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蝉,黑蚱蝉区别?
美国蝉:有一对大大的复眼,位于头部两侧,中间分布有三个点状单眼。它的触角又短又硬,就像刚毛。同时,蝉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基。并且,成虫体长大多是在2-5厘米之间。
黑蚱蝉:成虫体长40~44毫米,体黑色,有光泽,局部密生细毛。头比中胸背板基部稍宽,头的前缘及额顶各有1块黄褐色斑。复眼灰褐色,单眼琥珀色。
二、黑蚱蝉可以吃吗?
回答:是完全可以吃的
蝉有着许许多多的种类,随着我过伟大人民的民族风俗的发展自然也有很多种做法就算变成成熟的知了也能吃,山东在以前很穷的时候,人们会用竹竿,顶上粘上面粉做的胶,去粘树上成熟的知了,知了的翅膀碰到胶就被抓住了,但成熟的知了很硬,肉也很少,习惯剁碎了炒辣椒卷煎饼吃.
三、黑蚱蝉怎么分辨公母?
雄虫体长4.5cm左右,腹部有鸣器。雌虫体长4.Ocm左右,腹部无鸣器,有发达的产卵器和听觉器官。也就是说公母用肉眼一看就知道
四、黑蚱蝉怎么做标本?
制作标本前我们要先准备以下用具:大头针,硬泡沫,剪刀,纸和镊子。首先,用镊子轻轻压开蝉翼,将大头针端正地从背部垂直插入,穿透到腹面,针尾在知了背部处留出8毫米左右。将插有知了的大头针插到硬泡沫里。再用镊子捏住蝉翼,然后拉直、拉平,让它尽可能地伸展。(注意别太用力,不然蝉翼会折断)。再用剪刀将薄而光滑的纸剪出若干个有一定宽度的纸条,放在蝉翼的上面,压平后,两端用大头针钉住;将知了的腹部摆端正,让知了的身体保持平衡姿态。最后,检查知了标本的制作是否正确,如果没有差错,就可以把标本放在通风干燥处约2个星期,让它自行干燥。别急,制作好知了标本以后,还要认真地做原始记录,标签要写上采集地、采集日期,还有自己的名字。经过这几道工序以后,一个完整的知了标本就做出来了。保存时,要在放标本的盒子里放上樟脑丸等防虫剂,然后将它密封好,放在没有阳光直射的干燥的地方。
五、如何识别和防治脐橙黑蚱蝉
如何识别和防治脐橙黑蚱蝉
脐橙黑蚱蝉(学名Paralaevicephalus nigrolineatus)是一种常见的害虫,特别是在柑橙类水果栽培中。对于果农来说,及时识别并有效防治脐橙黑蚱蝉的侵害至关重要,以保证果实的品质和产量。本文将介绍如何识别和防治脐橙黑蚱蝉,帮助果农有效应对这一害虫问题。脐橙黑蚱蝉是一种喜好柑橙等柑橘类水果的害虫,主要危害柑橙果实。这种害虫在果园中的数量一旦过多,将对果实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起果实减产和品质下降。因此,果农需要定期检查柑橙树上的情况,及时发现脐橙黑蚱蝉的存在。
如何识别脐橙黑蚱蝉呢?首先,果农可以留意柑橙树叶片的状况。脐橙黑蚱蝉主要以叶片为食,其取食后叶片会出现特殊的损害痕迹,如白斑、黄斑或褐斑等。此外,也可以通过脐橙果实的外观来判断是否存在脐橙黑蚱蝉的危害。它们会在果实上产卵,导致果实皮肤表面出现凹陷或轻微的凹痕。
另外,脐橙黑蚱蝉本身的外观特征也是识别该害虫的重要方法。脐橙黑蚱蝉体长约5毫米,呈黑褐色或暗绿色,体背中央有一条明显的黑色纵线,两侧各有一条平行的白色纵线,整体颜色较为鲜明。当果农发现柑橙树上有这种特殊的昆虫时,就需要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脐橙黑蚱蝉的防治措施有哪些?一种常见的方法是生物防治,利用其天敌进行控制。一些天敌如食蚜蝇、蚜蚊等对黑蚱蝉有天然的天敌作用,通过释放天敌来控制脐橙黑蚱蝉的数量。此外,种植一些对脐橙黑蚱蝉具有抑制作用的植物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果农可以选择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以降低脐橙黑蚱蝉的数量。然而,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应注意剂量的控制,避免对果树造成伤害,同时也要注意杀虫剂的残留情况,以免对果实品质造成影响。
除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外,果农在日常管理中还可以采取一些物理防治措施。例如,定期清理果园周围的杂草,保持果树周围的清洁,减少脐橙黑蚱蝉的栖息地。此外,果农还可以采取覆盖网等方式,阻断脐橙黑蚱蝉对柑橙果实的直接接触,减少危害。
对于果农来说,防治脐橙黑蚱蝉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只有在果园中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有效防治脐橙黑蚱蝉的侵害,才能保证果实的品质和产量。结合多种防治方法,果农可以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脐橙黑蚱蝉,确保果园的健康与稳定生产。
六、受黑蚱蝉危害的脐橙有什么症状
受黑蚱蝉危害的脐橙有什么症状
黑蚱蝉是脐橙栽培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对脐橙的危害相当严重。当脐橙受到黑蚱蝉的侵害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了解这些症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果农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脐橙免受黑蚱蝉的危害。
1. 枝叶萎蔫
受黑蚱蝉危害的脐橙枝叶会呈现萎蔫的状态。这是因为黑蚱蝉会汲取脐橙树的汁液,导致脐橙树枝叶的水分供应不足,从而导致脱水和萎蔫。
2. 叶片变黄
受黑蚱蝉危害的脐橙叶片会逐渐变黄。脐橙叶片的黄化是由于黑蚱蝉吸食脐橙的汁液,导致脐橙叶片的营养供应不足。受影响的叶片会逐渐变黄,直至枯萎。
3. 果实畸形
脐橙受黑蚱蝉危害后,果实容易呈现畸形的形态。黑蚱蝉在果实上吸食汁液时,会破坏果肉结构,导致果实形状不规则、皮肤不光滑,甚至果实变小。这些果实畸形严重影响了脐橙的市场价值。
4. 叶面粘黏
黑蚱蝉会分泌一种黏液,这种黏液会附着在脐橙叶面和果实表面上。当脐橙受到大量黑蚱蝉的侵害时,叶面和果实会变得粘黏。这不仅影响脐橙的外观,还容易引起各种真菌的滋生,给脐橙造成二次伤害。
5. 生长缓慢
黑蚱蝉吸食脐橙的汁液会导致脐橙的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影响脐橙的生长发育。受黑蚱蝉危害的脐橙生长缓慢,树势不好,枝条细弱,整体生长表现不佳。
6. 叶面出现凹陷斑
受黑蚱蝉危害后,脐橙叶面会出现一些凹陷斑。这些凹陷斑是黑蚱蝉刺吸脐橙汁液所导致的,脐橙叶面在被取食的地方会出现凹陷,给脐橙造成了可见的损害。
7. 黑蚱蝉的存在
如果果农观察到大量的黑蚱蝉在脐橙树上活动,那么可以肯定脐橙受到黑蚱蝉的危害。黑蚱蝉是比较明显的害虫,其体型较大且活动频繁,易于发现。
当果农发现脐橙出现了以上症状,就应该高度警惕黑蚱蝉的存在。果农应该尽快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轻黑蚱蝉的危害,并保护脐橙的生长。
黑蚱蝉的防治方法
针对黑蚱蝉的危害,果农可以采取多种防治措施,保护脐橙的健康生长。
1. 生物防治
果农可以引入黑蚜蚁等天敌来控制黑蚱蝉的数量。黑蚜蚁是黑蚱蝉的天敌,能够捕食黑蚱蝉的幼虫和成虫。果农可以在脐橙树上栽培黑蚜蚁的天敌,帮助控制黑蚱蝉的数量。
2. 农药防治
果农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来控制黑蚱蝉的数量。在农药防治时,果农应该根据黑蚱蝉的生命周期选择合适的农药,并遵循农药的使用说明。农药防治应该在黑蚱蝉大量繁殖的时期进行,以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
3. 捕捉和摧毁
果农可以利用黄色的粘虫板或红色的粘虫球来诱捕黑蚱蝉。将粘虫板或粘虫球挂在脐橙树上,待黑蚱蝉被黏住后进行摧毁。这种方法对于控制黑蚱蝉的数量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要果农定期更换粘虫板或粘虫球,以保持捕捉效果。
4. 精细化管理
果农可以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来预防黑蚱蝉的危害。及时修剪树冠,保持树冠通风透光,提高树势;及时清除树下的杂草和落叶,减少虫源滋生;定期检查脐橙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黑蚱蝉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上是几种对抗黑蚱蝉的防治方法,果农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防治。同时,注重脐橙的健康管理和综合防治能力的提升也是预防黑蚱蝉危害的重要手段。
总结
黑蚱蝉是危害脐橙栽培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对脐橙的危害相当严重。了解受黑蚱蝉危害的脐橙的症状是果农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脐橙的必要条件。受黑蚱蝉危害的脐橙会呈现枝叶萎蔫、叶片变黄、果实畸形、叶面粘黏、生长缓慢、叶面出现凹陷斑以及大量黑蚱蝉的存在等症状。
果农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农药防治、捕捉和摧毁以及精细化管理等防治方法来控制黑蚱蝉的数量。同时,注重脐橙的健康管理和提升综合防治能力也是预防黑蚱蝉危害的重要手段。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果农更好地了解受黑蚱蝉危害的脐橙的症状,并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保护脐橙的生长健康。
七、黑蚱蝉的有效防治方法及注意事项
黑蚱蝉是一种常见的农林害虫,它会对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严重危害。作为一位专业的网站编辑,我将为您详细介绍黑蚱蝉的防治措施和注意事项,希望能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黑蚱蝉的危害及识别
黑蚱蝉是一种体型较大的蝗虫,成虫体长约5-6厘米,翅膀呈黑色,腹部黄色。它们会大量集群在农作物和树木上,啃食叶片和嫩枝,严重影响作物和树木的生长。如果防治不及时,黑蚱蝉的危害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整株枯萎死亡。因此,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黑蚱蝉的预防与控制
针对黑蚱蝉的防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生物防治:利用一些天敌昆虫如蜘蛛、蜂类等来控制黑蚱蝉的数量,这是最环保、最安全的方法。
- 物理防治:在农田周围设置物理屏障,如挖沟渠、设置网栏等,阻挡黑蚱蝉的进入。同时可以采用人工捕捉的方式直接消灭它们。
- 化学防治:使用一些安全有效的农药,如敌百虫、敌杀死等,可以有效杀灭黑蚱蝉。但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安全防护,并严格按说明使用。
- 综合防治:将以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治,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黑蚱蝉防治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黑蚱蝉防治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不要等到危害严重时再行动。
- 选择安全环保的防治方法,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
- 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农药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黑蚱蝉的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这些信息对您的农业生产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祝您农业生产顺利,收获丰硕!
八、蚱蝉和山蝉的区别?
蚱蝉是生活在草丛里的山蝉是在树上
九、黑总统李子的营养?
含多量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色得诱人,酸甜可口,口味极佳。
十、蚱蝉的外表形状如何?
蝉的外形简介:蝉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基;视力相当良好,复眼不大,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有3个单眼。触角短,呈须状。口器细长,口器内有食管与唾液管,属于刺吸式。胸部则包括前胸、中胸及后胸,其中前胸和中胸较长。3个胸部都具有一对足,腿节粗壮发达(若虫前脚用来挖掘,腿节膨大,带刺)。蝉的腹部呈长锥形,总共有10个腹节,第9腹节成为尾节。
扩展资料
蝉生活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已记录约 2000 余种蝉)。一些分布于沙漠地区的种类,当体温过热时,会从背板排出多余的水分,进而达到冷却及散热的效果。 雄蝉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蝉不发声,但腹部有发音器。蝉属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发育)类昆虫,由卵、幼虫(若虫),经过一次蜕皮,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幼虫生活在地下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液。蝉分布于温带及热带地区,栖于沙漠、草原和森林。除每年仲夏出现的三伏蝉——蛾蝉属等属的种类之外还有周期蝉。最著名的周期蝉有十七年蝉和十三年蝉,又称质数蝉,由于生命周期是质数,所以不会遇到上一世代所遇到的天敌。周期蝉隔一定时间在一定地区大发生一次,届时数十到数百只黑褐色的蝉幼虫一起从土里钻出羽化,十分壮观。有些种从鸣声、行为和形态上较易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