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艾灸后的排病反应
我们在进行艾灸排病的时候,
身体上会出现各种反应,
例如出红
点发痒、身体发热、便秘、已疲惫艾嗜睡及上火等等状况。
那么大家在出现这些反应的状况下,
我们应该要注意什么呢?为
什么会出现这些反应?这些反应对身体是否有害?等等问题,
小觅现
在为大家逐一解答,希望能到您
~~~
、艾灸排病后会出现哪些反应?
.发热反应
发烧反应属于全身综合性的剧烈反应之一。
多在自身康复机能完
全发挥作用后出现,表示气血旺盛,体质增强,是机体由量变到质变
的转折点。
一般发高烧反应,体温在39-40度,反应持续时间一周左右,少
数低烧患者,体温在
37.5 度至38
度之间时,反应持续十几天甚至一 至两个月。
至两个月。
2.与排痰湿有关的反应
排痰湿多以咳吐,痰变多,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
便,胶凉样粘稠大便。
头面、四肢浮肿,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
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灸感可由最初的迟钝型转
变成了敏感型。
3
.与排淤血有关的反应
淤阻在体表经络之中的淤血,
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肠则多以
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排出。
瘀阻于心肺则多以痰中带血丝血块为主外排,
瘀阻于胞宫的多随
经血外排,
甚至里面有组织包块或烂肉,
有痔疮的人会暂时出现便血
的现象,颜色很暗深。
4
.排火热邪毒有关的反应
排火热邪毒多以疮痒,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红点奇痒,面部
或身体出现丘疹或好久以前长过脓包,
现在又开始了,
或大小便火烫
灼热等反应形式外排。放心,只要彻底的排出就好了。
注意事项
红点的大多是体内寒湿过重,
大都是灸一段时间后才出的,
出红
点后,
不易用随身灸来灸,
需要烟力直接些的灸法,
大都会逐步缓解。
5
.与排郁气有关的反应
郁气的外排以烦躁易怒,
看谁都不顺眼,
悲伤或委屈易哭等情绪
变化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门排气,肝胆区和反射区酸痛等反应。
特别是性格内向而又心胸狭窄的女性病人多此类反应,
反应持续
时间一般数小时至
1-3
天,少数患者可达数月之久。
6
.与睡眠有关的反应
绝大多数人灸疗后睡眠状况都会发生变化,
有的艾灸后先是浑身
无力,嗜睡,之后连续失眠数天,一般失眠时也没有疲乏无力,头脑
昏沉,
不思饮食的感觉。
有的先失眠十来天之后转入一天到晚都想睡。
最后的结果都是睡眠恢复正常失眠: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
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
乏无力,或嗜睡。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
这时如果睡眠很少,
但不会出现疲乏
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
注意事项
此时,
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
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
凑够睡眠的时间,
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
灸中脘还会很快改
善脾的功能。
艾灸贴贴在小肚子上有什么用,我看很多图片上都这样贴呢。
艾灸贴贴在小肚子上的作用有:
一、改善月经不调
1、月经提前
月经提前因为脾气不足,脾是血的管理者,脾不好,被管者也会造反,与此同时,脾虚湿阴神经内分泌失调,身体阳气火旺或情志抑郁。
艾灸是通过回阳固脱,温补阳气,来调理脾肾两虚引起的脾气不足,可解郁散肝气达到身体平衡,可改善内分泌失调,让子宫卵巢神经活跃达到改善。
2、月经推后
月经延迟量少暗沉有血块,排出不畅,痰阻,月经淡呈黏液状,月经前后带下多,血虚,苍白,小腹疼痛,唇齿淡,肾虚,腰酸。
艾灸,散寒祛湿提升阳气,改善血块排不出,子宫痰湿太重造成月经不畅,艾有通经络调气血,祛湿活血之效。
二、宫寒不育不孕
失眠多梦,月经过少有血块不排卵(在温度很低的情况下卵巢是不排卵的),白带增多,乳房胀痛,痛经。
艾灸是通过远红外线加艾绒温热子宫,散寒,改善血液循环,灸相应穴位可提升子宫温度和活性。
三、妇科炎症反复
女性阴道口尿道口与肛门临近,易受感染,滋生细菌,女性生殖器腹腔与外界相通病菌入侵,阴道呈酸性环境,当抵抗力下降时,有些病原体就会乘虚而入。外阴道炎,白带增多,外阴瘙痒,宫颈炎。
艾灸可以增加身体免疫力,让子宫环境变好,免受细菌危害,加快子宫的分泌物代谢,不残留,为人体补充元气,帮助人体自身来修复及代谢。
四、便秘,肠胃蠕动功能失调
便秘是人体最大的病毒的源泉,水纤维素不足,紧张压力时间过长,精神因素扰了正常的排便习惯,腔肌与盆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胃胀胃寒,胃溃疡。
艾灸能够增加肠胃的蠕动功能,能有效改善便秘,排除肠道内的浊气,有的人做艾灸时,肚子咕咕响就是艾灸促进肠胃蠕动的表现,做完艾灸要大量喝水,有利经络排毒及肠道排便。胃寒湿重就会胃胀胃酸胃溃疡,艾灸有消炎杀菌,驱寒,修复胃部不适的功效。
扩展资料:
艾灸的注意事项:
1、注意寒冷,注意保暖,注意在艾灸的时候,尤其是冬季不要碰冷水。
2、艾灸期间不要生气,如果生气,气赌经络,艾灸就不会起作用,反之会加重气血的瘀阻。
3、大饥大饱不宜艾灸,饥饿艾灸容易晕灸,太饱艾灸气血运行慢,容易发生腹胀。
4、患有胃肠疾病的,艾灸期间不要吃食物,灸后半小时才可以吃饭。
5、艾灸前最好喝温开水200-250毫升,艾灸后要喝温热水200-250毫升,甚至更多一点。
6、艾灸前可以洗温水澡,艾灸后半小时,可以洗热水澡,稍稍烫一点皮肤的温度。
7、初次艾灸的人,一定要学会循序渐进逐渐适应热度,逐渐增添灸具,不要一下子上的太多,身体会吃不消,显得太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莫做“冷美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拉肚子拉到虚脱,别慌!元凶:脾胃虚寒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