有“地心引力”的作用会有一种失重感。我们在看宇航员在登入月球后在月球上进行行走的时候他们奇怪的行走姿势总是让我们非常的好奇月球上行走到底是什么感觉。我们都知道月球上没有“地心引力”的存在,每个人都好像是“轻飘飘”的悬浮着,很难可以踩到实地。这种感觉就跟我们在坐过山车的时候突然的向下那种失重感很像的。
七、在月球上行走将身轻如燕还是举步难行?
虽然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6分之1,人受到的重力要比在地球上小得多,走起来很容易,但月球的路崎岖,不平,有很多似小丘的路,我认为不容易
八、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是谁?
1969年7月20日美国时间22时56分,3名美国宇航员叩开了冷寂的月宫大门。两名宇航员走下太空舱,双脚踏上了月球的土地,全世界公认,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月球做的最伟大的探险。 宇航员阿姆斯特郎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九、中国航天员在月球行走了吗?
中国目前还没有人登上月球,目前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曾经有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国家是美国。
嫦娥一号仅仅只是探月卫星而不是登月卫星。
J36K所说的只是一个争论,长达半世纪的争论,一直都有人在怀疑美国人是否登陆过月球,因为美国人的登月照片中有很多不合常理的事情以及美国人在月球上面插的那根旗子离奇失踪了。不过昨天我看完凤凰台播出的美国人登月的录像之后发现不大可能是造假的,因为录像中宇航员走路的时候扬起的月球灰尘掉落的速度比地球的慢,以当时的技术想要这样造假似乎不大可能。
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即于1971年4月提出),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然而,中国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认为无论是在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一边。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开始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等多颗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
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特别是1975年,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正式上马时中央就提出了“争8保9”的奋斗目标, 即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十、在月球上行走是身轻如燕还是举步维艰?
经过现代科学的测算。地球表面的引力是月球的6倍。就是说同样质量的东西。在地球上所受到的引力是月球上的引力6倍。所以我们同样是一个人在地球上行走时克服重力。及其所产生的阻力。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同样是这个人,如果到达月球上,在月球表面行走,比起地球来说。那就是身轻如燕。因为这个人的重力只是地球上的1/6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