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保护耳朵?
一、少挖耳屎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耳朵内长了耳屎,非要将它挖个干干净净不可。有时我们耳内发痒,母亲为了止痒,也常常喜欢顺手拿出不清洁的发夹、火柴棒、小木棒或用长手指甲等,在我们的耳道内盲目地掏挖,这样,病菌很容易进入中耳腔内,引起中耳腔感染、耳道长期流脓,甚至造成鼓膜穿孔,这就影响了听力,甚至导致耳聋。耳屎太多可以挖,但必须小心谨慎。 二、慎用耳毒性药物 有些药物对于个别具有特殊过敏体质的我们来说,对耳朵的听神经有明显的毒害作用,例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药物,即使医生在为我们注射上述药物时,父母也必须仔细观察我们的听力,耳鸣等情况,一旦发生异常,必须马上告知医生并停药治疗。否则,到中毒性耳聋病情明显时才引起重视,就为时已晚了。 三、避开噪声,注意游泳卫生 鞭炮的爆炸声,可引起听力下降,故当发现有人燃放鞭炮时,我们应该站得远一些,或用手捂住我们的耳朵;平时一记耳光也会导致耳聋,因为一记耳光产生的高压力震破鼓膜,会使我们的听力终身受损。我们游泳玩水时要加强对耳朵的保护,一旦有水入耳,应及时将水倒出,以免诱发耳内感染,损害听力。 四、及时治疗耳病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反复发作的中耳炎,应积极上医院检查治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这对今后的听力影响会少些。必要时还得听从医生的意见,做鼓膜修补手术。否则,经常反复感染、流脓,使耳中腔内的听小骨受到破坏,发生断裂、缺损等,将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听力。
二、听力不好,平时怎样保护耳朵?
保护听力:1、远离噪音,用耳机听音乐不要超过60分钟。2、生病用药一定慎用耳毒性药物。
3、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4、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含纤维素和蛋白质较多的蔬菜、水果、鱼肉和牛羊肉。5、戒除不良嗜好,特别是抽烟和饮酒的数量和频率要控制在最低程度,最好做到不抽不喝。6、治疗和控制相应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疾病。7、适当的体育活动,可选用与自己体力相应的气功、太极拳、健身操等项目听力下降的话您可以去专业的助听器验配中心,先让验配师给您做系统的听力检查,看是否需要助听器的辅助,如果需要,您可以考虑助听器改善您的生活质量
三、怎样保养好耳朵
.防止冻伤及外伤 耳壳暴露于头颅两侧,除耳垂外均为可动软骨及皮肤构成,血供不良,冬春季节及寒冷地区容易发生耳廓冻伤,应注意保护。打架斗殴、车祸等意外或家长管教孩子,常用手打击耳部,造成耳廓撕裂或鼓膜穿孔。发生外伤性鼓膜穿孔后,切忌冲洗或滴药,应以消毒棉球堵塞耳道口,内服消炎药。扎耳针、囊肿穿刺或扎耳眼时,一定要严格消毒,无菌操作,以免发生骨膜炎。
2.纠正挖耳不良习惯 耳道内有皮脂腺、耵聍腺及毳毛等,常附有病菌。有些人喜用发夹、火柴柄、手指等挖耳,造成外耳道皮肤损伤,感染后易发生脓肿及软骨膜炎。挖耳时被别人碰撞极易引起鼓膜破裂,感染后引起中耳炎,影响听力。常言道“耳不挖不聋”是有一定道理的。
3.防止蚁蝇昆虫入耳 夏天小孩在室外乘凉睡觉时,常有小昆虫、蜈蚣等误入耳道,中耳炎患者耳朵流脓有腥臭味,易引诱苍蝇入耳,应有专人看守和自我防护。一旦发生可用油类或麻药滴耳,让其窒息死亡,然后再取出,并根据病情进行治疗,以免感染引起炎症及耳聋。
4.游泳时防水呛入耳鼻 游泳时耳道灌水后,可将头偏向一侧并跳动数次,水可自动流出。游泳时嬉戏、跳水或潜水时,鼻腔进水发生咳呛,经耳咽管进入中耳腔,易引起中耳炎。没有掌握游戏要领者最好不要做跳水及潜水动作,中耳炎鼓膜穿孔者更应慎重。
5.婴幼儿喂奶饮水防止咳呛 婴幼儿之耳咽管短、粗、直且位置低。故喂奶饮水时不能操之过急,头位不要太低,否则易发生咳呛,将分泌物和奶液经耳咽管进入中耳腔,极易引起中耳腔感染,日后影响听力。
6.防止噪音及爆震性聋 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噪音大于85分贝)工作的人可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爆震巨声或大气压剧变,可引起内耳损害造成耳聋。预防办法:降低声源强度,远距离或在间隔屏障外操作,有条件者使用消声器、排音器和吸音器;还可佩戴耳塞,减少工作时间或调离噪声环境。平时不要在噪声环境或有爆震巨声场合逗留。
7.预防药物毒性耳聋 目前得知药物及化学制剂物质能致耳聋者至少有90余种,药物致聋更为常见,50年代仅占后天耳聋的3%,70年代占35%,90年代初期占43%,90年代末已上升至54%。常见致聋药物有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及新霉素等。特别是幼小儿童及年大体弱者更易引起耳聋。药物毒性耳聋如能早期发现,经过积极治疗,尚能恢复部分听力,若至晚期大多不能治愈。药物毒性耳聋主要是预防。对幼小儿童禁用或慎用上述药物,急需使用时亦应按药典规定,决不能超过剂量。治疗时要仔细观察患儿对响声的反应,或作客观听力检测,如声导抗、听诱发电位、耳蜗电图、听脑干反应及耳声发射等。
8.锻炼身体防止呼吸道疾病 要经常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及免疫力,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上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百日咳、猩红热等,极易诱发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迷路炎等,严重者可引起耳聋。发病季节患儿得上述疾病后,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亦应注意观察患儿听力情况,及时去医院诊治。
9.有病及时治疗 耳部任何部位的病变都可能造成程度不同、时间长短不一的耳聋,如耵聍栓、耳道脓肿、中耳炎、突发性耳聋等,都应该及时治疗,尽量减少听力损害。有些全身性疾病如流行性腮腺炎、流脑、败血症、白血病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都会损害听力。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注意保护听力,及时去耳科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