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冬养生法则:
1、宜进补,要先引补
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所以,立冬后要适当进补对御寒很有好处。
立冬后进补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比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芝麻粥可以益精养阴,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养胃。
2、寒伤肾,注意养肾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养肾不妨多泡脚,经常泡脚就可刺激脚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延缓衰老的功效,可以防治各脏腑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便秘、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关节麻木等症。因此民间有“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的说法。
3、睡懒觉,利阳气生发
俗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立冬过后,早睡晚起更有利于养生,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早晨最好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使头脑更清醒、灵敏,早睡晚起更适合老年人。
4、多运动,强身健体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如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适量练习,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此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
运动时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但不要穿着过厚,避免大汗淋漓,以微微汗出为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要做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等患者,应选日照充足的时间段外出锻炼,避免寒冷的刺激,以免诱发旧疾。
5、调情志,平和心神
在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因此,冬季养生要注重于“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专家建议,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同时,要多晒太阳。因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时间短,也是易使人产生抑郁情绪的一个原因,因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立冬的养生应做到精神安静,精神上要豁达乐观、合理用脑、保持良好心态。要保护阳气,不过度消耗阴精。
立冬啦!这也就意味着这个时节已经彻底进入冬季,天气转冷,我们应该如何做好防护呢?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冬天来了以后,如何做才能更健康!
01
心脑血管病患者注意
冬季天气寒冷,时不时会有寒潮来袭,温度突然降低,心脑血管病患者对温度的改变尤其敏感,这是因为温度下降会导致人体血压、血糖的波动,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如果您的家中有心脑血管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身体,做好保暖。
尤其要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如果家里有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要注意检查血压和心肺功能,如果出现了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将患者送医院治疗。
别忽略情绪的控制和管理,不要过度悲伤、过度兴奋,以免影响健康。
02
立冬后宜进补
中医认为,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为来年春季生机勃发做准备。人也要遵循这个“蛰伏闭藏”的变化规律,饮食上以温补肾阳为基本原则。
冬季进补能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使气血充盈,改善身体畏寒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将能量和存储到体内,为来年的身体打基础。这和动植物冬季休眠、冬眠是一个道理。
冬季的养生核心是敛阴护阳,冬季饮食可以少吃生冷,多吃滋补食物:
如生姜当归羊肉红枣汤、莲子桂圆银耳汤等
同时多吃点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膳食纤维
03
立冬后适量锻炼
立冬以后,气血伏藏、潜藏,应以休养为主,不要过度劳作,也不要过度劳心劳神,以免阳气浮躁、耗损肾经。冬季不宜早出晚归,更不要长途奔波。
立冬后我们人体的肌肉、韧带伸展性降低,新陈代谢减速,我们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冬季适宜散步、慢跑、广播体操、太极拳等节奏较慢的运动,可以舒筋活络、畅通气血,增强体质。
但是要注意方法,冬季日出前天气寒冷,此时锻炼容易感冒,也容易引起关节疼痛、胃痛,也容易出现冻伤。一般建议太阳出来后半个小时再开始晨练比较好,冬季晨练“赶迟不赶早”,可以将晨练与晒太阳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王小星. 立冬后宜延长睡眠[N]. 北京日报,(015).
[2]杨威. 立冬秋尽冬来,藏养开启[N]. 健康报,(008).
[3]霍雨佳. 立冬时节话保健[N]. 科学时报,(B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