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籽油的秘密:健康油脂的营养价值与食用指南

一、红花籽油的秘密:健康油脂的营养价值与食用指南

在这个追求健康饮食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油脂的选择。在众多植物油中,红花籽油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用途逐渐成为人们饮食中的新宠。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红花籽油的秘密,看看它究竟能为我们的健康带来哪些益处。

红花籽油是什么?

红花籽油是从红花(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种子的种子中提取的油脂。这种植物又被称作“红花”,在古代就因其鲜艳的花色和药用价值而受到重视。通过冷榨等技术提取的红花籽油,能够最大程度保留其营养成分,色泽金黄,口感清淡,适合各种烹饪方式。

红花籽油的营养成分

红花籽油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包括:

  • 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含亚油酸和油酸,这些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心血管健康。
  • 维生素E:红花籽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够抵御自由基对身体的伤害。
  • 植物甾醇:这些成分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增强免疫力。

红花籽油的健康益处

随着对红花籽油了解的深入,我发现它的健康益处真是令人惊叹:

  • 降低血糖:研究表明,红花籽油能够帮助调节血糖水平,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
  • 减肥塑形: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助力脂肪燃烧,有助于控制体重。
  • 改善皮肤健康:维生素E的作用不仅仅是内部的抗氧化,外用红花籽油还能够帮助保湿和减轻炎症。

如何食用红花籽油

那么,红花籽油该如何搭配我们的日常饮食呢?以下是一些巧妙的食用建议:

  • 凉拌菜:可以用红花籽油作为沙拉的调料,增添香味。
  • 烘焙食品:在烘焙时替代其他油脂,带来更健康的选择。
  • 煮汤和熬粥:红花籽油可以在汤或粥快煮好的时候加入,增加营养价值。

常见问题解答

在我分享的过程中,可能你会有一些疑问,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一些常见问题:

  • 红花籽油适合所有人吗?虽然多数人可以健康食用,但对于特定过敏体质的人,还是最好咨询医生。
  • 红花籽油的保存方法:应避免阳光直射,放置在阴凉处,并在开封后尽快使用。

总结

通过对红花籽油的深入了解,我们发现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烹饪油,还潜藏着丰富的健康益处。无论是在日常饮食中,还是在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时,它都可以成为值得信赖的伙伴。

二、油脂渣的营养价值?

油脂渣是指在油脂的生产过程中剩余的固体物质,通常是油脂的残渣和废料。虽然油脂渣不是人类食品,但它们可以被用作动物饲料和肥料。

油脂渣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原始油脂的种类和加工过程。一般来说,油脂渣富蛋白质、脂肪和一些矿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被动物吸收用,有助于它们的生长和发育。

除了为动物饲料,油脂渣还可以被用作肥。它们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植物的生长。此外,脂渣还可以用于生产生柴油等能源产品。

总的来说,油脂渣虽然不是人类食品,但它们可以被充分利用,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三、为什么植物油的营养价值高于动物油脂?

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所以,植物油的营养价值比动物油高。

但也并非所有种类的油都是不如植物油,如鱼油是动物油,却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海产鱼中含量丰富,而植物油中的椰子油和棕榈油含饱和脂肪酸较多。

四、油脂精炼的油脂的精炼流程?

1)国内菜籽食用油的加工与利用。

A.预榨菜油精炼二级食用油工艺流程:毛油→过滤→水化脱磷→真空干燥→成品油。

B.浸出菜籽油精炼二级食用油工艺流程:浸出菜油→水化(或碱炼)→脱溶→成品油。

C.预榨菜油精炼一级食用油工艺流程:毛油过滤→碱炼→水洗→脱色→脱臭→成品油。

D.浸出菜籽油精炼成精制菜籽油即色拉油工艺流程为:浸出毛油→水化→碱炼→水洗→脱色→脱臭→过滤→成品油。

(2)加拿大低芥酸菜籽油的加工与利用。

A.色拉油生产工艺:

脱酸:通过蒸汽或热水,使油脂水化,然后除去杂质,即将蒸汽导入油脂,游离脂肪酸随蒸汽被蒸馏出来,经冷凝后除去;或者让热水与油脂混合乳化,澄清后以离心机除去磷脂、游离脂肪酸和植物粘液等物质。然后真空干燥,所得产品称为粗油。

碱炼:通过碱炼,可进一步脱去大部分游离脂肪酸、磷脂、色素、铁与铜离子及一些含硫化合物。先加0.02%~0.5%的磷酸在圆柱形铁锅中,60~90℃下处理15—30分钟,再加油量1%~3%的8%~12%浓度的氢氧化钠(烧碱)经10~30分钟的皂化,由于皂化物比重大沉入锅底,放出后称为皂脚;然后在65℃下用水或稀酸洗涤2次,放去水液,再在114℃下加热除去水分,干燥后贮入油柜。

氢化:采用选择性氢化法(温度200℃、压力41.37千帕)或非选择性氢化法(温度135℃、压力413.69千帕)处理时,在蛇管氢化锅中加入0.01%~0.2%的甲酸镍或碳酸镍,以促进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加氢而成饱和脂肪酸,使顺式脂肪酸变为反式异构体,以增加油脂的硬化程度和抗氧化力,并改进油脂香味。如果采用一种叫考夫曼的氢化装置,则可以低于100℃温度下进行,加入40%的Miscella(一种油溶剂混合物),油连续通过催化剂(镍),也可完成氢化过程。油脂中只有少量油酸存在,对油脂品质有所改进。

酯化:这一工序系在95~135℃温度下加热约2小时,也可在有催化剂(0.1%~0.5%的甲醇钠或乙醇钠,也可用钾钠合金)存在的低温(32~38℃)下进行;用水洗涤除去催化剂,通过油脂分子内外的相互酯化,使三油精和三硬酯精形成6种不同的甘油三酯,从而增加油脂的塑性,低熔点的脂变为高熔点的脂,这样便于制造固化的人造奶油。

脱臭:为脱除有气味的黄色物质,如游离脂肪酸、醛、酮和葡萄糖芥苷分解的含硫化合物,应在高温(240~270℃)和加压(5.07千帕的绝对压力)的真实罐中进行蒸馏,经冷却后加入0.005%~0.01%的柠檬酸,以防止氧化。

B.起酥油的制取工艺:主要步骤是速冻,即以色拉油为原料,在附有可充瓦斯气的装置中,使油于2~5℃下进行冷冻,甘油三酯便大量形成晶体,过滤除去,再加入少量防腐剂和抗起泡剂,便制成了半固体乳白色而有塑性的起酥油。一般起酥油在10~16℃温度下,能保持不硬不脆,在33~34℃时保证不软不液化,是制造糕点、面包和人造奶油的原料;一般每1千克起酥油需要1.2千克菜籽油来精制。

C. 人造奶油的制取工艺:以80%的起酥油加20%的其他辅料,如发酵脱酯牛乳、乳制品以及少量的乳化剂、食盐、香料、色素、防腐剂以及其他添加剂,便制成人造奶油。制作时先把油溶性成分加在油内,水溶性成分加在牛奶里,然后按规定比例送去冷却机中,使物料快速冷却结晶,经过切块和包装即成成品。它与动物油相比,含胆固醇低,价格低廉,人造奶油是制造糕点、冷饮的重要原料。

D.调合油的制取工艺:将几种不同的食用油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没有化学反应过程,它的脂肪酸组成较为合理。从食品营养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植物油的营养价值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比较合理的油的脂肪组成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的比例最好接近1:1:1,只有调合油才能达到这个要求,故又称之为健康油。如果把菜籽油与米糠油或红花油等,按1:1比例调合,其亚油酸含量将提高2~3倍,芥酸含量将降低50%。日本用70%的米糠油和30%的红花油制成的调合油,经试验测定,胆固醇可降低26%;用85%米糠油和15%红花油制成的调合油,可降低胆固醇19%。这样可以提高菜籽油的营养价值,扩大菜籽油的利用范围。

五、油脂的来源?

工业油脂是从石油里提炼出来的,

把原始石油经过加热(就是拿火煮了)它会分成5个层面,

1:飞机油(最上层,也就是最好的油)

2:汽油

3:柴油

4:基础油

5:沥青(也就是公路上铺的沥青,就是石油经过提炼之后的残渣。)

油脂是再基础油上里面添加稠化剂形成的,

如:油脂的一种,皂基——油脂+氢氧化钠(减)+水=皂基

那讲一下稠化剂是什么,(其实油脂形成之前它本身就是水一样的油,只是里面添加了像海绵一样的东西,)

我就举个例子,海绵是不是很强的吸收水份的能力,把海绵里弄满水,让它饱和,然后把它弄成粉末你试想一下会是什么情况,那就是黏糊糊的了。

油脂也是一样,把油放到稠化剂里(通常一种好的稠化剂是三位晶状结构,它的表面有很多小孔来吸收基础油,对油有良好的亲和力,也就是说吸进来就不容易吐出去,有外部受压它才会吐出去,受压消失它又把油重新吸回来,)

然后把稠化剂打碎,用几十万次的转数把它均匀调理,

最原始的油脂就这样诞生了。

人体上的油脂也是如此,人身上本身就流油,然后油被吸附在毛细血孔中的角质或者死皮,进而在里面固定住,就变成了油脂,,油脂时间一长就变成了黑豆之类的东西,时间再长,(它不是什么干净的东西,)所以会在里面发浓,然后长痘痘,痘痘大了然后。。。呵呵后面应该是人都知道了,

油脂里最重要的是稠化剂,

通常生活中看到的是皂基,(肥皂就是用皂基做的,)

动物性皂基,成本低,多适用于工业,(就相当于人类,动物油很多,所以比较便宜,物以稀为贵嘛,)

植物性皂基,成本高,多用于高级香皂(橄榄油,脂肪酸等)制造

算满意吗? 还有什么疑问欢迎追问

上海昭荣油脂有限公司

刘先生

哦,忘记说功能了,没有润滑的世界。。。那是难以想象的,可想而知它的功能多么重要及广泛,生活上处处都是油脂,

举例:电梯,电梯缆绳如果没有润滑的话会嘎吱嘎吱响。。不到一周,绳子会断,出人命。为什么(因为世界万物不管事什么东西,它都不可能造出来是光滑无瑕的~!)当它不是很光滑的时候那它和另外一种物体发生摩擦时会受到磨损,油脂就是把凹凸不平的表面弄平,摩擦时受到的磨损降低到极致!

举个例子,一个很重的衣柜,你要把它从家门口推到屋里面,太重了,拖不动。使劲一推下面嘎吱嘎吱响。。(听起来快坏了)为什么,(因为摩擦太大,阻力太大,不是衣柜太重。)你再走廊上满满铺上一层厚厚的润滑油,你再推,可能你用一只手都能推过去。因为阻力变小了,当达到0摩擦时你用一根手指头都能推了,呵呵,

这就是油脂的功能,

六、油脂的氢化?

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脂与氢气加成反应叫油脂的氢化

七、油脂的特性?

油脂在烹饪中的使用是广泛的,无论是哪个菜系,油脂都是不可缺少的角色。所以了解油脂的加工特性以及油脂的储存对厨师朋友十分重要。油脂的特性可分为油脂的黏度、烟点、燃点、闪点、可塑性、起酥性、乳化性等。

1、颜色

我们所见到的油脂颜色大都是由原料的种类以及油脂的新鲜程度决定的,同样,油脂精炼程度越高,颜色就越淡。但是有一些油脂为了保持其特殊的香味,不经过脱色、脱臭的处理,例如芝麻油、橄榄油等。油脂的新鲜程度越高,油脂的颜色越为明亮,如果油脂储存的时间较长颜色就会变暗。

2熔点

由于油脂是由不同的脂肪酸组成的,所以其熔点不是一个固定的温度点。一般含饱和脂肪酸多的动物油,在室温下为固态。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植物油,在室温下(20℃左右)为液态,其熔点较低些。在我们常见的油脂中油的熔点要低于脂的熔点,所以我们常见到油一般为液态而脂一般为固态。

3凝固点

油脂的凝固点是指融化了的油脂冷却凝固时的温度点。一般油脂的凝固点比油脂的熔点稍低一些,例如花生油的熔点为10℃,而其凝固周点为0-3℃。

4、比热容

油脂的比热容约为0.47,而水为1,水一般在100℃左右沸腾,而油脂在加热时一般不会沸腾,360℃左右就会燃烧。

5、发烟点、闪点以及燃点

油脂加热到200℃左右时,由于产生的热分解物或不纯物质挥发显著可见,开始冒烟,这时的温度称为发烟点,此时在我们烹调中叫做旺油锅,搅动时有炸响声,油面平静;如果继续加热,油表面的挥发物浓度达到接近明火时,此时油面出现火星似的火点,这时叫做油脂的闪点;当温度再次升高,在没有火点燃时也自己会点燃,此时叫做油脂的燃点。油脂的发烟点、闪点以及燃点温度的高低是由于油脂的纯度决定的,一般油脂的纯度越高油脂的发烟点、闪点以及燃点就越低。这些性能与油炸用油的食用性能、损耗率有关,是油脂精制时的重要指标。

6、可塑性

固体油脂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可塑性。所谓的可塑性是指柔软,但能保持形状且不流动的性质,例如我们利用黄油的可塑性制作雕刻。固体油脂的可塑性是因为固体油脂含有不同的脂肪酸构成的多种三酸甘油酯,这些微粒相互之间作用,形成了固体油脂的可塑性。维持良好的可塑性温度十分重要。

7、起酥性

起酥性就是用做饼干、酥饼等烘焙食品时,可以使制品酥脆的性能。起酥性一般与油脂的可塑性有关,可塑性适宜的起酥油,起酥性较好,如果可塑性较差,在面团中就会残留一些块状的物质,而起不到起酥的效果。

8、乳化性 乳化性是指油脂在与含有水的材料混合时的乳化性质。例如,在做蛋糕时油脂的乳化性质越好,油脂的小粒子分布会更均匀,得到的蛋糕就会越大越软。

八、油脂的基团?

油脂中含有的-COOR基团叫做酯基。

羧酸衍生物中酯的官能团,-COOR(R一般为烷基等其他非H基团),酯基主要发生水解反应。

油脂是脂肪族羧酸与甘油所形成的酯,在室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呈固态的称为脂肪。从植物种子中得到的大多为油,来自动物的大多为脂肪。油脂中的脂肪酸大多是正构含偶数碳原子的饱和的或不饱和的脂肪酸。

九、油脂的分布?

脂肪(又称脂肪组织)分布于人体的多个部位。一般而言,脂肪位于皮肤下方(皮下脂肪)。也有一些脂肪分布于两个肾脏的顶部。其他部位是否含有脂肪与性别有关: 成年男子一般会在胸部、腹部和臀部聚积脂肪,从而形成一个“苹果”形。

成年女子的脂肪一般位于乳房、髋部、腰部和臀部,从而形成一个“梨”

十、饱和油脂和不饱和油脂的区别?

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化学结构。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不饱和的双键,而饱和脂肪酸,没有不饱和的双键存在,所以稳定性也是不一样的。不饱和脂肪酸性质不稳定,容易被氧化,而饱和脂肪酸,性质稳定,不容易被氧化,稳定性比较好。

第二,存在形式。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脂肪,包括猪、牛、羊等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而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植物状态,像植物油或者椰子油、茶油,动物中,主要是鱼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多。

第三,对人体的健康。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健康是有益的,可以帮助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病率,使冠心病、脑血栓发病率下降。而饱和脂肪酸可以导致高脂血症,使动脉硬化发病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