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营养学之父是谁?

一、西方营养学之父是谁?

营养学,又称现代西方营养学,它是由被称做“现代营养学之父”的卡尔·宏邦先生于1934年首先提出营养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观念,并用现代科技手段制出当时第一种‘维生素/矿物质’人体营养补充食品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于人体生理健康的学科。卡尔·宏邦先生于20世纪初来到中国接触了中国饮食文化,受益于神奇的中医理念,在中国学习研究12年后回美国,提出并创立了现代西方营养学。因此,可以说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医文化和养生学是现代营养学的鼻祖。中国很早就有营养学的意识理念,例如中国的饺子制作原料和蒸煮法在保证多种营养齐全不流失同时符合色香味内涵的中国饮食文化。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精深博大。

二、西方营养学经历了哪几个时代?(营养学)?

古典营养学和现代营养学两个主要历史阶段。

西方古典营养学同样受当时人们对营养这一基本生理过程理解上局限性的限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是由几种粗浅的要素构成的。

现代营养学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特点是化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为近代营养学打下了实验技术科学的理论基础。特别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关于呼吸是氧化燃烧的理论。

第二个阶段的发展是在上述的基础上,大量的营养学实验研究充实了营养学本身的理论体系。例如氮平衡的学说,热能代谢的体表面积法则、生热系数的测定,特别是分析手段的提高,使人们对营养素的认识从三大类营养素发展到20 多种。

第三个阶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营养科学的发展进人了鼎盛时期,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实验方法的发展使营养科学的认识进人了分子水平、亚细胞水平。同时营养工作的社会性得到不断地加强,营养学研究更明显地重视如何将营养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

三、中西方饮食营养学有何区别,哪个科学?

西方的营养学以吃的东西为本,会把食材含什么,比如,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分得很细,它不关心谁吃,不关心吃的人当时的心情,不关心吃的人当时处在什么季节……

中国人的饮食观是什么?以人为本。谁吃?什么心情下吃?怎么吃?狼吞虎咽和细嚼慢咽一样吗?吃进去的感觉美吗?……

四、营养学常识?

人体所需要的七大类营养物质:

1、水,也就是氢二氧。

2、蛋白质。鸡蛋清是比较纯净的天然蛋白质,这个词也是从它而来。

3、脂肪,也就是油脂。常温下固态的叫脂肪,液态的叫油。可分为植物油和动物脂肪。

4、碳水化合物,主要指糖类及淀粉,米、面、薯类及水果中含量丰富。

5、维生素,分为水溶性的和脂溶性的,VA VB VC …VK等等,有十多种,甚至更多,需要量的绝对数值小,但人体必需。

6、矿物质,碳、氢、氢、氮、磷、钙、钾、钠、镁、铁、锌、铜、硒等等金属及非金属元素,可分为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也就是大家经常讲的微量元素,在人体代谢及细胞重组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7、缮食纤维,也就是食物中不能被消化吸收的渣质,初加工的杂粮及瓜果蔬菜中含量丰富,可分为可溶性纤维素、不溶性纤维素及半纤维素。不能被吸收到血液中去,但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

五、南京营养学校?

分三大类,第一个是旅游、二是学营养这不用说了 近期学校开放了学电脑技术的行列,我也准备上、

就在南京市秦淮区双桥门电子铺20号专业设置:营养类(中职)学西式的、中式的,中西糕点制作、

旅游服务类(中职)旅游服务、景区服务与管理(景区班)、会展服务与管理(保利班)、酒店服务域管理

营销类:(中职)超市经营管理、珠宝玉器经营、计算机技术运用(组装维护方向)、电子商务(客户服务方向)

六、中医营养学和西医营养学的区别?

答:中医营养学与西医营养学的区别是:

一、材料的选择不同

中医讲究食材原生态;西医讲究原料求优化和加工。比如:维生素的选择,中医选水果蔬菜;西医选加工后的片剂;

二、对营养的吸收方式要求不同

中医讲究动静结合;西医讲究动中求静。

七、公共营养学与营养学的联系与区别?

营养学是一个大系统,而公共营养学是属于营养学的一部分!

八、食品营养学考研?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主要研究食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食物营养成分在机体里的分布、运输、消化、代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营养指导、食品卫生的监督与检测等。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考研方向有:

一、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考研方向

1.临床营养学

临床营养学是营养学的重要组成成份,而且随着临床医学与营养科学的迅速发展,使这两个领域的联系更为密切,临床营养学不只是营养缺乏病的防治,也不仅限于疾病的营养治疗,其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它覆盖了营养因素在发病过程中的机制,营养与机体对疾病抵抗力的关系以及营养在预防、防治、治疗、康复和保健中的作用诸方面。

2.食品营养学

食品营养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边缘科学。近年来,营养学知识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医学之中,营养疗法也迅速在我国普及。本文围绕营养学发展的内部原因和外在条件,从分析临床营养学在我国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入手,探讨其生存价值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3.生化与分子营养学

了解生化与分子营养学的研究方法、细胞内营养物质的动态平衡、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信号转导、基因表达和蛋白水解、核酸和分子水平事件的生理作用以及遗传修饰食物和食物过敏的分子机理等。

九、营养学小段子?

当人们问我关于营养学的时候,我总是告诉他们一则小段子:有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正在尝试新的饮食计划,以获得更好的健康。他说他现在每天都吃很多番茄,因为番茄富含营养。我问他,每天吃几个番茄。他回答说,他每天都喝一杯番茄汁。我笑了笑说:“你知道一杯番茄汁相当于几个番茄吗?”

他一脸疑惑地摇摇头。我告诉他:“大约需要12个番茄才能榨出一杯番茄汁。”

他吃惊地盯着我看了一会儿,最后无奈地说:“那我可能需要开始努力咀嚼番茄了。”

这个小故事提醒我们,营养学并不是简单地数量计算,而是了解食物如何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以及如何合理搭配各种食物,才能获得最佳的健康效果。

十、如何学好营养学?

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机体代谢与食物营养素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通过对营养学的历史、起源、发展、特征、层次等方面的描述,可以知道营养学的发展脉略。营养学对社会、家庭、行业、健康、政策具有深远影响。美国属于分子领域的营养学代表,中国是整体营养学的代表,而日本兼备了两者的特点。虽然日本并非营养学发达的国家,但是2015年的调查发现,日本临床营养学已经建立系统,而21世纪以来,各类催熟剂的使用使得食物营养素缺乏,国民的营养状况令人担忧。这些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如果你想了解营养素人体内代谢过程,可以从《生物化学》入手,貌似出第七版了。如果你想了解食物消化吸收过程,可以从《人体解剖学》《生理学》消化系统章节看起。如果你想了解疾病饮食,可以从《临床营养学》入手。如果你想学习七大营养素详细介绍、公共营养知识、食品卫生知识,可以去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如果你想学习营养科普知识和方法,可以去看于康的视频(他的书重复率高,估计非本人写)。如果你想做通过营养作为谋生手段赚钱,可以参考各类营养师培训机构和保健品机构操作手段。如果,太多,看你要学多深了。

营养学的基础是各类生化反应,不一定需要弄懂反应原理不过建议看一下Lehninger的principle of Biochemistry了解基本的概括。譬如我一个学营养的朋友说孕妇需要补充维生素B12,但并不知原由。如果学过生化那么就知道怀孕期间新生胎儿发育(再具体的话就是细胞分化成型这一过程)会有大量DNA甲基化(简单理解就是加了个-CH3在碱基上一般是CG island进行调控,VitamineB12是提供CH3来源的酶的cofactor(稳定甲基的转移)于是营养学里的建议孕妇补充vitamineB12由此而来~PS其他维生素B族都与能量代谢有关也蛮重要。提到甲基化(高端点也就是上升到epigenetics表观遗传)。母亲饮食对胎儿影响可以看个有趣的经典实验:Agouti mouse~正常wild type鼠为瘦灰形态 ,但当母亲饮食脂肪含量过高,Agouti基因没有被甲基化后(简单理解为不再表达Agouti基因)下一代老鼠大多为黄胖鼠,即便兄弟间基因序列是相同的 表观遗传学,英文字面理解就是epi(在之上),genetics(遗传);我的理解就是基于传统的DNA序列遗传之上的遗传,由于环境饮食等因素(毕竟不同化学物质进入到身体里了嘛~)修饰了(一般为加甲基(大多为沉默基因,我猜因为CH3比较稳定),乙酰基(多为激活,我猜因为C=O极性容易反应),磷酸,泛素.)我们的DNA继而之后的RNA继而蛋白继而生命体产生了新的变化,且此变化可又遗传给下一代,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看点生化书还是蛮长常识的,至少不会被轻易安利上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