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天的寒冷对人的身体有没有不好的影响?
经常锻炼的人就不必担心
冬季的寒冷气候会使人的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处于抑制状态,垂体、肾上腺皮质等内分泌功能容易紊乱,因而冬季是抑郁症的多发季节,表现为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干事情无精打采、心悸心慌和失眠多梦等症状。同时,冬季的低温、干燥和较高的气压,对某些生理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哮喘、脑动脉硬化症)确有不利影响,患有这些病的人,常常会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病情会越来越重,因而情绪低落。此外,冬季还是死亡率较高的季节,一些老年病患者常常在心里就把冬季视为一个“坎”,总怕自己过不了冬天,从而产生消极情绪。
二、冬季有哪些养生秘诀
立冬一过,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了。在寒冷的天气中,该如何调整我们的饮食呢?中医养生学告诉我们,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来滋养五脏、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促使体内阳气升发。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根据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不同,冬季膳食应具有以下特点:
1、多吃主食,适当吃点羊肉、鹌鹑和海参。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所以,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中医认为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生血的功能,御寒效果最好。
怕冷与缺少钙和铁有关。
2、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
3、海带、紫菜可促进甲状腺素分泌,产生热量。
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中有一种叫甲状腺素,它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含碘丰富的食物是: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4、动物肝脏、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
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5、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体耐寒的必要元素。
寒冷天气使人对体内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过转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等。
6、吃辣的可以祛寒。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中含胡椒碱。它们都属于辛辣食品,冬天多吃一些,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 健康知识
7、此外,冬季要忌食或少食黏腻、生冷的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中的阳气受损。
三、冬天常吃冬瓜有什么利弊?
冬气温下降,外面天寒地冻,可是人体内却是“内火”,明显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扁桃腺炎比别的季节多、厚厚的舌苔、尿黄、便秘、口干,口渴这都是内热。因为冬季本身空气干燥,我们为了保暖衣服穿的很厚,而且冬季都懒懒的,活动量相对不足,非常容易造成体内积热。
而这时可以适当的食用冬瓜,《本草再新》:清心火,泻脾火,利湿去风,消肿止渴,解暑化热。虽然不是夏季,但是体内的暑热还是可以很好的消除的。冬季干燥,内热散不出来,疖疮,脓包之类的容易出来横行。那不用怕冬瓜可以帮你解决烦恼。在《本草衍义》冬瓜有记载:患发背及一切痈疽,削一大块置疮上,热则易之,分散热毒气。
另外由于天冷时人们吃油脂多、高热量的食品比别的季节高,在加上冬天独特的生理特点,冬天储藏的特点,很容易易发胖,因为冬瓜有很好的减肥作用,从古时《神农本草经》:“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 。从现代营养学上分析:首先冬瓜的热量低,每100克中含46能量(千焦),而冬瓜中本身还有很多营养素可以防止体内脂肪堆积,还能把肥胖多余的脂肪消耗掉。减肥因子首先 1)丙醇二酸,冬瓜里有大量丙醇二酸,它抑制葡萄糖在体内脂肪合成。2)葫芦巴碱(trigonellinelline)葫卢巴碱主要存在于冬瓜瓤中,它能帮助人体新陈代谢,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也是冬瓜中的减肥降脂功能因子之一。 3)膳食纤维 冬瓜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每100g中含膳食纤维约0.9g。膳食纤维改善血糖水平,降低体内胆固醇,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冬瓜中的粗纤维,能刺激肠道蠕动,使肠道里积存的有害物质尽快排泄出去。 减肥的同时,排出体内垃圾。
四、冬天保健应该注意些什么?
冬季是个养生保健的好季节,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时节,对人的健康是百益而无一害的。但是,有人不少有碍健康的生活习惯,常被一些人误认为是正确的。现在,小编总结了九个常见的冬季保健养生误区,与大家分享、共勉。
误区一:常舔嘴唇
有人认为嘴唇干裂用舌头舔可以湿润一些,结果却适得其反。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里面含有淀粉酶等物质,比较黏稠,舔在嘴唇上以后,就好像抹上了一层浆糊。水分蒸发完了,嘴唇会更干燥。如果嘴唇干燥不舒服,涂上不含色素及香味的润唇膏即可。
误区二:涂纯甘油
人们平时使用的是含有20%水分的甘油,若用纯甘油,其吸水能力太强,会吸收皮肤里的水分,反而会使皮肤更干燥。
误区三:穿衣过多
如穿衣过多过厚,则由于热量大,会使皮肤血管扩张,流向皮肤的血流增多,从而增加了散热。这样,反而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误区四:常戴口罩
鼻粘膜里有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耐寒能力应通过锻炼来增强,若依赖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体变得娇气,更容易患感冒。
误区五:蒙头睡觉
把头蒙在被窝里,感觉上暖和一些,但被窝里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却越积越多,故蒙头大睡的人醒后会感到昏昏沉沉、疲乏无力。
误区六:热水洗脸
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气刺激下,汗腺、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则迅速扩张,但热量散发后,又恢复低温时的状态。毛细血管这样一张一缩,容易使人的面部产生皱纹。
误区七:饮酒御寒
饮酒后有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酒劲过后,因大量热能散出体外,反而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导致酒后寒。
误区八:手脚冰冻用火烤
冬天手脚长期暴露在外,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此时,如果马上用火烘烤会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瘀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好增强,局部好瘀血。轻的形成冻疮,重的造成组织坏死。所以,冰冻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擦,使其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误区九:皮肤发痒用手抓
冬天因干燥感到浑身发痒时,切不可用手抓挠,否则易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防治方法是多饮水、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好强的食物,少饮烈好酒。勤洗澡,勤换内衣。瘙痒严重者,可服用扑尔敏、非那根等药物,也可涂些炉甘石洗剂或涂搽肤轻松软膏治疗。