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氏搅拌法?
巴氏消毒液按照1:100的比例稀释后泡衣服泡5-10分钟,在漂洗干净就可以了。
1、巴氏消毒液浸泡洗擦被污染衣物5-10分钟,即可预防多种传染病的传染,但要注意巴氏消毒液同时也是漂白剂,褪色后很难看的衣物消毒的时间要短,浓度要低点。
2、巴氏消毒液不仅能消毒防病,并且能对茶垢、血迹、汗迹、大小便斑迹等洗衣粉难以去除的特殊污物有液到即除的功效;
3、巴氏消毒液略有漂白粉气味,此味无毒,对人体绝对无害,此味表示有消毒效果或正在消毒。消毒后自然干燥会自然消失
二、手动巴氏刷牙法?
巴氏刷牙法的七个正确步骤为:
1、手持牙刷将刷头置于牙颈部,刷毛与牙长轴呈45度角,刷毛指向牙根方向,轻微加压。
2、以2-3颗牙为1组,水平颤动牙刷4-6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
3、将牙刷移至下1组2-3颗的位置,重新放置。
4、刷上前牙舌面时,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上下提拉颤动。
5、刷颊舌面采用拂刷方法,保持动作连贯。
6、刷咬合面时刷毛指向咬合面,前后来回刷。
7、保证每个牙面都有足够的拂刷时间。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
三、新巴氏刷牙法?
巴氏刷牙法的七个正确步骤为:1、手持牙刷将刷头置于牙颈部,刷毛与牙长轴呈45度角,刷毛指向牙根方向,轻微加压。
2、以2-3颗牙为1组,水平颤动牙刷4-6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
3、将牙刷移至下1组2-3颗的位置,重新放置。
4、刷上前牙舌面时,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上下提拉颤动。
5、刷颊舌面采用拂刷方法,保持动作连贯。
6、刷咬合面时刷毛指向咬合面,前后来回刷。
7、保证每个牙面都有足够的拂刷时间。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
四、巴氏刷牙法话术?
第一,巴氏刷牙法,又称为“水平颤动法”。刷牙讲究的是角度。牙刷要45度,轻轻压在牙龈与牙齿根部位置,水平颤动四秒钟,并不是大力地横拉,否则会损伤牙龈。接着,顺着牙齿的方向拂刷。刷完正面,记得刷牙齿的里面,这也是很多人忽略的点。
第二,把牙刷轻轻压在牙齿咬合面上,然后水平颤动,并不是大力地横拉。最后,把舌苔也刷一刷。
第三,刷牙的时间应该达到三分钟。
五、巴氏灭菌法是什么?
牛奶巴氏消毒法是法国人巴斯德于1865年发明的,经后人改进,用于彻底杀灭啤酒、酒、牛奶、血清白蛋白等液体中病原体的方法,也是全世界通用的一种牛奶消毒法。经巴氏消毒的纯鲜奶较好地保存了牛奶的营养与天然风味,在所有牛奶品种中是最好的一种。 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存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后的牛奶要在4℃左右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巴氏消毒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的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耐热性菌及芽孢等,这些细菌中占多数的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第二种方法是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六、巴氏刷牙法的感受?
巴氏刷牙法刷牙以后的感受时 ,感觉牙齿没有那么大的刺激性,口腔清新
七、巴氏刷牙法的,分享话语?
分享给大家一种刷牙方法,能有效保护牙齿。巴氏刷牙法的七个正确步骤为:1、手持牙刷将刷头置于牙颈部,刷毛与牙长轴呈45度角,刷毛指向牙根方向,轻微加压。
2、以2-3颗牙为1组,水平颤动牙刷4-6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
3、将牙刷移至下1组2-3颗的位置,重新放置。
4、刷上前牙舌面时,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上下提拉颤动。
5、刷颊舌面采用拂刷方法,保持动作连贯。
6、刷咬合面时刷毛指向咬合面,前后来回刷。
7、保证每个牙面都有足够的拂刷时间。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
八、巴氏杀菌法的时间控制?
巴氏杀菌是利用低于100摄氏度的热力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由德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于1863年发明,至今国内外仍广泛应用于牛奶、人乳及婴儿合成食物的消毒。
新鲜原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十分怕热,如果用摄氏100度的消毒方法,则原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将被破坏,而且原奶中的维生素、蛋白质等也有损失。 现用的巴氏杀菌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加热到61.1~65.6摄氏度之间,30分钟;二是加热到71.7摄氏度,至少保持15秒钟。
时间过长可以杀死更多细菌,但是在巴氏杀菌的条件下已经足够把其中的有害病原菌杀死了,因此没有必要延长杀菌时间,另外杀菌时间过长会造成牛奶或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被破坏,这在销售上是不利的。特别在奶制品中,时间过长会造成蛋白质变性,对人体有利因子损失,最后会得不偿失的;在工厂的大规模生产中时间过长更会增加能耗,使成本提高,利润减少。
九、什么是牛奶巴氏杀菌法?
牛奶的杀菌方法:(1)低温长时间杀菌法,又叫巴氏杀菌(LTLT):即让牛奶在60℃下保持半小时左右,从而达到巴氏杀菌的目的。
(2)高温短时间巴氏杀菌法(HTST):用于液态奶的高温短时间杀菌工艺,是把牛奶加热到72℃~75℃,或者是82℃~85℃,之后保持15秒~20秒,然后再进行冷却。
(3)超高温瞬时灭菌(UHT):这是目前最先进的杀菌方法,是指将原料奶在连续流动的状态下通过热交换器迅速加热到135℃~140℃,保持3秒~4秒,从而达到商业无菌的杀菌方法。
十、“巴氏杀菌法”是指什么?
著名的巴氏杀菌法,其实最早是巴斯德用来解决葡萄酒变酸问题而研究的。当时,法国酿酒业面临着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葡萄酒在酿出后会变酸,无法饮用。巴斯德经研究发现,使葡萄酒变酸的罪魁祸首是乳酸杆菌。为了能杀死此菌而又不破坏葡萄酒原有的风味儿,巴氏杀菌法应运而生。此方法及时挽救了法国的酿酒业,后来又推动了奶业等行业的发展,并一直沿用至今。巴氏杀菌,即采用较低温度(一般在零上60~82℃),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食品进行加热处理,达到杀死微生物营养体的目的,是一种既能达到消毒目的又不损害食品品质的方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而得名。巴氏杀菌热处理程度比较低,一般在低于水沸点温度下进行加热,加热的介质为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