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少年怎样做到合理饮食?
第一是全面平衡,即样样都吃,不挑食,不偏食。众所周知,任何一种单一的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因此,合理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达到平衡膳食之目的。食物按其成份可分成五类,第一类是谷类、薯类,主要提供碳水化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是中国膳食的主要热能来源。第二类是动物性食品,如肉、禽、蛋、鱼、乳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以及必需脂肪酸。第三类为大豆及其制品,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第四类为蔬菜和水果,主要提供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 卜素。第五类为纯热能食物,包括动植物油脂、各种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热能和必需脂肪酸。营养学家建议:
第二是适量。太胖或太瘦都不利于健康。既往养生经验提出 “食不过饱”的主张,其目的就是要使饮食适度,饥饱适当,热能和蛋白质等营养素摄入与消耗相适应,避免过胖或消瘦。经常称量体重是衡量饮食是否适度的常用方法。
第三是三餐要合理。要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切忌暴饮暴食,提倡不吃或少吃零食。一日三餐中每餐的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天总热能的30%,午餐占40%,晚餐占30%较为合适。
第四是夜点心不能吃得太油、太饱。俗话讲 “美食不可多吃,贪食使人生病”,这话是有科学道理的。暴饮暴食,特别是吃了大量肥肉、排骨、肥鸡、肥鸭等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尤其是吃完夜点心忙着上床睡觉,促使人体内胰腺外分泌过于活跃,胰液外溢;同时,暴饮暴食后会使胃、十二指肠粘膜充血和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导致胰腺自身消化,引起急性出血性环死性胰腺炎。病人常因剧烈疼痛而休克,个别来不及抢救而死亡。
二、怎样的饮食才能令身体健康?
当然是均衡的饮食
中学生的饮食营养
进入中学的青少年,脑力和体力活动均处于旺盛时期,身体也处于迅速发
育阶段,对营养要求也较高。此时期如营养供给不足,不仅影响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还可出现消瘦、贫血、易疲劳、视力下降、记忆力差等现象,并可能因抵抗力下降而感染疾病。因此,合理安排中学生的饮食是至关重要的。
◎ 充足的热量
中学生对热量的需求比成人高,每天应保证足够的主食,一般每餐应达到150~200克,可吃些产热量高的馒头、烧饼、米饭、油条、糕点、芝麻酱
等;还应增加副食,每天可吃蔬菜500 克、肉100克、豆制品100 克及
牛奶、鸡蛋、水果等。
◎ 丰富的蛋白质
最好50%的蛋白质来自动物蛋白质或豆制品,以满足快速生长和智力发展的需要,并提高抗病能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瘦肉、鱼肉、牛奶、蛋类、豆制品。
◎ 补充钙、铁、碘、锌等元素
这几种元素是中学生在青春发育期需要较多也最易缺乏的。人的骨骼主要由钙和磷组成,中学生在快速长高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钙、磷,应多食用含钙、磷的蔬菜、豆类、海产品和乳类,每天喝一杯牛奶或豆浆可获得较多的钙和蛋白质。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易患贫血的时期,主要是缺铁造成的。因此,应该多吃些含铁和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肝、动物血、鱼、蔬菜、水果等食物。青春期性腺器官发育达到高峰,碘和锌是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海产品、动物内脏、肉类含量比较丰富,可经常食用。
◎ 补充各种维生素
中学生用眼多,维生素A 供应充足,既有助于保护视力,又可预防呼吸道感染;B族维生素与补充能量消耗有关;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又是许多酶的辅酶,均须充分供给;寒冷季节还应考虑维生素D 制剂的补充,以提高钙的吸收。
◎ 其他注意事项
● 青少年喜结伴行动,互相模仿,在饮食习惯上也常相互影响,
容易发生饮食无节制、暴饮暴食、偏食、忌食、挑食、爱吃零食以
及节食怕胖等行为,应帮助他们改掉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
● 很多中学生可能在学校或居民区搭伙,故应重视管理集体伙食,注意做到饮食平衡,保证营养素的
充足供给。
● 家庭饮食要量够质优,菜谱应多样化,每日供应肉蛋类荤菜100~159 克、牛奶或豆浆1 瓶、粮食
500~750 克、蔬菜为300~500 克。三餐不足时可补充点心,如富含热量和蛋白质的肉包子、蛋糕等,
但不宜多吃零食,如糖果、话梅、瓜子等。
三、青少年如何修身养性?
古人的修身养性之道——“静”、“忍”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之道,特别强调一个“静”字、一个“忍”字。如,诸葛亮即有“非静无以成学”、“宁静致远”等,而曾国藩就非常推崇“忍”的功夫。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古人的所谓“修身养性”,实际上就是通过自我修炼来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就是要把先贤之美德才学化为自身之习性功力。而要“修”要“养”,就首先要能“静”能“忍”,否则,心浮气燥,如何修得下去,养得起来?
所以,古人说:“躁心浮气,浅衷狭量,此八字是进德者之大忌也。去此八字,只用得一字,曰主静。”“万事忍为上”等等。足见“静”、“忍”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