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阴阳双补的最佳药
在一位男性上了年纪之后,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流失,会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甚至不少中年男性都会出现阳痿的现象。因此在这个时期,男性也应该多吃有助于滋补身体的食物和药物,这样才能够保证身体的健康,避免肾气流失。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有助于男性阴阳双补的药物有哪些。
第一、补天大造丸
其选择的主要成分有侧伯叶、枸杞子、熟地、小茴香、生地、当归身、牛膝、黄柏、杜仲、白术、天冬、干姜和陈皮等等,其有非常不错的补阳滋阴效果,服用方法是每天服用一百丸,如果本身身体有问题,那么,可以选择每天服用两次。
第二、何首乌丸
选择的主要成分有何首乌、五味子、熟地、芸苔子、地骨皮、鹿茸、牛膝、柏子仁、桂心、桑葚子、肉苁蓉和菟丝子,其功效在于能够很好的达到益阴补阳效果,在帮助解决肾虚问题,腰膝无力和心烦难寐等等问题方面都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第三、全鹿丸
它的主要成分鹿角胶、大青盐、青毛鹿茸、小茴香、鹿肾、小茴香、新鲜鹿肉、川椒、橘皮、鹿尾、巴戟、锁阳、熟地、肉苁蓉、枸杞子等等,它可以帮助固精和益气,在滋补和强壮身体方面有不错效果,每天服用两次,每次吃一丸或者半丸即可。
第四、神仙巨胜子丸
需要的成分主要有巨胜子、山药、生地、川续断、熟地、莲肉、何首乌、天雄、枸杞子、茯苓、菟丝子、人参、覆盆子、肉苁蓉、巴戟天等等,在帮助补肾和填精方面有不错的效果,适合有肾阴阳虚问题的朋友来服用,还可以帮助解决腰腿酸痛问题呢,其服用方法是每次服用三十丸即可。
第五、斑龙二至百补丸
它的成分包含的鹿角、麦冬、黄精、龙眼肉、甘枸杞、川牛膝、干熟地、金樱子和天门冬,其可以益气补肾和健脾生津,比较适合肾虚精亏和腰膝酸软问题人群来服用。每天八十粒,选择用淡盐汤来送服即可。
吃什么粥最补?
在家学做滋补膳粥
●荠菜粥
先将粳米100克倒入锅内,加水煮沸,再加鲜荠菜100克,同煮成粥。早、晚随量食用。荠菜富含蛋白质和10多种氨基酸,还含葡萄糖、蔗糖、乳糖等,营养丰富、味道甘美。
●韭菜粥
先将洗净的粳米100克倒入锅内,加水煮沸,再加入洗净切碎的韭菜550克,同煮成粥,早、晚随量服用。春日食韭菜有辛辣助阳的功效。韭菜富含维生素A、B、C和糖类及蛋白质,有调味杀菌等作用。因其性热助阳,凡阴虚体质或身有疮疡者不宜食用。
●芹菜粥
将芹菜连根洗净,每次用150克芹菜,加水熬煮,取汁与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早、晚随量服用。春季肝阳易动,常使人肝火上升,头痛、眩晕目赤,病患者或中老年人,常吃些芹菜粥,对降低血压、减少烦躁有一定好处。春季也是小儿麻疹多发季节,若能及早发现,也可煮芹菜粥给小儿食用,以达到解表透疹的目的。此外,芹菜粥也适宜于生长发育旺盛的儿童食用。
●猪肝粥
取猪肝50克,粳米250克洗净,加水煮粥,随量食用。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对各国儿童生长速度考察结果表明,春天(尤其是五月)是儿童生长最快的季节。生长速度快,在膳食中需增加一定的营养。猪肝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和微量元素,有利于儿童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
●红枣粥
取红枣50克,粳米100克,同煮为粥,早晚温热服食。红枣具有良好的补益作用,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益处。特别是其性平和,能养血安神,适用于久病体虚、脾胃功能虚弱者服用。
●薄荷粥
薄荷15克,煎汤候冷。用粳米50克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冰糖适量,再煮一二沸即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中医用薄荷作为发汗解热剂。中年人春季吃些薄荷粥,可以清心怡神,疏风散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枸杞粥
取枸杞5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早、晚随量服食。枸杞子性味甘平,为肝肾经要药,是一种滋补肝肾的药食两用之品。春季选食枸杞粥,可以补肝肾不足,治虚劳阳痿,咳嗽久治不愈者(无外感)。此外,枸杞粥还有降低血糖和胆固醇、保护肝脏、促进肝细胞新生等作用。
●胡萝卜粥
胡萝卜350克,洗净切碎,加粳米100克,与水煮成粥,早、晚服食或做午后点心。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人体摄入后,可转变成维生素A,能保护眼睛和皮肤。患有皮肤粗糙和夜盲症、眼干燥症及小儿软骨症的人,食之大有裨益。但脾虚泄泻者慎用。
●菊花粥
菊花50克,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再将菊花汤同煮成粥,早、晚随量服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菊花中含有挥发性精油,故具芳香,也含胆碱、维生素A、维生素B、氨基酸,可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并降低血压。中老年人在春季食用些菊花粥,可防治风热头痛,肝火目赤,眩晕耳鸣,且久服能使人肢体轻松,耳聪目明,提神醒脑。
●山药粥
以干山药片45~80克,或鲜山药100~200克,洗净切片,与粳米100克同煮粥,做早、晚餐食用。山药味甘平,是一种滋补脾、肺、肾的食物。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山药含有淀粉酶、胆碱、黏液质、糖蛋白及自由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和碘、钙、磷等。山药中的淀粉酶,被称为“消化素”,能分解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所以有滋补效果。中老年人在春季里食用山药粥,补益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