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天如何注意饮食保健
环境温度过高,空气的湿度大,人体内热量不易散发,热量积存过多,这样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而发生疾病,因此,除了注意防暑降温之外,尤其要注意在饮食方面的保健。
多吃粥
多吃粥类食品,是我国传统的保健方法,对于身体大有好处。用于防暑的粥品有绿豆粥、荷叶粥、鲜藕粥、生芦根粥等。也可用中药决明子15克、白菊花15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煮成粥,作为夏秋季的清凉饮料。另外用白心番薯、芥菜适量加入粳米中煮成粥食用,有解暑发汗的作用。
多喝汤
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喝汤最好喝豆类汤,绿豆性凉,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绿豆还可以和薄荷作成绿豆薄荷汤,绿豆与南瓜一起作成绿豆南瓜汤,绿豆和米仁一起作成绿豆米仁汤,绿豆和金银花一起作成绿豆银花汤。另外,用西瓜皮和花生各100克,麦芽、米仁各50克,煮成汤汁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的作用。
多饮茶
多饮茶既能及时补充身体出汗后体内损失的水分,又有清热解暑的作用。因为绿茶性凉,热天应尽量饮绿茶。另外,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各种茶类饮料。把100克大麦炒焦,再加1500—2000毫升水煮开,晾凉后饮用,是非常可口又能降温防暑的焦麦茶。把适量藿香和决明子用沸水冲泡,晾凉后饮用,是很好的藿香降温茶。把白菊花、橘皮、山楂、鲜竹叶各5—10克,用500—1000毫升沸水冲泡后饮用,是很好的菊花竹叶茶。
多吃青菜
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小茴香等,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还有清热解暑的作用。比如黄瓜、冬瓜、苦瓜都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多吃瓜果 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瓜类中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和饮料。把梨汁、荸荠汁、藕汁(或甘蔗汁)麦冬汁、鲜芦根汁一起和匀成为五汁饮,具有很好的生津、止渴、清热、解暑的作用。
二、夏季有那些养生方法?
夏季养生最重要的就是脾胃的保养,一方面,夏季气温高,代谢比其他季节旺盛,说要需要吸收的营养自然比其他季节要多,其次,夏季冰冻食品吃的多,对脾胃伤害也是最大的,所以夏季养生一定不能忽视脾胃保养,一般黄色食物是养脾的,早餐可以多喝豆浆,最好早上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如果条件允许,你也可以去专业机构做脾胃方面的保养。听几个朋友说都仕雅阁挺不错的,他们都是那里的常年会员,都仕雅阁成立9年多了,上海、北京、天津都有店,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三、夏季有哪些养生方式
炎炎夏日将至,夏季养生该怎么进行呢,根据皇帝内经的夏季养生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夏季睡眠的三大讲究
每到夏天,夜间气温高、湿度高,睡眠质量或多或少有些影响。有时贪凉的人群睡了一觉,醒来竟发现,自己腰酸背痛加头疼,白天上班工作更显得乏力。那么,夏日睡眠都有哪些讲究呢?
1、入睡后忌开电风扇
入睡后人体血液循环减慢,抵抗力减弱,整夜开着电风扇吹风睡觉,极易受凉,引起感冒。
2、忌袒胸露腹睡觉
人体的腹部和胸部皮肤温度几乎固定不变,因此即便热得难以入睡时,也常有人因胸腹保暖不够,导致受凉发生腹痛腹泻。因此无论天气多热,都应在胸部腹部盖上被子或毯子,以免受凉而生病。
3、忌用凉水擦席子
有人误以为,用凉水擦凉席、草席、竹席可以更凉快些。其实,人体在炎夏极易出汗,凉席本身并不干燥,如再用凉水湿布擦洗,更增加了睡床的湿度,成为各类霉菌、细菌的滋生地。正确的办法是,用温水、热水拧干抹布再擦拭凉席,同时可用电风扇彻底风干凉席,方可安然入睡。
夏三月调养,中医里有大学问
夏日心情:心静自然凉
中医把人体的五种情志——喜、怒、忧、思、恐,分别对应心、肝、肺、脾、肾五脏,并由心统领。黄帝内经之《灵枢·灵兰秘典》中这样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这句话把五脏中的心比做一个国家的君主,它掌控着人体的心神与情志。
夏季和心在五行当中均属于火。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点,盛夏的自然之火与体内的心火可以相互影响。烈日酷暑,容易使人心烦意躁;而躁动不宁的心绪,可以使人更觉暑热难挡。此外,“五志过极皆化火”,也就是说五种情志过度都可以化火。心属火,情志之火都可以波及到心。因此在盛夏期间,我们应当做到“使志无怒”,清心寡欲,恬淡虚无,静养心神。就像嵇康在《养生论》中所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减少,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静自然凉”。
夏日饮食,勿忘“酸咸之品”
夏天吃什么?中医营养学认为,夏日饮食宜温凉有节,顾护脾胃。小孩或年轻人在酷暑时,往往喜欢贪凉饮冷,饮料非冰镇不喝,三餐非生冷不吃。却不知日复一日地饮冷食寒,会慢慢地损伤脾胃之气,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容易出现胃痛、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因此,夏季进食应以温为宜,不宜过食寒凉,要顾护人体的脾胃之气。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的源泉。一旦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会引起全身各脏器的病变。
夏天心、脾、胃三脏腑最容易受损,应当格外注重这三脏器的饮食调补,可食用薏仁、芡实、山药等以健脾养胃。在黄帝内经之《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还提出,“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夏季也可多食酸味或咸味之品来养心。其原因在于,夏天易多汗,而中医理论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导致心气不足、气津两亏。为此,我们可有选择性地食用一些酸味之品,如乌梅、五味子煎汤代茶等,它们非但可补气,还能生津止渴。
夏天容易心火亢盛,中医认为咸味入肾,有补肾的作用,通过补肾水来调剂心火,使心火不易亢盛。此外,咸味之品还能补充因汗液流失而缺少的钠,以此来确保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
夏日居家:祛湿邪可防病
夏日防湿邪,也是黄帝内经中讲述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医理论认为,“湿伤肉”,即感染了湿邪后,就会损伤人体肌肤,患上常见的风湿性关节炎等。黄帝内经中有记载,“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损伤人体,总是从下部开始的。比如常见的脚气、下肢溃疡等。因此,盛夏季节里,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隔热。如果室内过于潮湿,空气污浊,不仅家具、衣物发霉、长毛而损坏,还能损伤人体阳气。有些国家对儿童风湿病的研究证明,50%以上的患儿是由于住在潮湿的屋内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