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大德的近义词?

一、高僧大德的近义词?

高僧大德是指修养深厚,品德高尚的僧人,也引申为有学识,有品德的贤能人士。近义词有德艺双馨,人中龙凤,年高德劭,世人敬仰,品学兼优,德高望重,又红又专,德才兼备,行业标兵,文武双全,真才实学,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世人楷模,德高望尊,众望所归,德隆望重,年高德勋

二、为什么叫大德高僧?

因为他们佛法境界高,高在修为上。是有修行,持戒严的修行人,无论出家,还是在俗家皆为高僧或大德。所以,被尊称为大德高僧。

三、唐玄宗时期的高僧大德?

鉴真 (688年—763年6月25日),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1] ,著名医学家。

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763年(广德元年)6月25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

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 ”,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

四、高僧大德都用什么佛珠?

查查正宗佛珠。

看看那家缘之原佛珠的菩提。一般星月菩提凤眼菩提。

五、1996年哪位高僧大德圆寂?

养熙大和尚,法号枢安,江苏泰县姜堰镇人,生于清宣统三年,任南京古林寺住持。

养熙大和尚(1911—1996),法号枢安,俗名周锡宾,江苏泰县姜堰镇人,生于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月),少年时代曾就读于本镇私塾。1923年于泰山溱潼洲东村乐善庵出家,从师卓文和尚学习经典唱念。1932年,于南京古林寺受戒,参学戒期仪规三年。之后,前往镇江玉山佛学院学习三年。1942年,任南京古林寺维那,后为副寺;1946年为南京古林寺二当家;1948年,任南京古林寺住持。

1951年,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参加农业生产,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仍住在乐善庵,与其启蒙师父卓文和尚朝夕相处,一边勤劳耕种,一边修持。坚持素食、独身,每天早晚课诵,做到“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1996年,养熙大和尚圆寂。

六、主角是大德高僧的小说?

《佛诞》

作者:张仕锦

简介

“若欲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身口意三业清净,一切行动正直无邪。

武道巅峰,一佛逆天。阅尽天下红颜,掌天下权势,风云化龙,亦正亦邪。

前尘泉州萧古岩,今世大秦皇朝三皇子秦云。再世为人,一心向佛,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

前世的得道高僧附身到皇朝皇子身上,一切的变化尽皆掌握。九州天下,是超脱、还是入世,尽随心意。看他超越武道巅峰,一佛逆苍穹。

七、贤宗法师是大德高僧吗?

贤宗法师是大德高僧。

中国佛商论坛发起人

浙江省桐乡香海禅寺住持

嘉兴市佛教协会会长

企业家心灵导师和禅修引领者

贤宗(贤崇)法师,号宗雄,出生于福建福安,浙江省桐乡香海禅寺现任住持。

师自幼事佛,童真入道,勤奋好学,事佛以诚。1991年于莆田梅峰光孝寺受具足戒,承接禅宗临济正脉第四十五世传人,曾就读于福建佛学院和闽南佛学院,现为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读研究生。1996年冬受聘于普陀山佛学院,期间历任办公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2004年8月住持香海禅寺。2008年9月荣任嘉兴市佛教协会会长。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贤宗法师

别名 宗雄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福建福安

职业

住持

八、收到高僧大德的祝福应如何回复?

收到别人的祝福时,也一定要礼貌的回应别人的祝福,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礼貌收到高僧大德的祝福,如果是熟悉的得道高僧而且特别堵,值得你信任的话觉得他说话有诚信度可以抽时间带上香油钱去他所在的寺庙拜拜,如果不是熟悉的得道高僧,你没有觉得他有什么真本事,可以很礼貌的说一声,非常感谢大叔的祝福

九、高僧大德经典散文:启迪心灵的智慧之光

高僧大德经典散文:启迪心灵的智慧之光

高僧大德经典散文是汲取了佛教智慧精髓的珍贵文献,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智慧而广受追捧。这些经典散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作为一种启迪心灵的工具,能够给人以智慧之光,引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走出困境,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探寻高僧大德经典散文的智慧源泉

高僧大德经典散文的智慧源泉来自于佛教思想。佛教是一种以智慧为核心的宗教,通过深度思考和修行,追求人类的彻底觉悟和解脱。散文中所体现的智慧内容包括生命的意义、人性的善恶、苦难的根源以及超越自我等等。这些内容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力量和教诲,启发人们积极面对困境,探寻人生的真谛。

高僧大德经典散文的魅力所在

高僧大德经典散文的魅力在于它们的智慧和深度。这些散文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思想,通过寓言、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文义更深层次、更易理解。散文中的智慧箴言和故事充满哲理,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给人以启示和指引。

高僧大德经典散文的传承与影响

高僧大德经典散文的传承与影响已经历了千余年。从古至今,这些经典散文凭借其深沉的智慧和启迪心灵的力量,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被广泛翻译成各种语言,被载入各种文学选集,并且通过网络和出版物传播给更多的读者。许多人因为经典散文而获得真知灼见,改变了他们对生活的看法,提高了他们的人生境界。

高僧大德经典散文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和挑战。高僧大德经典散文所传递的智慧,对于我们解决问题、达到内心平静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我们的人生品质。

感谢您阅读高僧大德经典散文

感谢您阅读本篇关于高僧大德经典散文的文章。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能够让您对高僧大德经典散文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激发您对佛教智慧的兴趣。相信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散文,您将能获得更多的心灵启发和生活智慧。

十、拜见高僧大德应该用什么词语形容?

可称法师。和尚有以下别称:阿阇梨;比丘;比邱;禅师;出家人;毳客;大师;佛佗;和上;和阇、和社;鹘社;近诵;喇嘛;力生;亲教;亲教师;瞿昙;阇梨;释子、头陀;殟社;乌社;邬波驮耶;捂波地耶;乌邪;依学;优婆陀诃;郁波第耶夜; 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遮耶,省音为乌社、和尚等。意为亲教师、博士等。又意译为近诵、力生。其义为弟子受业于师,经常近随于师受经诵经,仗师之力而生法身、智慧功德。 “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长久以来这个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而一般对出家人的尊称有“法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