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天吃什么养脾胃
暑热夏季易耗气伤津,且暑多夹湿,易犯头目。因此夏季往往容易使人感到全身困乏、不欲饮食、口干欲饮等。尤其是素体气虚的人更容易出现气阴两伤,脾胃功能减退。此时,适当补
1.常喝药粥:养胃解暑
石斛100克,1)绿豆石斛粥 绿豆60克。洗净后温水浸泡2小时,加粳米100克,水1000毫升煮粥。每日23次顿服,亦可冷食。绿豆甘寒,善解诸毒,又为消暑止渴良药,可治暑热烦渴、疮毒疖肿、食物中毒以及预防中暑等,老少咸宜。
银花6克,2)百合银花菊花粥 将百合50克。杭白菊6克,焙干为末备用;将粳米100克煮粥,加入药末,稍煮即可,分两次服食。百合养阴安神;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痢之功;菊花有散风热,清肝明目,降血压之效。夏天常服此粥,可防治中暑、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症。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以及小儿热疖、疰夏患者尤宜食之。
加水煎涨510分钟后,3)藿香麦冬粥 将藿香15克放入沙锅内。去渣取藿香汁。另把粳米60克,麦冬30克,淘洗后入锅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兑入藿香汁,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可治夏天暑湿困脾,胃口不开,兼有预防中暑作用。
2.汤水食疗:醒脾健胃
生姜切薄片,水2000毫升一起煲汤。具有清热利尿,健脾祛湿之功效,夏季防暑的一款佳品。 1)节瓜龙骨黄豆汤 龙骨约500克,瘦猪肉100克,节瓜500克,黄豆150克。
将火腿片夹入冬瓜的切缝中,2)火腿冬瓜汤 将冬瓜切成两片相连的大薄片。添水煮成汤。香而不腻,清淡可口。具有利水祛湿,醒脾解暑之功效。
但又不可过于温燥或滋腻,夏令季节需补气养阴。应以清补,醒脾,解暑,化湿为基本原则。
二、吃什么可以暖胃.养胃?
最方便的“暖胃”食品:
大枣、山药、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薏米、豇豆、扁豆、黄豆、甘蓝、菠菜、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等。另外炒菜的时候多放些大葱、生姜、大蒜、韭菜、洋葱等温性食物,也能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
敬而远之的“寒酸”食品:
·寒性食物:黄瓜、冬瓜、绿豆芽等
·酸性食物:山楂、乌梅等。
常被忽视的厨房暖胃好材料:
除了家庭常用的健胃材料如猪肚、羊肉、鲜姜、陈皮、胡椒等,还有一些具有很好暖胃功效的好食物常被我们忽视。它们是:
·营养健康鱼
鲢鱼:用于缓解胃痛,常用于脾胃虚弱的治疗。尤其适用于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
胖头鱼:有暖胃、补虚、化痰、平喘的作用。体质虚弱的最好多吃胖头鱼的鱼头,暖胃的同时还能起到治疗耳鸣、头晕目眩的作用。
带鱼:补五脏、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宝宝尤为适宜。
·山药
山药具有健脾、除湿、补气、益肺等多种功效。
·板栗
栗子性味甘温,入脾、胃、肾三经,有养胃健脾、强筋活血等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
贴心提示:暖胃食谱推荐
暖胃可口小甜品:芒果椰汁黑糯米
这道甜品热食尤其暖胃,益气血。芒果的清甜可口夹着浓郁椰香、与能保血暖胃的黑糯米同吃,坚韧有度,口感极佳。
材料:芒果核、芒果肉、黑糯米、椰汁
做法:由于芒果肉较湿毒,煮此款糖水时可先用芒果核干煲水,捞起核后再加入黑糯米,待米煮烂后,放芒果肉,最后加上椰汁,这样就更健康有益。
暖胃饭:一分钟就能搞定
治疗胃寒、心腹冷痛最简单的办法是在每天煮饭的时候加入一块生姜,不知不觉中平常的白米饭就具有暖胃的作用,轻轻松松吃得胃暖身也暖。
材料:米、生姜
做法:先将米洗好,姜切薄片后放入洗好的米里面。按一般煮饭方式煮即可
三、吃啥补脾,
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味甘、性平。 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香菇、味甘、性平。 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 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 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 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味甘、性凉。 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猪肚(猪胃)味甘、性温。 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牛肚(牛百叶)味甘、性温。 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羊肚(羊胃)味甘、性温。 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牛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桂鱼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经。 作用: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粳米(大米、硬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籼米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 作用: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 糯米(江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 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 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豇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 作用: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 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莲子清代《本草备要》说,莲子“落田野中者,百年不坏,人得食之,发黑不老”。 宋代《太平圣惠方》载莲子粉粥,每次取莲子粉15~2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煮粥,早晚食用,可以治疗年老体弱、慢性泄泻、多梦失眠、夜间多尿,令人强健。 胡萝卜 中医认为,胡萝卜可健胃行气消食,凡脾虚食停、气滞不畅,证见胸满脘闷、食欲不振以及久痢不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