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减少分娩时的痛楚

怎样有效减少分娩时的痛楚

怎样才能把痛感减轻到最低程度自然顺利地将宝宝生下来呢?孕妈妈们都充满期待吧,其实了痛的密码,就能将疼痛赶走。就让我们来分析分析如何减轻分娩疼痛。

引起分娩痛的主要因素有:子宫规律性收缩,拉长或撕裂子宫肌纤维产生剧烈疼痛;胎儿通过产道时压迫产道,尤其是子宫下段、宫颈等的损伤和牵拉;此外,还有产妇心理的紧张,由于缺乏分娩的经验,加之各种信息对分娩疼痛的夸大,使产妇们对分娩充满了恐惧,引起肌肉紧张,导致宫缩加剧和时间延长,加重了疼痛感。产痛不仅会使产妇大量出汗、恶心、呕吐,延长产程,有时还会影响宝宝的正常娩出,甚至出现窒息。

知道了“痛”从何来,要应对疼痛就不那么困难了。有人说,那还不简单,剖宫产吧,轻松一刀,时间短,痛苦又少。可是剖宫产真的这么简单方便吗?与自然产相比,剖宫产出现的产妇出血多、身体恢复慢,以及对宝宝的诸多不利影响等原因,已经不被理智的准妈咪们随意选择,更多聪明的准妈咪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无痛分娩”,也就是医学所指的“镇痛分娩”,在没有痛苦的过程中顺利将宝宝轻松生下来,这有利于产妇自己,也有利于宝宝。专业妇婴医院的“镇痛”6大招术,从心理、精神及生理上,一步一步帮助、支持准妈咪们分娩疼痛,从容应对分娩。这些方法包括:1.产前陪练分娩预演;2.导乐分娩;3.丈夫或家人陪产;4.温水浴镇痛;5.音乐镇痛;6.应用硬膜麻醉来达到镇痛效果。无痛分娩在国外的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做法,好处在于让准妈咪们不再经历疼痛的折磨,减少分娩时的恐惧和产后的疲倦,让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得到休息,当宫口开全该用力时,因积攒了体力而有足够力量完成分娩。

第1招 私人陪练产前分娩预演

减少分娩痛的第一步,准妈咪们需要详细、完整地了解分娩过程及相关的知识,这在妇婴医院的“孕妇学校”都会有专家进行专业的指导和讲解。有的医院还为产妇设置了模拟完整的待产、分娩过程的预演,整个过程包括从开始有临产征兆、接诊、模拟分娩等各个环节。这样的办法通过让产妇熟悉临产时的流程和医院的环境、设施,具备了良好的心理认知,消除恐惧感,轻松分娩。

第2招 温水浴分娩镇痛

了解了分娩过程,那只是分娩痛的第一步,进入产房之前,洗个温水浴,借助温水的浮力作用,抵消地心引力,能很好促使宫颈口扩张,帮助接受体内强劲的涌出力,舒缓了产妇的紧张情绪,有效地减轻产痛,缩短产程,促进顺利分娩。

第3招 丈夫陪产家庭式分娩

进了产房,准妈咪最好的精神后盾--丈夫或者家人,也能有效地消除产妇恐惧、紧张等情绪。妇婴医院的家庭式分娩通过产房家庭化布置,产妇的丈夫、家属陪伴分娩等方式,很好地运用了亲情对产妇的心理慰藉、支持作用,消除她们对医院的恐惧,降低痛觉反射,为轻松分娩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第4招 音乐分娩镇痛

分娩当中听点轻松熟悉的音乐,准妈咪们是不是觉得会很特别?其实,这也是镇痛分娩的一种方式。听觉中枢和抑制痛觉中枢在大脑中距离很近,在专业的音乐心理治疗师指导下,可通过音乐对大脑的刺激,分泌内啡呔类物质,将听觉中枢调节至兴奋状态,抑制痛觉中枢,使痛感明显降低。另外,音乐可以缓解焦虑,有助于加速分娩的进程。如果听到的音乐是你平时进行放松训练时一直使用的曲子,那么你无论何时听到它,你的身心都会获得自动的放松。

第5招 全程导乐陪伴分娩

如果对“毛手毛脚”的准爸爸信心不够,那就为自己的分娩请一个经验丰富的随身“教练”吧!她会时刻陪伴在产妇的旁边,教你如何呼吸、如何用力,不断给予各种的支持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鼓励,她会根据对自身分娩的体会和经验,提供有用的方法和建议来减缓产妇的痛苦,以促进分娩过程的顺利完成。

第6招 硬膜麻醉无痛分娩

如果以上的招术还只能提供精神上的无形支持,那么“硬膜麻醉无痛分娩”就是能让产妇从生理感觉上消除痛苦的技术了。

目前国际医学界应用最广泛的是由麻醉医师从脊椎外层的硬膜注射麻醉药,使产妇在头脑清醒的情况下,骨盆腔肌肉放松,产痛减少八九成,轻松愉悦地度过分娩过程。很多准妈咪会担心麻醉的安全性及药物对宝宝的影响。其实,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无痛分娩的麻醉药物剂量只有剖宫产手术麻醉药剂量的1/10或更少,因此它的风险比剖宫产要小;另外,经由胎盘吸收的药物量微乎其微,对胎儿并无不良影响,更不会影响婴儿的大脑健康。“硬膜麻醉无痛分娩”除了一些产科急症、背部受伤感染、腰椎畸形或曾经手术过、产前出血、休克及凝血方面有问题的产妇不能做以外,绝大数产妇均可使用,尤其适合:特别怕痛的初产妇、宫缩强烈导致严重产痛的产妇。

怎么练好平衡感和协调性

协调性需要先了解:1、影响协调性因素;2、协调性训练理论.

1、影响协调性因素

影响协调性因素有:

(1)交互抑制—支配动作反面肌肉的神经冲动之抑制或阻止。

(2)力量--反面肌肉的放松与收缩。

(3)耐力—疲劳的出现对精致动作有影响。

(4)心智练习—心智练习可以提高精神集中力而改善。

(5)本体感受器(proprioception)—对位置肌肉关节的张力感受。

2、协调性训练理论

协调性(coordination)指身体作用肌群之时机(timeing)正确、动作方向及速度恰当,平衡稳定且有韵律性谓。在各项体能中,协调性训练可说最困难,因影响协调性除了遗传、运动员心理个性外,尚有肌力与肌耐力、技术动作纯熟度、速度与速耐力关系、身体重心平衡(关系肌力与肌耐力)、动作韵律性(技术动作要纯熟方可)、肌肉放松与收缩,甚至还有柔软度等。

协调性训练法大概有以下九种手段:1、不习惯动作之各种身体练习;2、反向完成动作;3、改变已习惯动作速度与节奏;4、以游戏方式完成复杂动作;5、要求创造性改变完成动作方式;6、采不习惯组合动作,使已掌握动作更加复杂化练习;7、改变动作空间范围;8、利用各器械或自然环境做各种较复杂练习;9、适时用信号或有条件刺激以使运动员做改变动作之各种练习。

协调性训练法之频率愈是基层要愈高,当然,如果是两公尺以上长人,动作仍不协调,频率也要高。在准备期每星期之频率以二到三次较佳,动作项目最少十项,每项动作最少练习三次到五次。

协调性训练处方之安排,由于它是一种强化训练,所以在准备期与锻练期中,必需打好基础,在调整期与比赛期中,就没有专项的协调性训练。在处方安排上,可依据上述训练法所列的二十个项目,再加上教练另编项目来操作。强度以七十%,频率以每星期三次。动作如下:

1.纵跳:双脚并拢手弯向上跳。

2.前后跳:方法要领同上,但向前与后跳。

3.侧跳:方法要领同上,但向左与右跳。

4.方形跳:方法要领同上,但向方形位置跳。

5.转向跳:方法要领同上,但跳起后转向180度着地身体与双手要去维持平衡,可向左与向右跳。

6.跳跃转向:方法要领同上,但是以单脚跳。

7.侧向交叉步:有左交叉与右交叉两种。

8.手脚反向动作:单脚立双手与提起脚作方向相反。

9.站蹲撑立:先站立后蹲,然后双手撑地双脚向后蹬直,双脚再收回原地,最后站起。

此为一组循环。其它有10.陀螺翻滚、11.左脚内曲用右手碰、12.持球8字摆振、13.站立抛接球、14.坐抛接球、15.抛球向前后跑向前接球、16.蹲互推、17.站立跳起互推、18.站蹲撑立接球、19.坐蹲立接球、20.翻滚接球等。

当然,协调性训练在于要求速度与时间和动作之配合下完成,亦即动作越复杂学习效果越佳,所以教练可以再编十到二十项动作,计约三十个项目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