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民间祖传秘方偏方验方土方,实用分享

20个民间祖传秘方偏方验方土方,实用分享

1、针对头皮痒和头屑多的问题,可以采用苦参、白鲜皮和石榴皮各30克,煎煮后的药液用来清洗头发,之后按摩头皮。每天一次,连续使用3次后,症状会有明显改善。

2、对于神经性皮炎,可以将200克肉桂与适量的米醋混合调成糊状,涂抹在患处。保留约2小时后去除,轻症患者一次即可,重症患者则可在2-3次后感到缓解。

3、若患有麦粒肿,可以使用当归、桃仁、夏枯草、远志等草药煎煮得到的药液熏洗或制作成眼膜敷于双眼上,每天两次,连续使用五天,效果显著。

4、中风后半身不遂的患者,可以通过服用含有天麻、地龙等草药的煎剂来治疗,每天一次,连续20天为一个疗程,可以补气生血,增强痿软肢体。

5、痔疮的治疗可以通过煎服苦参与当归,每天一次,连续五个疗程可望治愈。

6、中风后半身不遂,也可以采用羌活、乌药、附子等草药,每次约10克,早晚各一次,来活血化瘀,强化正气的通络作用。

7、针对冬季老年人常见的迎风流泪问题,可以使用霜桑叶煎煮后的温热水温洗双眼,早晚各一次,能有效治愈因冷风引起的流泪症状。

8、虎杖和生甘草可用于治疗牙痛。将草药浸泡在酒精中后,用来擦拭痛牙,通常在10分钟内能缓解疼痛。

9、猪胃散可用于治疗胃下垂。取新鲜猪肚与白术一起煎煮,然后取白术研磨成细末,每天三次,空腹时服用。

10、芒硝和生南星可用于治疗乳腺增生。将草药调制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每天更换,以达到活血通络、消肿散结的效果。

11、足癣的治疗可以通过使用藿香、黄精、大黄、皂矾煎煮后的药水泡脚,连续五至七天。

12、对于便秘问题,桑葚、枸杞、玄参煎煮后的水服用,同时要多喝水,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食用油腻和辛辣食物。

13、牙痛时可以使用生石膏、细辛等草药研磨成粉末后,与酒精调成药液,涂抹在痛牙上,通常5分钟内能止痛。

14、腮腺炎的治疗可以采用猪胆、大黄、青黛调成糊状后外敷于患处,每天更换,连续使用三次后症状会有所缓解。

15、乳腺增生的治疗,可以外用补骨脂、蜈蚣浸泡的食醋,用消毒棉签涂抹患处,同时内服补骨脂研磨成的粉末,以达到通络散结的效果。

16、金银花、青果等草药煎煮后加入蜂蜜的银花青果饮,可以用于治疗慢性咽炎,每天一剂。

17、牙痛时,可以将苍耳子、竹叶研磨成粉末后与食盐调成糊状,涂抹在痛牙处,每天三次。

1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可以通过外敷鱼腥草、枇杷叶等草药调成的糊状物于肺俞穴,来进行治疗。

19、慢性胆囊炎可以通过服用柴胡、半夏等草药煎煮后的水进行治疗,连续四周,症状会有所消退。

20、关节扭伤后,可以外敷由白芷、大黄等草药调成的糊状物于患处,每两天更换一次,通常两次后即可治愈。

中药健脾祛湿

中药健脾祛湿:参苓白术散 赤小豆

根据历代医家的经验,赤小豆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清热去湿、健脾止泻的功用,皮肤湿疹多因脾虚失运,湿毒为患,借助赤豆健脾利湿、清热利水的作用,皮肤湿疹患者食后有利于康复痊愈,故无论急慢性皮肤湿疹之人均宜多食常吃。若将赤小豆研为极细粉末,撒患处或用鸡蛋清调和涂患处,亦颇适宜。

薏苡仁

性凉,味甘淡,有健脾、利湿、清热的作用,皮肤湿疹,湿热为患,食之颇宜。《本草新编》云: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阴阳不伤,湿病易去。……用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薏苡仁甘淡利湿而健脾,利湿而不伤正,补脾而兼能利湿,药食兼用,最为有益。

白扁豆

性平,味甘,亦药亦食,能补脾胃、化湿热。皮肤湿疹者食用,有药疗食疗之效,有药补食补之功。《药品化义》载: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串,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皮肤湿疹患者,常食白扁豆,脾健运而湿热去,有利于治愈湿疹顽症。

绿豆

性凉,味甘,有清热、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古代医家认为它可以主丹毒烦热,风疹,治痘毒,疗痈肿痘烂等皮肤疾患,均借其清热利水解毒之力,急性皮肤湿疹者食之,有助于祛湿清热。

冬瓜

性凉,味甘淡,有利水和清热作用。

丝瓜

性凉,味甘,皮肤湿疹者宜常食之,可以起到清热、凉血、解毒的效果。《医学入门》中曾说:治男妇一切恶疮,小儿痘疹余毒,并乳痈、疔疮。这类病症,多因湿热为患,同皮肤湿疹一样,食用丝瓜,均能达到去湿热、解湿毒的目的。

西瓜

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暑、利小便的作用,皮肤湿疹者宜食,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亦宜用西瓜皮煎水代茶饮,同样可以收到清利湿热的效果。

山药

性平,味甘,功在补脾胃、健脾运。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皮肤湿疹患者缘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常吃山药健脾胃而水湿渐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汤皆可。

白茯苓

性平,味甘淡,既能健脾胃,又能利水渗湿,故皮肤湿疹者宜食。《用药法象》中说茯苓淡能利窍,益脾逐水,除湿之圣药。《药品化义》中说它:治下部湿热,淋沥水肿,便溺黄赤。这些都与下肢皮肤湿疹一样,同为湿热为患,故皮肤湿疹者宜常食之。

枸杞子

性凉,味甘苦。《日华子本草》说它能消热毒,散疮肿。皮肤湿疹患者如感到皮肤瘙痒或发出红疹,小便不利,尿色赤黄,口鼻火热的现象,可能是血热所致,枸杞头有清理血热作用,用枸杞头煮汤饮服,可见疗效。

黄瓜

性凉,味甘,可除热、利水、解毒。《滇南本草》载:解疮癣热毒。《本草求真》说,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故湿热为患的皮肤湿疹病人,宜常吃黄瓜,生吃、凉拌、烧食皆可。

金针菜

俗称黄花菜。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凡急性或亚急性皮肤湿疹以及合并感染者,均宜常食。《日华子本草》云:金针菜治小便赤涩。《本草纲目》说它消食,利湿热。实质皆取金针菜凉降之性,湿去热清,湿疹自愈。近代有学者认为,常吃金针菜,能增强皮肤韧性和弹力,保护表皮与真皮组织细胞,加速皮肤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抵御内外各种不良因素对皮肤的刺激侵蚀,对皮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荸荠

性寒,味甘,能清热、化痰、消积。唐·孟诜说它消风毒。《本草再新》记载:清心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破积滞,利脓血。前人还有用治黄疸湿热,小便不利。这些都说明荸荠有消风、清热、利湿的功效,故皮肤湿疹患者宜食之。

金银花

性寒,味甘,最善清热解毒,皮肤湿疹合并感染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载:金银花清热,解诸疮。《生草药备要》说它去皮肤血热。《本草备要》亦称:治疥癣。尤其是急性和亚急性皮肤湿疹患者,用金银花煎水代茶,颇有裨益。

鲫鱼

有健脾利湿的功效,皮肤湿疹者宜食。《医林纂要》认为:鲫鱼性和缓,能行水而不燥,能补脾而不濡,所以可贵耳,《本草经疏》认为鲫鱼能主诸疮久不瘥。并说鲫鱼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泥鳅

性平,味甘,既能补中气,又可祛湿邪,急慢性皮肤湿疹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记载:煮食治疮癣。现代《四川中药志》亦云:利小便,治皮肤瘙痒,疥疮发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