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打下健康基础的老人早春养生法

四步打下健康基础的老人早春养生法

四步打下健康基础的老人早春养生法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的运动保健是老人养生的最佳季节,下面是老人早春养生法,四步为您的健康打下基础。

第一步:融入自然以“养神”

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发、蛰虫苏醒,一派欣欣向荣。人也亦应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黄帝内经》指出应“以使志生”。“以使志生”是说人们在春天要让自己的意志生发,而不要使情绪抑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对老年朋友来说,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修身养性。

所谓“修身”,是指平日注意品德的修养,不做违心违法的事,少私寡欲,知足常乐,使自己的心境自然平和。所谓“养性”,是指精神情志的调养。也就是说,要注意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的调节,避免急躁、焦虑、忧郁和愤怒等不良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读书、绘画、书法、雕刻、音乐、种花、钓鱼等活动都有怡情养性、陶冶情操的作用。特别是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走出家门,去饱览青山绿水,风景名胜,去感受大自然中的情趣,这是最好的精神调养方法。

第二步:晚睡早起要“春捂”

俗语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佳,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意思是说春季万物萌生,大自然生机勃勃,人也应该晚睡早起,多到室外走走,放松放松,可以促使心身从自然界汲取力量,保持一种生气。但是早春不要急于“晚睡早起”,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人体应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而逐步转变自己的睡眠习惯。

早春的衣着应以“春捂”为主。早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冷暖气团交替活动频繁,气温忽高忽低,最容易让人着凉感冒,还易引发其他疾病。

一日三餐是我们获取身心健康的首要物质,由于老人的消化系统比常人的慢,因此老人的食谱我们不能固定化,要常于变化。作为儿女的你们要注意给老人的食谱要多变化。

一变:老年食谱三餐求“变”

一日三餐的进食时间不同,人体的生理过程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所以在饮食方面也应作相应调整,以适应节律的改变。

早餐:应坚持低糖低脂的原则,选择瘦肉、禽蛋、蔬菜、果汁、低脂奶,辅以谷物、面食。

午餐:以高蛋白食物为主。美国心理学家斯普林观察发现,40岁以上的男女,在进食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如面食)后4小时内,精力比不上那些以摄入蛋白质食物为主的人。奥妙在于,蛋白质进入体内后会分解出酪氨酸,进入脑后转化成使人振奋的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人精力充沛。

晚餐:应以高糖、低蛋白食物为主,糖类会增加血清素的.分泌,可防失眠。肉类、蛋类等高蛋白质的食物宜加以限制。

第三步:增加热量以“抗病”

早春时节,气温仍较寒冷,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所以此时的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时补充能量物质。由于寒冷的刺激可使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还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

春天,需要在饮食上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加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也应食用,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类食物有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

第四步:活动筋骨复“元气”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的运动保健是恢复身体“元气”的最佳方法。由于寒冷的冬季限制了人们的运动锻炼,使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特别是全身的肌肉和韧带,更需要锻炼以增强其运动功能。

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因寒冷的天气使血流缓慢,肌肉、关节及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降低,易发生运动损伤。充分的活动,可使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血液循环加快,关节、肌肉弹性增强,能更好地适应剧烈运动的需要。其次,要注意用鼻子呼吸。鼻黏膜的血管丰富,腔道也比较弯曲,对空气有加温加湿作用,能够较好地保护肺脏。第三,要注意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当运动时身体发热出汗,可适当减少衣服,而运动后一定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感冒。

春季应怎样锻炼身体?晚上锻炼好吗?为什么

首先,春季锻炼身体要适应气候变化。春季天气变化快,乍暖还寒,风多物燥,人们进行室外锻炼时的衣着穿戴要适应天气变化。要做到随时注意防寒保暖,以防出汗后着凉感冒。一定要记住当锻炼后大汗淋漓时千万不要在风口处纳凉,应立即用软毛巾擦干身上的汗水,及时穿上御寒衣物,再慢走一二百米,休息片刻。

第二,春季锻炼一定要科学地选择运动项目。增强心肺功能的锻炼,可选择步行、跑步、跳绳、游泳和骑自行车等耐力性项目。每周练习3次,每次锻炼一般以15—60分钟为宜,每周增加运动距离或时间不得超过5%。增强肌肉力量,一般选用哑铃、壶铃和杠铃练习,每周锻炼3次,每次3组,每组练习8—12次。

第三,锻炼身体应注意循序渐进。在锻炼身体之前,一定要先进行8--10分钟准备活动,比如说徒手操、步行或走跑交替。锻炼要有计划,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负荷量;根据个人的体质、爱好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和运动能够强度。运动量如果过大,会引起身体的疲劳反应。合理的运动,应遵循在运动两个小时内体力得以恢复。对于体质弱或缺乏锻炼的人来说,一定要遵循运动强度由低到高、动作由易到难、运动量由小到大的原则。锻炼之后,要做5--10分钟的整理活动或自我按摩,以防肌肉僵化。

最后,一定要注意避开风沙尘土天气。春季风大、沙尘也多。锻炼时肢体裸露部分不宜过多,以防受寒诱发关节疼痛;不要在尘土飞扬的地方锻炼。要学会用鼻吸口呼,不要呛风;在身体发热出汗后,切忌在草地上躺卧,以防引发关节疾患。

第一、注意身体养生。“早卧早起,广步于庭”。做到起居劳作、精神调摄、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使精神、情志、气血亦如春天的阳光,舒展畅达,生机勃发。

第二、呼吸新鲜空气。在起居方面,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流通,这样有利于缓解春困带来的疲惫感。在活动方面,可去郊外春游,吸收新鲜空气,改善大脑皮质功能,从而使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第三、坚持体育锻炼。要做到清晨早起,松解衣扣,放松形体,信步漫行。可选择轻柔舒缓的活动项目,或练嘘字功,或做体操,或慢跑,或打太极拳、活动关节、舒展肢体,使郁滞宣行,气血疏利,阳气生发。

第四、搞好饮食调摄。春天阳气生发,辛苦之品有助于春阳,温食有助于护阳,姜、葱、韭菜宜适度进食,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白菜宜经常食用,至于寒凉、油腻、粘滞之品易伤脾胃阳气,则应尽量少食,否则会加重春困现象。

第五、做到劳逸结合。在劳动之余,要注意适当的休息。 休息时可以听听音乐、聊聊天,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等,在欢愉和谐的氛围中忘却春困。

伏卧撑、引体向上,晚上锻练不助睡眠,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