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化标准?

一、富营养化标准?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河流夹带冲积物和水生生物残骸在湖底的不断沉降淤积,湖泊会从平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地,这是一种极为缓慢的过程。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生物量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富营养化的指标一般采用:水体中氮的含量超过0.2~0.33ppm,磷含量大于0.01~0.02ppm,生化需氧量大于10ppm,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毫克/升。

二、水体富营养化怎么处理?水体富营养化怎么处理?

水体富营养化首先要了解成因,因为人类活动,农业污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过量,超出水体已经能力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因此,首先1必须外源截流,这是保证水体恢复的必要条件。

2内部治理,前期有化学药剂以及絮凝沉淀的方法,以及物理方法,不做过多介绍,这里主要介绍现在处理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生态方法,也是当前的趋势,水体生态修复,通过前期土壤底质改良,种植大量沉水植物,作为改善水体环境的主体,搭配辅助挺水植物以及浮叶植物。

投放一定量和比例的水生动物,形成水体食物链,并达到食物链稳定平衡。最终相互促进,形成完整水体生态系统,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三、鱼缸水富营养化咋搞?

  1. 勤换水
  2. 控制源头,暂时少喂食
  3. 清洗更换滤棉,分批次清洗滤材
  4. 减小鱼缸内饲养鱼的密度

以上

四、什么是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土壤或其他生态系统中由于过多的营养物质输入而导致的环境问题。通常,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氮、磷等养分的过量输入导致的。

在自然环境中,富营养化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过多的营养物质可以刺激藻类等有机生物的大量繁殖,形成漂浮在水面上的“藻华”,使得水体变得浑浊,影响水景观和水质;

- 土壤富营养化:土壤中过多的营养物质会导致植被生长过快,甚至造成生物之间的竞争,导致某些植物物种数量增加,而其他植物则逐渐消失,降低了地区内的物种多样性;

- 生态系统富营养化:当富营养化超出一定程度时,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大量生物死亡,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人类活动是造成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化等。在预防和治理富营养化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减少化肥使用、加强废水处理等。

五、水体富营养化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六、富营养化污染原理?

是一种水质污染现象,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而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磷等元素在淡水系统(湖泊等)中的存量很少,是水生植物生长、繁殖的限制因子,使水中各物种间在数量比例上形成平衡。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外来的营养物质大量输入湖泊,使湖泊营养盐在短时间内大量蓄积,藻类的生长限制因子被解除,从而导致藻类的过量繁殖。

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

水体的富营养化发生在湖泊等淡水水体中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水系统中称为赤潮。

水体富营养化最大的危害就是降低水质。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还会致使蓝藻、绿藻等藻类横生,厚厚的铺在水面上,使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富营养化水体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等水生动物,严重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

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标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另外,水体中大量的浮游生物,还会堵塞航道,影响水运。不仅如此,还会影响美观,破坏旅游价值。

七、什么叫水体富营养化?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危害:

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

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在形成“绿色浮渣”后,水下的藻类会因得不到阳光照射而呼吸水内氧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水内氧气会逐渐减少,水内生物也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

死去的藻类和生物又会在水内进行氧化作用,这时水体也会变得很臭,水资源也会被污染的不可再用。

扩展资料: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参考资料:

八、湖泊水质调整与富营养化治理

什么是湖泊调漂?

湖泊调漂是一种常见的水质调整和富营养化治理手段,旨在改善湖泊水体中过高的营养物质浓度,并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

湖泊富营养化指湖泊中生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过多积累,导致水体中营养物浓度升高,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水华、蓝藻爆发、水生植物过度生长等。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水、农田施肥、气候变化等。

湖泊调漂的原理

湖泊调漂主要依靠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来降低湖泊中的营养物质浓度,使其恢复到适宜的范围。常见的湖泊调漂方法包括机械调漂、化学调漂和生物调漂。

机械调漂

机械调漂是通过使用搅拌、曝气和增氧等设备,混合湖泊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促进其在水体中的均匀分布,从而减少浓度梯度,降低水华和蓝藻等有害藻类的生长。这种方法通常被用于小面积且浅水的湖泊。

化学调漂

化学调漂使用化学药剂,如絮凝剂和氧化剂,来去除湖泊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絮凝剂可将悬浮物和颗粒聚集成团,从而方便沉淀和过滤;氧化剂则可氧化水体中的有机物质、磷酸盐等。化学调漂需要谨慎选择药剂,以避免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生物调漂

生物调漂是通过利用水体中的生物资源,如浮游植物、水生植物和浮游动物等,调节湖泊中的生态平衡,降低富营养物质浓度。例如,引入掠食性鱼类可以限制浮游植物的生长,从而减少富营养化现象。

湖泊调漂的效果与局限性

湖泊调漂常常能够显著降低湖泊中的营养物质浓度,使水体恢复清澈、透明。然而,湖泊调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调漂手段需要针对具体湖泊的特点进行选取,不同湖泊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调漂方法。其次,湖泊调漂只是富营养化治理的一部分,还需要综合采取控制排放源、减少农田径流等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

总结

湖泊调漂是一种有效的水质调整和富营养化治理手段,可通过机械、化学和生物方法降低湖泊中的营养物质浓度。然而,湖泊调漂只是富营养化治理的一部分,还需要综合施策才能取得长期效果。保护湖泊水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提高对湖泊调漂及其治理的认识,促进湖泊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感谢您阅读本篇文章,希望对您了解湖泊调漂及其治理有所帮助。

九、水体富营养化什么季节?

夏季。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一般夏季比较严重。其实质是由于营养盐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性,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

十、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

天然水体中由于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的排入,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这种现象称作水体富营养化。

这些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农田施肥、农业废弃物、城市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

污水中的氮分为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类,前者是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和尿素等,后者则指氨氮、亚硝酸态氮,它们中大部分直接来自污水,但也有一部分是有机氮经微生物分解转化作用而形成的。

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丰富的氮、磷,如人体排泄含有一定数量的氮,使用含磷洗涤剂,含有大量的磷等。另外如磷灰石、硝石、鸟粪层的开采、化肥的大量使用,也是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的来源。

一般来说,总磷和无机氮分别为20毫克/立方米和300毫克/立方米,就可以认为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不是水中营养物的浓度,而是连续不断地流入水体中的营养盐的负荷量,因此不能完全根据水中营养盐浓度来判定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水体中营养物的极限负荷量有两种表示方法:

单位体积负荷量:克/(立方米。年)

单位面积负荷量:克/(平方米。年)

据研究,如进入水体中的磷大部分以生物代谢的方式流入时,则贫营养湖与富营养湖之间的临界负荷量是:总磷为0.2~0.5克/(平方米。年),总氮为5~10克/(平方米。年)。总之,对发生富营养化作用来说,磷的作用远远大于氮的作用,磷的含量不很高时就可以引起富营养化。

在自然界物质的正常循环中,湖泊会由贫营养湖发展为富营养湖,进一步又发展为沼泽地和干地,但这一历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自然条件下需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但由于水体污染而造成的富营养化将大大促进这一过程。如果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大量而连续地进入湖泊、水库及海湾等缓流水体,将促进各种水生生物的活性,刺激它们异常繁殖(主要是藻类),这样就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1)藻类在水体中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使鱼类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衰死藻类将沉积塘底。

(2)藻类种类逐渐减少,并由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转为以蓝藻为主,而蓝藻有不少种有胶质膜,不适于作鱼饵料,而其中有一些种属是有毒的。

(3)藻类过度生长繁殖,将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急剧变化,藻类的呼吸作用和死亡的藻类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严重影响鱼类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