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样的睡觉方式有助身体发育
养成良好作息习惯
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因年龄不同而不一样。刚出生的婴儿需要18~20小时,2~3个月时需要16~18小时,5~9个月时为15~16小时。婴儿满1岁时为14~15小时,7~13岁需要9~10小时。13岁以上的孩子一般有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就够了。
良好的作息制度就是:该进食的时候就要进食,该学习的时候就要学习,该休息的时候就尽量放松,该睡眠的时候就要就寝,只有形成一套比较固定的作息制度,才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从而长成高个子。
早睡觉。
如果你常常晚上不睡白天才睡或者深夜睡觉,会令自己的身体细胞发展缓慢,所以身高也长得慢,因为人的身体发育细胞在晚上会处于极端兴奋的状态,能加快自身的发育!人体的生长激素白天处于低水平分泌状态,在夜间11-12点达到分泌高峰,因此必须处于深睡眠状态,才利于生长激素发挥作用,因此在晚10点前就应该进入睡眠。
二、宝宝晚上睡不好怎么办?
稳定孩子的情绪
婴儿对于父母亲的情绪是特别敏感的,因此试着放松你的情绪,放松的手臂很容易温柔的抱着小孩,孩子在舒服的情况下自然会容易入睡。
幼小的孩子常有一些帮助入睡的方法,例如:抱小毯子、小熊或是含着奶嘴、吸大拇指等,许多父母不愿意让孩子利用这些「过度物品」来帮助睡眠,担心孩子将来长大之后,无法放弃这些物品。其实这些都会随着孩子长大、进入团体、学习成长的过程中自然消失,虽然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但能够让孩子感到安全与温暖,父母又何必坚持孩子几时放弃呢?
亲子共眠解决睡眠问题
在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动物,幼儿都是和妈妈睡在一起,我们积极的希望培养孩子自立的习惯,而发展出幼儿与父母亲分开来睡的观念,这并不是一种绝对合宜的方式。如果孩子与父母亲睡在一起,会感觉到安全、温馨、容易入睡,亲子共眠何尝不是一种解决孩子睡眠问题的好方法。
只是父母亲需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在床边摆设安全护栏或改成睡木质地板,以避免孩子翻下床时受伤;睡前父母亲也千万不能喝酒或服用安眠药,造成过于沉睡而翻身压迫到孩子。
影响孩子不肯好好睡觉的原因包括:
1.午睡睡得太多或太晚:
培养孩子睡午觉的习惯是非常好的,但须控制孩子午睡时间的长短及早晚。
2.睡觉前玩得太过兴奋:
睡前太过兴奋的活动,会造成孩子晚上睡不安稳、说梦话或做恶梦,因此在孩子入睡前,最好安排一些静态的活动,例如:说故事、听音乐,避免孩子的情绪过于兴奋而影响睡眠。
三、父母怎样给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新生儿的睡眠周期是不规则的,每天平均要睡16~18个小时,且每次仅睡1~2小时,随着月龄的增加,每天睡眠的时间在缩短,每次睡眠的时间在延长,到6个月左右时,睡眠习惯就基本驱于正常(晚上睡的多,白天睡的少),但有些孩子还会常常晚上醒几次。不过醒来的时间通常都很短,很快就又自然进入梦乡。
1、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当晚上喂奶或换尿布时,不要让孩子醒透(最好处于半睡眠状态)。这样,当喂完奶会换完尿布后,会容易入睡。
2、白天不要让孩子睡得太多,白天睡多了,自然晚上就不好好睡眠了。
3、发现孩子有睡意时,及时放到婴儿床里。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入睡,如果你每次都抱着或摇着他入睡。那么每当晚上醒来时,他就会让你抱起来或摇着他才能入睡。
4、不要让婴儿含着奶嘴入睡,奶嘴是让孩子吸奶用的,不是睡觉用的,若干孩子含着奶嘴睡着了,在放到床上前,请轻轻将奶嘴抽出。
5、对4~6个月的婴儿哭闹,不要及时做出反应,等待几分钟,因为多数小孩夜间醒来几分钟后又会自然入睡。如果不停地哭闹,父母应过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灯,也不应逗孩子玩、抱起来或摇晃他。如果越哭越甚,等两分钟再检查一遍,并考虑是否饿了,尿了,有没有发烧等病兆等。
6、让孩子单独睡一个房间。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会变得贪玩而不愿入睡,尤其是在哥哥或姐姐未入睡之前,他是不想睡眠的。但应该知道从刚刚会走的小孩到学龄前儿童,每晚的 睡眠时间应保证10~12小时。
高质量睡眠的保证,寝具在其中起了尤为关键的作用。“健康睡眠”的核心首先是要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主要是一个清静的卧室和舒适的寝具,通风是卧室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新鲜的空气比什么都重要,无论室外的温度高低,睡觉之前都应该开窗换气,枕头软硬要适中、床具更要慎重选择,选择一张有效分区承托孩子七个部位的益卡思床垫能有效让您孩子的骨骼得到充分的舒展。
睡觉前不应让孩子兴奋,应保持肃静,但可给孩子讲一会书,唱只催眠曲或洗个热水澡。睡前不应看电视或录象节目。这会使孩子兴奋,不利入睡。 每天在同一时间让孩子上床睡觉,这样,孩子的生物钟会自然调整过来。
每晚睡觉前让孩子在床上抱一抱小玩具熊或其他玩具,这些东西会有助于孩子进入睡眠状态,尤其是当孩子半夜醒来时。但要保证玩具的安全性,比如玩具熊上面是否有纽扣、带子等易引起窒息的东西。
检查孩子是否盖得太多或太少,太热或太冷都不利于睡眠。渴了或饿了也不利于入睡。孩子也可能要求亮着灯睡或房门不要关得太严,留些缝隙。 避免让孩子与父母一块睡。当孩子要求或召唤时,不要去孩子的卧室,更不要躺在孩子床上就寝。
应采取如下措施:每次对召唤的回应都要等待几秒钟,并逐渐延长等待时间。让孩子明白这是睡觉的时间,给他自己入睡的机会。让孩子放心,你就在他身边的不远处。如果你不得不进入他的卧室,应离得尽量远些,逐渐加大距离,直至你不用进入他的卧室,只用声音就能使孩子安心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