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饼的做法,麦饼怎么做好吃,麦饼的家常做法?

一、麦饼的做法,麦饼怎么做好吃,麦饼的家常做法?

主料红糖200克面粉200克辅料油适量盐适量熟猪油适量 步骤红糖麦饼的做法步骤11.面粉加食用油和水揉成面团红糖麦饼的做法步骤22.取一团面剂子,按压成圆形之后在上面涂一层熟猪油,然后把红糖放入,收口,用擀面杖擀成薄饼红糖麦饼的做法步骤33.放入热锅,把一面刷一层油红糖麦饼的做法步骤44.翻个面,在刷点油红糖麦饼的做法步骤55.拿出来凉凉红糖麦饼的做法步骤66.切开后的样子好看吧,两面均匀的散布着糖份

二、麦油煎麦饼的做法?

用料:面粉 1000克,炒米粉(主食) 适量,鸡蛋韭菜丝适量,豆腐干丝 适量,咸菜(雪菜) 适量,豆芽 适量,胡萝卜 适量,茭白 适量,洋葱 适量,青椒肉丝 适量 虾 适量,跳鱼 适量,黄鳝丝 适量

做法步骤:

1、取出 鏊盘(一种圆形平底铁锅)洗净晾干,在锅底涂上薄薄一层菜油(这样不会粘锅)。把磨好的小麦粉加水揉捏成非常黏稠的粉团。再适量加水加油,调制成浆糊状的粉糊,这时就可摊麦油煎了。

2、这对粉浆的要求很高,掌握好面的稀稠、油的多少、锅的温度、翻的时间,才能摊出一张张又韧又薄的煎饼“麦油煎”来,如果韧性不够,一包上东西就很容易破掉,如果皮太厚,吃起来口感就差很多。所以不是家家都能做好这个饼皮的,只有心灵手巧的妇女才能做得又香又软。俗话说“麦油煎三个起头难”。可见,做好这种小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当鏊盘烧热后,用干净的布蘸一点菜油,在锅面上抹一遍。然后,用手掌取一块粉糊,从鏊盘外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往里面抹圆圈,使鏊盘薄薄地粘上一层粉糊,用文火稍烙。一会儿,粉糊颜色由白色变成微黄色,边上翘起来,就熟了。左手抓住轻轻往上一揭,一张大圆饼皮就做成了。这种饼像锡箔那样薄,所以又叫“锡饼”,有的地方叫“薄饼”或者“麦塌荷”。

4、饼烙好了,接下来就是准备馅料的部分了。

5、最基本的馅料通常有:炒米粉(主食)、摊鸡蛋韭菜饼切丝、豆腐干切丝、咸菜(雪菜)、豆芽、胡萝卜丝、茭白丝、洋葱丝、青椒丝、猪肉丝、白虾、跳鱼、黄鳝丝等等,各自单独炒熟炒香,不能有水份。包起来即可食用

三、台州人为什么端午节要吃锡(拭)饼、麦油煎、麦饼?

五月初五,端阳。楚人纪念屈原的日子。家乡温岭,为瓯越故地。地处海隅,风杂吴楚。插艾草、挂菖蒲剑、饮雄黄酒、吃锡饼,皆是端午必不可少的旧俗。这一天,大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把雄黄涂在小孩的耳、鼻、额头等处,希望如此能够不受蛇虫的伤害。家家户户插艾草、菖蒲于门眉,清香异常。说是为了辟邪,但很多人都愿意相信这是为了纪念对香草有特殊嗜好的三闾大夫。其实有屈原前就有了端午节。端午也叫端阳,是古越人的年节。古越人以龙为图腾,这天也是他们祭祀龙神的日子。所以,端阳节是以其神秘的原始形态首先出现在越地。五月也被越人认为是毒月,初五更是毒日,暑气上升,五毒俱出。这一日人们饮雄黄酒防蛇,熏艾草驱虫。五月初五,端阳,似乎一开始就沾染着凶顽之气。公元前3世纪,楚国灭越,派春申君治吴。楚人给吴越两地带来了最初的楚文化影响。从春申君治吴至西晋的永嘉之乱,长达五百多年,中间虽有秦汉置郡设官驻兵,但楚人在吴越仍有强大的势力和影响。越地的端阳节,却因两个楚人而出现祭祀对象的转变。第一个是伍子胥,这位历史上有名的直臣,因馋被弃,惨遭赐死且沉尸水底。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祭奠。后来是更有名的屈原,相传屈原于汨罗江自沉,人们打捞不起他的遗体,发明了端午的遗俗:划龙舟是为了寻找屈子的尸体,将粽子扔入水中是为了让鱼虾有食可吃,不致打扰他的安宁。到东汉,江南地区还有了祭祀孝女曹娥。在楚地和吴越,农历五月初五本是个艳阳高照,天和气清的日子。但这一日的主角却不是登高的青山,放眼的绿野,也不是越人的图腾龙神,而是这块土地上纵横交错的大江大河。人们一边赛龙舟,一边向江河投献粽子祭品。于是粽子成了越地端午节重要的节日食物。但是很奇怪,家乡现在却不兴包粽子,而是在端午这天吃锡(拭)饼。锡饼是由面粉加水在平底锅中摊拭而成,皮薄如锡纸而形似圆月。吃时,只需把日常小菜卷入其中即可。在乡下,端午当天人们会互相馈送自家的锡饼,东西虽简单,但邻里间似乎争的就是个人情世故,礼尚往来。

这吃锡饼的习俗,似乎仅限于温岭所在的原古台州府辖区,还有温州北面的乐清。家乡端午吃锡饼的风俗是何时开始的?又是从何而来?这似乎有些可说,待姑妄言之。最晚至明朝的嘉靖年间,本地在端午时节还是吃粽子的。明《嘉靖太平县志》有载:“五月初五,是日民家男女皆饮菖蒲酒,插艾,为角黍相馈遗。先年或有作龙舟,使善操舟者,竞渡以争胜负,今衰焉。” 角黍就是粽子,这里没提到锡饼或与锡饼类似的食物。而在闽南一带,当地有个古老的民间传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因为那边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于是,五月初五那天,当地人就用米粉、番薯粉,调成糊,煎成一张薄饼狀,称“煎堆”。说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那天也就补好了。这种闽南端午食俗中的“煎堆”与我们这里的锡饼、麦油煎、麦饼,应多少有点关系吧。明末清初,闽浙间渔汛路线形成,闽南人开始大规模迁居浙江南部沿海地区。而闽南人与我们当地人的交流融合,对此间的风俗习惯形成影响至深,这就可能包括端午节吃锡饼的食俗。锡饼最早出现在本地文献,是在戚学标所编撰的《台州外书》:“立夏以薄饼裹肉,菜渗苦味啖之,谓之醉夏。” 戚学标为清代乾嘉时期的音韵学家,因此锡饼或类似锡饼的食物,应在两百多年前的乾嘉时期就出现了。

四、麦饼的热量?

269大卡,一张全麦煎饼的热量是100克的煎饼含有的热量为336大卡,其中所含有的脂肪大约为0.7克。一张小的煎饼大概是80克,里面含有的热量为269大卡,需要打篮球48分钟才能将这些热量消耗掉。

从上面的数值可以看出,煎饼的热量其实是比较高的,同等质量的米饭的热量才仅仅只有116大卡。不过这个数值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值,毕竟食材不同、所用的调味酱不同,其热量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和这个数值应该是大差不差的。

五、麦饼的由来?

传说在南宋初,金兵大举伐宋,奸相秦郐对侵略者纳币称 臣,苟且偷安,对抗金名将却一味打击。广大爱国军民对贾似道的卖国行径恨之入骨,于是将麦粉和油放进烘缸里烤制而成。起名曰麦缸饼(卖国饼),此饼别有风味,松脆喷香。往来旅人常备为干粮。时间久了就叫成了麦饼,但是在浙江一些地区,还是有人爱叫它麦缸饼(卖国饼)。

六、麦饼的做法?

原料

more

面粉 (适量)

霉干菜 (适量)

猪肉 (适量)

虾皮适量、糖适量、少许酱油。

1/和面:用了一个鸡蛋、滴了少许的油,据说饼做出来更柔软一些。

2/准备馅料:霉干菜切细、肉可稍肥,切丁切丝都可。肉馅加料酒、盐放至一边。

3/梅于菜在锅中炒,放了虾皮、糖、少许酱油。

4/擀面皮,放入炒好的霉干菜,上面放上肉馅。包好,擀成一个大圆饼状,能多薄就多薄,不要露馅就行。

5/放入平底锅两面煎黄(少油),浇少许水一次,盖上,水干即好。

6.美味又好吃的麦饼和面的正宗做法完成开吃了。

七、太谷饼的营养价值?

较高。因为太谷饼由高粱米、绿豆面等天然食材制作而成,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尤以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易于消化吸收。而且,太谷饼是经过发酵制作的,这样也增加了其营养价值。此外,太谷饼是汾河文化的代表性食品,风味独特、口感酥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综上所述,较高,消费者可以适当地食用太谷饼,以增加身体健康。

八、鲜花饼的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比较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矿物物质元素、钙、铁、镁、钾、锰。

两只为宜,虽然美味但不能贪食。每一枚鲜花饼的馅料都是用新鲜的玫瑰花的制作的,一枚饼由三朵玫瑰花做成。新鲜可以给人更加美味的口感。鲜花饼美味的同时营养价值也很。营养专家对食用玫瑰花进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矿物物质元素、钙、铁、镁、钾、锰以及人体必须的氨基酸。

九、板栗饼的营养价值?

板栗饼作为一种糕点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然而,由于板栗饼通常添加了糖和油脂等成分,所以在食用时应注意适量,以免摄入过多的热量和脂肪。

十、葵花饼的营养价值?

葵花饼是一种以葵花籽、糖、奶油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小饼干。其营养成分取决于具体制作方法和添加的成分。一般来说,葵花饼的营养成分如下:

1. 热量:每100克葵花饼通常含有500~550卡路里的热量。

2. 蛋白质:葵花饼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每100克葵花饼约含4~6克蛋白质,但不足以满足日常蛋白质需求。

3. 脂肪:葵花饼中脂肪含量较高,每100克葵花饼含有30~35克脂肪,其中包括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

4. 碳水化合物:葵花饼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于糖和淀粉,每100克葵花饼约含有45~50克碳水化合物。

5. 维生素和矿物质:葵花饼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维生素E、锌、铁等。

总体来说,葵花饼虽然营养成分不算丰富,但其高热量和脂肪含量使其不宜作为日常饮食的主要来源。适量食用是可以的,但应避免过度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